長期不喫早飯,真的會得膽結石嗎?

由 北京順義健康教育 發佈於 健康

'25-11-04

膽囊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一般發生於40~60歲的人羣,但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膽囊結石。膽囊結石到底是什麼?哪些因素容易導致膽囊結石?

什麼是膽結石?

膽結石是指在膽囊或膽管內形成的固態物質,主要由膽固醇、膽色素和鈣鹽等成分構成。

醫學上,膽結石是一個總稱,涵蓋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和肝外膽管結石。但日常生活中,公衆提及的“膽結石”通常特指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的症狀一般不典型,50%-70%患者無症狀,在體檢時被發現,這類患者稱爲無症狀性膽囊結石。有一部分人往往誤認爲是“胃病”。膽囊結石引起的常見典型的症狀和危害包括::

膽絞痛:患者多在油膩飲食後,突然出現右上腹的劇烈疼痛,疼痛可向右側肩背部放散,同時可能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疼痛常常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

  • 上腹部隱痛或不適:患者可能僅僅表現爲腹部尤其是上腹部的隱痛、脹痛、鈍痛等不適感,這類患者常會誤以爲胃部疾病。

  • 膽囊炎:結石反覆刺激膽囊黏膜,可導致急性或慢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發生時,患者會出現發熱、右上腹壓痛、反跳痛等表現;慢性膽囊炎可能會導致膽囊功能逐漸下降,膽囊萎縮、癌變等。

  • 黃疸:部分患者的膽囊結石,經膽囊管排入並阻塞膽總管,引起黃疸;患者會出現皮膚及鞏膜黃染、尿色加深,大便顏色變淺等症狀。

  • 膽管炎和胰腺炎:當膽囊結石掉落至膽總管後,可能引起膽管炎,主要表現爲腹痛、發熱、黃疸三聯徵(“痛、燒、黃”)。當膽管結石同時阻塞胰管時,可誘發急性胰腺炎,這是非常嚴重的併發症之一,病情兇險,死亡率較高。

  • 膽囊惡性腫瘤:膽囊結石與癌症相關,發病率非常高能達到8%-11%,60歲以上甚至可以佔到68%左右。

經常不喫早飯會不會得膽結石?

膽結石的確切形成原因和機制目前還不明確,但一般認爲,‌經常不喫早飯可能會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

當然,不喫早飯並不是膽結石形成的唯一因素,目前認爲,膽結石的形成還和其他一些因素相關,如高脂飲食、膽道感染、膽道畸形、肥胖、40歲以上的激素水平異常變化、缺乏運動、妊娠等。

怎樣預防膽結石?

由於膽結石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若不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膽結石可能還會復發。平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規律飲食

不僅要喫早餐還要規律三餐,不能長期空腹。

2

多攝取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和膽固醇互相結合,促進膽固醇排出體外,同時可以增加膽汁中的膽汁酸比例,降低膽固醇含量,預防膽結石。

全麥穀物、蔬菜、新鮮水果均富含膳食纖維。不要用喝果汁來替代喫水果,因爲果汁中沒有新鮮水果中富含的膳食纖維。

3

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入

像肥肉或動物油脂這些對膽囊同樣不友好。用玉米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替代動物油。

4

定期體檢

對於高危人羣要做到定期查體,至少每年一次。膽囊結石檢查首選B超,B超對於膽囊結石的診斷率高達90%以上,對於膽管結石,則建議行CT或者磁共振檢查。

圖文來源:騰訊醫典、生命時報、新華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