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8 日,一則消息震動全國 —— 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正式公佈。從 2025 年 1 月 1 日起,無論家庭生育一孩、二孩還是三孩,每個孩子每年均可領取 3600 元補貼,直至年滿 3 週歲。這一全國性重要民生政策,預計每年惠及 2000 多萬個嬰幼兒家庭,旨在助力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成本。此方案一出,迅速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討論,其中一個熱門話題便是:育兒補貼方案會成爲樓市新引擎嗎?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從多個維度深入剖析。


✅最新信息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今天(28日)發佈《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育兒補貼是在全國全面向羣衆發放現金補貼,具有開創性意義。
✅補貼對象
從2025年1月1日起,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週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至其年滿3週歲。
✅補貼標準
育兒補貼按年發放,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爲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對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滿3週歲的嬰幼兒,按應補貼月數折算計發補貼。對按照育兒補貼制度規定發放的育兒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在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等救助對象認定時,育兒補貼不計入家庭或個人收入。
✅相關優惠政策

國家育兒補貼方案詳解
《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明確,育兒補貼按年發放,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爲每孩每年 3600 元。對 2025 年 1 月 1 日之前出生、不滿 3 週歲的嬰幼兒,也可按應補貼月數折算計發補貼,並且育兒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在低保等救助對象認定時不計入家庭或個人收入 。申領程序上,由嬰幼兒的父母一方或其他監護人向嬰幼兒戶籍所在地申領,可通過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線上申請,也能線下申請 。資金來源方面,中央財政自 2025 年起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 “育兒補貼補助資金”,對發放國家基礎標準育兒補貼所需資金,按比例對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予以補助,地方提標部分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自行承擔 。
此前,我國已出臺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如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發展普惠托育服務等。但此次國家全面實施育兒補貼制度,覆蓋面更廣、支持力度更大、政策可持續性更強 。在國家育兒補貼方案公佈前,全國已有 20 多個省份在不同層級探索發放育兒補貼。例如,呼和浩特在 2025 年 3 月推出育兒補貼政策,對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分別提供 1 萬元、5 萬元(分 5 年)、10 萬元(分 10 年)的補貼 。
育兒補貼對家庭經濟及購房決策的影響
育兒補貼最直接的影響是減輕家庭的育兒經濟負擔。以一個三口之家生育二孩爲例,從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出生的二孩,每年可領取 3600 元補貼,直至 3 週歲,共領取 10800 元。這對於許多家庭來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奶粉、尿不溼、玩具等日常開銷壓力。對於低收入家庭而言,這筆補貼的作用更爲顯著。假設一個低收入家庭月收入 5000 元,育兒補貼每年 3600 元相當於月收入增加 6%。
經濟負擔減輕後,部分家庭可能會重新審視購房決策。多孩家庭隨着孩子數量增加,對居住空間的需求往往會增大。原本居住在兩居室的家庭,生育二孩後可能會考慮換購三居室甚至更大戶型。育兒補貼雖無法完全覆蓋購房成本,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家庭購房的經濟底氣。例如,家庭原本計劃 5 年後換購改善型住房,有了育兒補貼後,可能將換房計劃提前至 3 - 4 年。一些家庭會將育兒補貼積攢起來,作爲未來購房的首付款補充資金。
從人口與樓市關係看育兒補貼潛在作用
人口是影響樓市需求的關鍵因素。長期來看,穩定的人口增長爲房地產市場提供持續的購房需求。過去幾十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與人口增長、城市化進程緊密相關。近年來,我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2024 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仍爲負增長,這對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發展帶來挑戰。
育兒補貼若能有效提升生育率,將爲未來樓市注入新的購買力。假設在育兒補貼等政策刺激下,未來 5 - 10 年生育率逐步回升,20 年後這些新增人口將進入購房年齡,成爲房地產市場的潛在需求者。以一個城市爲例,若原本每年出生人口 1 萬人,在育兒補貼等政策作用下,5 年後每年出生人口增長至 1.2 萬人,20 年後每年將新增 2000 人左右的購房需求(假設購房年齡 25 歲左右)。從短期看,多孩家庭因對居住面積和功能需求的提升,會刺激改善型住房需求釋放。如呼和浩特育兒補貼政策出臺後,3 月第二週全國 47 城新房成交同比增幅達 14%,其中一線城市成交同比增加 30%,改善型產品佔比提升 。
補貼方案促進樓市發展面臨的挑戰
儘管育兒補貼方案對樓市有潛在推動作用,但要成爲樓市新引擎,面臨諸多挑戰。育兒補貼金額相對購房成本而言較低。目前,我國房價雖在調控下趨於穩定,但多數城市的房價仍處於較高水平。以某二線城市爲例,一套改善型三居室住房總價 200 萬元,育兒補貼每年 3600 元,對於購房資金的補充作用有限。此外,影響家庭購房決策的因素衆多,除了經濟實力,還包括城市發展前景、子女教育資源、就業機會、醫療資源等。一個城市即便有育兒補貼,但如果教育資源匱乏,可能仍無法吸引家庭購房。
房地產市場本身存在地區差異。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甚至不同三四線城市之間,房地產市場情況各不相同。一二線城市由於經濟發展好、就業機會多、公共資源豐富,對人口有較強吸引力,住房需求相對旺盛。但這些城市房價較高,育兒補貼對購房決策的影響可能受限。三四線城市房價相對較低,但部分城市面臨人口外流問題,購房需求不足,育兒補貼能否刺激當地樓市,還需結合城市自身產業發展、人口政策等綜合判斷。
成功案例借鑑與應對策略
國內部分城市已在育兒補貼與樓市聯動方面進行探索,並取得一定成效。如天門在 2024 年出臺《關於鼓勵生育的七條意見》,生育三胎的家庭,含 3.6 萬元育兒補貼和鼓勵生育購房獎勵 12 萬元在內,全部補貼優惠疊加,最高能拿 28.51 萬元補貼 。據天門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 年天門市出生人口同比增加 1050 人,增幅達到 17%,是 8 年來首次由降轉增,且遠高於全國 5.8% 的同比增幅 。這表明合理的補貼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生育,帶動人口增長,進而對樓市產生積極影響。
爲更好發揮育兒補貼對樓市的促進作用,可採取一系列策略。在政策協同上,各地可將育兒補貼與購房優惠政策進一步結合。如多孩家庭購房時,除育兒補貼外,給予購房契稅減免、房貸利率優惠、公積金貸款額度提高等政策。對於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購買首套房時,房貸利率可在基準貸款利率基礎上下調 10% - 15%。在城市配套建設方面,加大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投入。新建小區規劃時,配套建設幼兒園、小學等教育設施,方便多孩家庭子女入學。同時,提升城市醫療服務水平,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數量和服務質量,解決家庭育兒的後顧之憂,增強家庭購房意願。
國家育兒補貼方案的公佈,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民生政策,對房地產市場也有着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雖然短期內難以直接成爲樓市新引擎,但從長期和綜合效應看,通過刺激生育、增加人口,以及與其他政策協同配合,有望爲房地產市場注入新活力,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未來,需密切關注政策實施效果,不斷優化調整,以實現生育政策與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