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瑞士日內瓦,中美經貿高層就貿易和關稅等問題首次展開會談,48小時後,日內瓦終於傳出消息,結果可謂是有些出人意料,中美雙方均表示“取得實質性進展”,全世界暫時鬆了口氣。
在中美接觸前,各方都在猜測,雙方首次接觸能談出什麼結果。在談判前,美國這邊的消息不斷。
如彭博社曝出,美國因爲中國的稀土反制措施“渾身難受”,希望在談判桌上能尋求中方放開管制,並且考慮將對華關稅下調到60%,甚至更低。特朗普在白宮則直接向記者表示,可能會把關稅調低到80%,以尋求中國的市場開放。

美方雖然在接觸前不斷放風,稱考慮對華降低關稅,但對於中美這次接觸,各種猜測都算不上樂觀。中美之間的矛盾相比其他國家與美國更尖銳,根本性的分歧也更多,很難在一次“交鋒”中解決。
現在全世界應該能稍稍鬆口氣了,當地時間5月11日晚,中方結束會談後,舉行新聞發佈會,表示此次會談具有建設性,雙方達成了重要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將建立經貿磋商機制。
美方接受採訪中的說法,與中方的表態基本一致,也表示這次會談很有建設性,甚至說,“雙方的分歧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在這次會談中,美國的態度或許是最令人意外的。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一直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在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中,以及其他與美國相關的外交事務中均是如此。

美國一點虧都不想喫,在會談前也未進行實質性降稅的行爲。即便美國被中國的多種反制“卡脖子”,也很難想象它會怎麼在談判桌上擺價碼。
從現在的情況看,美國大概率是放低了姿態。之前外界曝出的消息和猜測中,都覺得這次談判後,美國要調整關稅政策,特別是與中國降溫。
畢竟這段時間美國的日子很難過。不談美國內部反對的生意,就其生產和貿易而言,已經受到嚴重影響,港口的船隻明顯減少,各零售商不得不將關稅成本轉移給美國民衆。這種情況顯然不能再持續下去。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自身還面對很大的挑戰。美國會談代表之一的貝森特在出發前曾警告稱,如果美國國會不能在7月就債務上限問題達成共識,到8月美國將面臨美債逾期的危險。

而美債問題受關稅影響,可以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讓許多投資者和企業不再信任美國,以至於解決美債變得更加困難。
同時,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也不順利。雖然英國與美國在貿易上達成了一致,但其中實質性的成果很少,它更像是美國着急安撫世界和市場的手段,而且收效甚微。
在英美宣佈達成共識沒多久,日本就跳出來繼續對美國表現強硬。石破茂直接表態,稱美國對日本加徵的汽車關稅不可接受,日本絕不會在這一點上讓步。

要知道,在英美的協議中,美國不僅降低了英國的汽車出口關稅,還給了免稅配額。日本多半是看到這一點,決定繼續與美國在汽車關稅上週旋。
某種程度上說,美國在關稅問題上越陷越深,繼續拖下去對美國自身而言絕無好處,它不得不在關稅上做出讓步。
不過這也是中方必須警惕的一點。美國現在看起來會進行讓步,甚至可能修改關稅政策,但它的“美國優先”政策從未改變,現在的做法只是爲了止損。後續與美國進行磋商必須謹慎,小心美國出爾反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