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關稅戰爲何大轉向了?

由 國民經略Pro 發佈於 熱點

'25-05-12

文|凱風

一夜之間,風向又變了。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傳來消息,雙方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達成了重要共識。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

無獨有偶,大洋彼岸的另一邊,同樣表示在重要的貿易談判中取得實質性進展,會談富有成效

根據最新發布的中美日內瓦聯合聲明,雙方撤銷後續加徵的報復性關稅,最高降幅均超100%,各自保留10%加徵關稅,另行加徵的24%關稅在90天內暫停實施,雙方將繼續協商。

超預期會談,釋放出什麼信號?

01

最先撐不住的是特朗普。

過去一個月來,特朗普針對全球發起關稅戰,試圖藉助極限施壓,一展“交易的藝術”。

然而,最終迅速妥協的國家並不多。全球化逆流,“與全世界爲敵”,不僅讓大國形象碎了一地,而且經濟金融風險不斷加劇。

面對東方大國的對等反制,特朗普將兩國關稅加徵145%,個別商品更是高達245%,讓關稅最終淪爲數字遊戲。

誰都知道,100%以上的關稅形同貿易禁運,顯然難以爲繼。

在和平年代,還沒有哪兩個大國斷絕貿易的先例。

這是典型的極限施壓策略,也是常說的“膽小鬼遊戲”,賭的就是誰更快撐不下去。

答案呼之欲出。就在關稅戰升級之後,特朗普不止一次表示“只需一個電話”,並不斷釋放會談信號。

對於特朗普來說,關稅只是談判策略,不是最終目的,只要不是真正“瘋了”,都會主動尋求降級。

更何況,特朗普最大的短板是時間,離2026年底的中期選舉只有一年多時間,如果關稅戰懸而未決,恐怕連基本盤都無法穩固。

美國的資本市場,最先表達不滿。

沒有危機卻要創造危機,全球股市如同過山車般震盪,就連作爲美國底盤的國債都難以支撐。

美國的跨國企業,同樣坐不住了。

跨國企業做的都是全球生意,沒有全球市場,沒有發展中國家的低製造成本,何來賺取價值鏈上的最大利益?

美國的普通國民,更成爲代價中的代價。且不說大國形象受損,通貨膨脹更是如影隨形,製造業短期也不可能迅速回歸。

經濟全球化浩浩蕩蕩,各國經濟產業已經深度融爲一體,不是誰能隨便脫鉤的。

02

關稅戰逆轉,影響幾何?

根據官方報道,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通稿中也提及,“深挖合作潛力,拉長合作清單,做大合作蛋糕”。

就此而言,雙方退回4月2日的關稅及貿易格局,顯然超出外界預期。

高關稅屬於“傷敵1000,自損800”的雙輸博弈,美國既然沒有全面脫鉤的底氣,自然要回到合作的道路上來。

過去一個月,中國經濟、產業和股市經受住短期衝擊,而美國市場陷入劇烈震盪,“東穩西蕩”,扭轉了雙方手中的籌碼。

美國沒有看起來那麼強,其他國家並非沒有反手一擊的能力,越來越多國家加入對等反制,就是力證。

當然,對於關稅戰,我們奉行的都是“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理念,“深挖合作潛力,拉長合作清單,做大合作蛋糕”之說更是充滿想象空間。

畢竟,中美貿易雖然出現萎縮,但仍是近70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一個是最大出口國,一個是最大進口國,兩國之間存在巨大互補性。

如果加上第三方的轉口貿易,規模更爲龐大。

這背後不存在誰更喫虧的問題,市場交易本身就是“用腳投票”的結果。

因此,無論是爲雙方發展計,還是全球經濟穩定,關稅戰降級,都是理性務實之舉。

當然,真正的關稅問題,不會一場會談就消弭於無形,貿易會談註定是一場長期博弈。

因此,對話溝通機制極其重要,“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是爲此而來,這也是最具建設性的成果之一。

03

短期轉向,不等於長期逆轉。

就在不久之前的重要會議上,我們將“關稅戰”升級爲“國際經貿鬥爭”。

如果說關稅戰、貿易戰,着眼的還只是短期的博弈;那麼鬥爭,更易讓人聯想到持久戰、長期戰。

既然是鬥爭,自然不是一時一地,不會很快就能終結,而要做好長期準備。

且不說大洋彼岸的最高決策者,向來以反覆無常著稱,正在達成的協議、即將達成的協議,能維持多久,都不好說。

事實上,中美之間的問題不在於表面的關稅,而是地緣格局、對外開放、大國競爭。

美國一直強調我們要對等開放。事實上,恰恰是美國成了逆全球化的先鋒軍,重回 “小院高牆”、“脫鉤斷鏈”、孤立主義的老路。

有沒有發現,中國已經成了經濟全球化的最大捍衛者,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加堅定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國策。

過去幾年,我們先後取消製造業外資股比限制,放寬服務業限制,取消簽證限制,甚至擴大對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不斷向全球敞開大門。

不管關稅戰結果如何,全球格局已經開始出現鬆動,大國博弈的天平也已開始傾斜。

從歷史發展規律來看,每一次大國“失範”之時,都是重塑國際經濟秩序、開放合作格局乃至地緣政治秩序的機遇。

這對於美國如此,對於我們也是如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