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什麼普京不趁機進攻呢?因爲時機不對,風險太大。2024年春天,烏克蘭軍隊在某些地方出現抗命跡象,比如第115機械化旅放棄陣地,第47旅要求輪換休整。
這些聽起來像是烏克蘭內部疲憊,但俄羅斯也沒好到哪去。俄軍在阿夫迪夫卡和巴赫穆特用了高壓鍋式的消耗戰術,推進慢,代價高。
傷亡數據,俄羅斯官方不公佈,但西方估計已達50萬以上,這數字誇張了點,但實際也不會低。俄羅斯軍隊擴大了15%,但新兵訓練不足,經驗欠缺。
普京知道,大舉進攻哈爾科夫或敖德薩,需要重兵投入,城市攻堅戰像馬裏烏波爾那樣慘烈,士兵消耗大,容易重現初期失誤。
再者,西方援助烏克蘭在加碼。北約提供F-16戰機、ATACMS導彈,烏克蘭用這些反擊俄羅斯後方,造成機場和倉庫損失。

俄羅斯空軍雖有優勢,但沒完全壓制烏克蘭防空。普京擔心擴大戰爭會引來北約直接介入,比如派顧問或部隊進場。
2024年美國大選後,特朗普上臺,提出10-12天停火截止日期,但俄羅斯拒絕了,說戰爭會繼續。
普京的策略是打消耗戰,靠炮彈產量3-5倍的優勢砸烏克蘭,而不是冒險機動戰。進攻敖德薩能打通陸地通道,但風險高,海軍在黑海損失艦艇,黑海造船廠暴露在威脅下。
反腐就是普京的應對方式。他克格勃出身,喜歡間接策略,不愛高調大手筆。2024年大選後,他連任,就職典禮5月7日,藉機重組內閣。
反腐從國防部入手,清除隱患,確保軍工生產回正軌。貝爾烏索夫上任後,強調供應鏈改革,軍工產量提升,炮彈供應穩住了。
朝鮮援助彈藥是輔助,主要靠俄羅斯自己。反腐也震懾了軍心,避免瓦格納兵變那樣的亂子重演。普京不想在軍隊疲憊時冒險進攻,那樣容易夜長夢多,內部不穩更麻煩。
從歷史看,俄羅斯軍隊腐敗根深蒂固。蘇聯時代就存在,普京上臺後試圖改革,但效果有限。2008年打格魯吉亞,暴露問題;2014年克里米亞順利,但烏克蘭戰爭放大了一切。
腐敗不只錢的問題,還影響情報判斷。戰爭初期,俄羅斯錯判烏克蘭軍情,以爲基輔幾天拿下,結果成了笑柄。
普京通過反腐清算初期失責的人,像紹伊古和格拉西莫夫,他們穩住戰線,但責任難逃。

2025年,反腐擴展到國家近衛軍,抓了高級將領米爾扎耶夫,至少10名將軍和官員落馬。這波行動讓軍隊更專注消耗戰,避免崩潰。
烏克蘭那邊呢?軍隊傷亡重,精銳旅被打殘,部分部隊抗命。西方從“勝利”轉向“不敗”,焦慮烏克蘭崩盤。
北約信譽掛鉤,拜登時代怕外交失敗,現在特朗普上臺,政策不確定,但他也想快速結束戰爭。普京算準了,擴大進攻可能讓美國下場,變成烏克蘭戰爭2.0。
俄羅斯軍隊打破了對西方技術的恐懼,擊毀豹2、M1A1坦克,但空中優勢和遠程火力面對美軍不確定。普京優先維持現狀,建防線,消耗烏克蘭有生力量。
總的來說,普京不進攻是因爲軍隊底子薄,腐敗拖後腿,外部風險大。他選擇反腐整軍,優化資源,玩長線。戰爭進入第三年,雙方拉鋸,俄羅斯靠耐力。
普京的盤算是,避免阿富汗覆轍,別讓戰爭掏空國家。腐敗案曝光後,俄羅斯公衆對軍隊信心動搖,但普京用行動穩住。
未來咋樣?看西方援助和外交變數。特朗普政策可能變,北約擴張到芬蘭瑞典,讓俄羅斯更警覺。普京的反腐是戰略調整,不是軟弱。戰爭沒贏家,但普京賭俄羅斯扛得住。
這事兒像公司內部出問題,老闆先炒掉貪污的經理,再談擴張市場。俄羅斯軍隊腐敗不是祕密,西方媒體早報道了,但普京動手晚了點。
2024年反腐高潮,跟大選後新任期有關,他要新氣象。烏克蘭軍隊也腐敗,採購醜聞,但西方援助管得嚴。普京的反腐,短期震懾,長期看能不能根除?
難說,俄羅斯體制就這樣,權力集中,監督弱。軍隊高層落馬,多是紹伊古舊部,普京藉機換血。貝爾烏索夫上臺,軍工轉軌,生產炮彈多,幫俄羅斯在前線穩住腳。
結語:
所以,普京的選擇有道理。進攻容易出亂子,反腐穩內部。俄羅斯軍隊問題多,但普京在修補。烏克蘭堅持,西方分歧大。普京賭時間在他這邊。腐敗是俄羅斯軟肋,普京動手了,就看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