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變成30比2,普京意識到時間不多了,派人來華交底

由 王又又 發佈於 熱點

'25-07-15

俄烏局勢爲何風雲突變?面對目前的狀況,普京又採取了怎樣的措施呢?

7月14日晚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自己同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及北約祕書長呂特進行了“非常好”的對話,並且對對方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表示了感謝。除此之外,他還對德國、挪威等願意和美國一起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的國家表示了感謝。而這也意味着在經歷了短暫的分歧後,美歐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再次走到了一起,而這一切的轉折點,還是本月初特朗普和普京單獨直接通話。

雖然俄羅斯方面對那次通話的評價是“坦率且富有建設性”,但是特朗普卻在多個場合表示對普京的態度感到失望,美國和俄羅斯沒有就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取得任何進展,隨後不久他就把電話打到了基輔,與澤連斯基進行了交流。

在這兩通關鍵的電話之後,特朗普對烏克蘭問題的態度開始轉變,在那之前他極力希望雙方能夠坐在談判桌前,並不惜用切斷軍援的方式來給澤連斯基施加壓力。但是在此之後,特朗普卻口風大變,宣佈將會繼續通過北約渠道向烏克蘭出口“愛國者”系列導彈系統,增加烏克蘭的防禦力量。

而在同呂特的交談中,特朗普還給俄羅斯施加了一個最後期限——50天,如果俄羅斯沒有在這個時間節點內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那麼美國將會對俄羅斯徵收“十分嚴厲”的關稅。隨着美國的態度轉變,國際上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國家也紛紛開始站隊。

今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公開場合發表講話時表示,今年早些時候在成立的“願意者聯盟”已經有30個國家加入,該組織以援助烏克蘭爲主要宗旨,也就是說馬克龍主導的這一活動,已經有至少30個國家站在烏克蘭背後準備隨時提供支援,但是俄羅斯的背後有誰呢?恐怕只有一個剛剛表示將會無條件支持俄羅斯,但是自身依然在承受嚴厲制裁的朝鮮。

重啓的美國軍援、加入者衆多的“意志聯盟”、特朗普給出的50天期限,這些都在預示着俄羅斯的處境不容樂觀,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俄羅斯將立刻陷入被動。雖然特朗普誇誇其談地表示美國提供的“愛國者導彈”等裝備將在數日內抵達烏克蘭,但是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卻給出了相反的答案。

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已經同美國防長赫格塞斯進行了溝通,他表示雙方可能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夠就“購買協議”達成一致,但是要把這些武器安全地運到烏克蘭,則可能需要數月的時間。而這也將是俄羅斯的窗口期,他們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儘可能地擴大戰果,爲可能到來的和平談判積累更多的籌碼,也可以趁此機會在國際社會上尋求援助,進一步打破被孤立的情況,從而應對美西方的制裁以及美國可能施加的“嚴厲關稅”。

就在特朗普宣佈重啓對烏軍援的時候,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結束了朝鮮之行,來中國同王毅外長進行了會面,而這也是雙方繼7月10日在東盟會場上見面後4天內的第二次見面,據媒體統計,截至目前,中美兩國外長今年已經在各種場合內五次面對面談話,這一數據已經追上了2024年全年,而這也同當下多變的局勢有關。

中俄外長7月10日在吉隆坡見面時,特朗普還沒有對烏軍援鬆口,而4天之後,特朗普已經在討論在幾天內把“愛國者導彈”送進烏克蘭了,可能普京也知道時間緊急,纔會讓拉夫羅夫再次來華交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