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痛快答應,3天后等普京大駕光臨,俄烏開戰3年來還是第一次。
辦完了“勝利日”紀念活動,普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俄烏衝突這邊,提議俄烏三天後在土耳其舉行直接會談。
沒想到的是,澤連斯基這次答應得十分痛快,甚至主動放話出來,說自己屆時會在伊斯坦布爾等待普京“大駕光臨”,反將了對方一軍。

【面對普京“直接對話”的提議,澤連斯基答應得很痛快】
隨後,烏克蘭宣佈從本週開始,進行爲期30天的停火,並期待俄方相向而行。
俄羅斯的回應就顯得比較矜持,克宮發言人不談是否會與烏克蘭簽署停火協議確保效力,只是會強調俄羅斯將“認真考慮”。
畢竟俄羅斯爲操辦“勝利式”閱兵停火三天時,烏克蘭那邊的反饋可不怎麼積極。
即便如此,俄烏依然選擇推動元首會談,可見和談已經成爲雙方當下最迫切的需求。
當然,還有美國這個外因在施加影響力。特朗普近期沒少同時對俄烏施壓,澤連斯基接受接受普京會談邀請前,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強烈要求俄羅斯和烏克蘭“現在就開會”,還指名道姓地讓烏克蘭“立即同意”俄羅斯的會談提議。
美歐主要想知道,俄烏是否存在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越早確定下來,他們就能越早制定對策,西方的耐心和戰略資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陪着俄烏乾耗下去。

【澤連斯基稱自己會在伊斯坦布爾等普京“大駕光臨”】
到了這種時候,俄羅斯與烏克蘭還只是派出高層代表團接觸,分量顯然不太夠了,一定得是普京和澤連斯基親自談上一場,纔有相當的說服力。
如果成了,這將是普京與澤連斯基自2019年巴黎峯會後再次面對面。那場會話既是他們首次面對面接觸,同時也是戰前最後一次。
這次會談地點之所以選在土耳其,是因爲在俄烏衝突初期,這裏就是兩國代表團馬拉松談判的主要地點,一度達成了協議框架,但因爲西方介入、俄烏之間缺乏互信等原因,最後不了了之。
而後的三年裏,俄羅斯對此耿耿於懷,多次表示,如果要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就需要重返伊斯坦布爾協議的框架。
無論普京這邊再怎麼強調對和談“不預設前提”,對這一點是不會退讓的。

【普京與澤連斯基上次見面已經是五年前的事】
不過烏克蘭那邊的態度同樣堅決,認爲接受伊斯坦布爾協議,等同於無條件投降。因爲裏面要求烏克蘭承認永久中立地位,與北約劃清界限,並“割地換和平”。
現在來看,伊斯坦布爾協議的大致框架,其實和這段時間特朗普的主張差不多。他已經代表北約拒絕了烏克蘭,又不斷暗示,烏克蘭應該接受“丟失領土”的現實。
歸根結底,戰場得不到的,很難在談判桌上轉化成籌碼。在特朗普上臺之前,烏軍策劃了多次反攻行動,無一取得積極進展,美國自然不會繼續往這個無底洞裏繼續投入資源。相比起來,特朗普還是更在乎與俄羅斯恢復戰略接觸。
會談還沒正式確定,俄烏都開始圍繞主動權做文章。
普京按下西方的30天停火倡議,轉而提議與烏克蘭直接會談,還半開玩笑地表示,自己可以安排專機把澤連斯基接到伊斯坦布爾,雙方“喝杯茶解決所有問題”。

【美國要求烏克蘭“立刻接受”俄方提議】
澤連斯基不想被對面牽着走,於是轉而強調,自己會在伊斯坦布爾等着普京來,彷彿自己纔是這場會議的“東道主”,而不是迫於美國壓力才答應這次見面。
如此一來,烏克蘭直接拉高了國際社會對俄烏元首會談的預期,外界都想看,面對澤連斯基“反將一軍”,普京該如何回應。
儘管不到最後一刻,事情仍會有變數,但這已經足以讓特朗普拿着成果向國內選民邀功了,因爲這證明了他履行了競選承諾,促使俄烏停火和談取得了關鍵進展。
而爲了確保不節外生枝,美國接下來這幾天,可能會加大場外干涉的力度,免得俄烏那邊又改變主意。
歐洲的口風顯得謹慎不少,雖然他們同樣樂見俄烏元首直接會談,可基本立場是,在舉行任何會談之前,俄烏都應該在前線實現長期停火。

【歐盟同樣樂見這次會談】
對此,俄羅斯至今沒有給出明確答覆,但考慮到距離會談時間還有3天,不排除雙方利用這段時間,達成一份有效力的停火安排,無論是正式協議,還是臨時框架,多少都能爲衝突後俄烏元首首次面對面鋪平道路。
有必要指出,元首層級的直接對話,確實有助於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但這絕非一場會談就能決定的。
哪怕是美歐,也只是想通過這場直接對話,確定俄烏有沒有和談的可能性,說明他們已經爲談判破裂做好了預期管理。
俄羅斯與烏克蘭都有各自的核心利益要維護,烏克蘭是自己的領土主權完整,俄羅斯則想一勞永逸地確保自己的安全關切。
雙方在烏東地區歸屬權上的爭奪,則是難以調和的結構性矛盾,更是本次會談的最大不穩定因素。在會談開始之前,俄烏都已經做好了激烈交鋒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