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能源合作近年來持續深化,依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和巨大的市場需求,兩國在全球能源版圖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4年,“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道啓動,從俄羅斯薩哈共和國的冰雪覆蓋地帶,穿越森林和河流,直達中國東北的黑河。

施工現場,工人們穿着厚重的防寒服,在零下30度的嚴寒中焊接管道,火花四濺,機械轟鳴。
管道全長約4000公里,2023年輸送天然氣227億立方米,2024年預計接近300億立方米,爲俄羅斯彌補了歐洲市場萎縮的缺口。
爲進一步擴大合作,中俄計劃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年輸氣量高達500億立方米。最初方案選擇途經蒙古國,理由是地理優勢明顯。

蒙古國夾在中俄之間,管道從西伯利亞穿過戈壁沙漠進入中國新疆,距離最短。蒙古國政府在烏蘭巴托的會議室裏展開藍圖,官員們指着地圖上的紅線,計算過境費收益,預計每年可獲數億美元。
工程團隊在蒙古國邊境勘測,帳篷紮在荒野,測量儀器在風沙中運轉,卡車運來材料堆成小山。
蒙古國卻在關鍵時刻轉向西方。2023年,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美國迅速與蒙古國接觸。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訪問華盛頓,在白宮會客廳與美方握手,簽署“開放天空”協議,承諾提供稀土資源。

美方代表點頭,討論運輸援助。英國外長隨後訪問烏蘭巴托,蒙古國官員在機場揮手迎接,雙方商討開通直航和礦產出口。
2024年,蒙古國與英國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向歐洲市場輸送稀土。這些舉動引發中俄警惕,擔憂管道建成後,蒙古國可能受外部影響中斷供應。
俄羅斯工程師在邊境檢查站討論,翻閱地形圖,搖頭表示風險過高。

中俄決定重新評估路線,哈薩克斯坦進入視野。哈薩克斯坦與兩國接壤,長期保持友好關係,能源合作基礎深厚。
2024年4月,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簽署初步協議,規劃新管道路線,預計年輸氣450億立方米,其中350億立方米供中國,100億立方米滿足哈薩克斯坦北部需求。
哈薩克斯坦能源部長在阿斯塔納辦公室審閱文件,拿起筆圈出關鍵條款,點頭同意推進。工程勘探隊在哈薩克斯坦北部草原作業,鑽機採集土壤樣本,卡車揚起塵土。

2024年5月8日至9日,託卡耶夫訪問俄羅斯,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歐亞經濟聯盟峯會。會場設在克里姆林宮的大廳,金色吊燈下,託卡耶夫與普京相對而坐。
普京身着深色西裝,指着桌上地圖,標出哈薩克斯坦路線,說明輸氣計劃。託卡耶夫系藍色領帶,傾身查看地圖,記錄數據。
普京列出過境費框架,強調快速動工的必要性。託卡耶夫提出哈方訴求,包括本地天然氣供應和就業機會。
助手在會議室外傳遞文件,空氣中瀰漫淡淡的咖啡香。雙方商定繼續談判,重點解決價格和費用分配。

訪問期間,託卡耶夫步行經過紅場,眺望聖瓦西里大教堂的彩色穹頂,思考能源合作的戰略意義。哈薩克斯坦從中看到機遇,不僅能收取過境費,還可解決北部地區的能源短缺。
俄羅斯則急於擴大天然氣出口,自2022年俄烏衝突以來,歐洲市場萎縮,俄氣公司2023年虧損超6000億盧布。普京在辦公室翻閱財務報告,眉頭緊鎖,指示加速亞洲市場佈局。

蒙古國因疏遠中俄錯失良機。烏蘭巴托街頭,官員們討論管道項目擱置,嘆息失去的收益。蒙古國曾期待通過過境費改善財政,但如今只能面對現實。
2024年8月,蒙古國批准“西伯利亞力量2號”可行性研究,卻未獲中俄積極回應。工程設備閒置在邊境,蒙上一層鐵鏽。

託卡耶夫的莫斯科之行標誌着哈薩克斯坦成爲中俄能源合作新樞紐。2024年11月28日,普京訪問阿斯塔納,與託卡耶夫再次會晤,在總統府的會議室裏檢閱協議。
普京展開文件,託卡耶夫點頭確認,雙方強調加速項目論證。12月,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宣佈項目啓動,勘探隊在哈薩克斯坦北部加緊作業,挖掘機轟鳴,管道雛形初現。
2025年4月,中國駐俄大使表示,哈薩克斯坦路線面臨技術挑戰,現存管道已滿載土庫曼斯坦天然氣,新建管道成本高企。

俄羅斯堅持推進,同時保留蒙古路線選項。蒙古國總理在議會發言,承諾改善與中俄關系,但項目仍未重啓。哈薩克斯坦則從中獲益,鞏固了區域能源地位。
託卡耶夫訪問俄羅斯,商討天然氣管道過境費,直接導致蒙古國失去合作機會。中俄轉向哈薩克斯坦,託卡耶夫與普京在莫斯科會晤,敲定新路線框架。蒙古國因親近美英,錯失過境收益。

結語:
中俄哈三方合作雖有進展,但價格談判和技術難題仍需解決。哈薩克斯坦需平衡收益與成本,蒙古國則需重新審視外交策略。未來管道建設將重塑區域能源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