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館》:“照”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

由 百事通 發佈於 熱點

'25-08-03

Review

紅辣椒評論



□段官敬


“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忘記”。《南京照相館》上映8天票房超10億元,點燃了暑期檔觀影熱潮。電影取材於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侵華日軍真實罪證影像,從一間照相館、幾個普通人的視角切入,展現一段不能忘卻的抗戰記憶,還原藏匿在歷史深處的悲痛時刻:一羣生活在南京的普通百姓在吉祥照相館避難,被迫幫助侵華日軍攝影師沖洗底片,意外沖印出記錄日軍屠城罪證的照片,並謀劃將罪證運送出去、公之於衆的故事。


捍衛國民尊嚴,以無言照片定格有聲歷史,惕惕後人分清是非曲直、正邪對錯。在影片中,侵華日軍逼迫中國百姓拍攝所謂“親善照”,槍口下的平民被迫在鏡頭前微笑,一些照片在無形間變成篡改歷史的幫兇。從本質上反映了日軍發動輿論戰、宣傳戰的惡行,一些照片一度成爲軍國主義操縱輿論的宣傳工具。揭示侵略者的罪行,瞭解影像圖片如何保存下來的背後鮮爲人知的歷史,正是爲了揭露日軍僞善與欺騙、歹毒與暴行,凝聚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人們樹牢自立、自信、自強的精神品格與價值取向。


以普通人的視角,鮮活生動地展示南京百姓在侵略者的鐵蹄下從求生到抗爭的覺醒歷程,詮釋中國人內心裏的堅韌無畏、不畏強暴的精神氣概。羣像敘事手法下,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普通人物,展示出當時南京城海納百川、兼容幷蓄的氣質底蘊,如奔波於大街小巷的郵差、嚮往更大舞臺的演員、時代背景下的投機分子等等,讓歷史真實的樣貌呈現出來,給人一種代入感。從冒着生命危險保護衆人、底片與日軍攝影師拼死的學徒,到在絕境中曾恐懼、掙扎卻目睹暴行後想方設法守護傳遞罪證底片的衆人等等,展示出中國人勇敢無懼、團結一致、守望相助的品格操守。


反抗侵略的昂揚鬥志,愛國主義情懷最生動的註腳。“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雨花臺、光華門、中山門……我們中國人不許可你們這麼糟蹋”……一首南京童謠、一連串古風地名,彷彿回到了那個年代的場景,讓人感受保存日軍屠城罪證背後羣策羣力、團結一致、心心相印的偉大壯舉,詮釋平凡中國人無畏精神、團結品格與家國情懷。一張張照片、一幀幀光影,尊重歷史、敬畏歷史、還原歷史,以力度和厚度的敘事揭開侵華日軍的暴行,傳遞出衆志成城、團結拼搏、矢志向上、昂揚奮進的深刻昭示,激勵你我朝着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一往向前、砥礪前行。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敬畏歷史最好的方式是還原真實的歷史,讓那沉寂在時空裏的真相被公之於衆,從而瞭解先輩的勇敢與無畏,更加懂得和平時代的珍貴、體會“吾輩自強、振興中華”的深刻含義。正如一條影評引發無數人共鳴,“影片並非沒有彩蛋,當你走出影院,看到今日盛世中國的真實圖景,山河無恙、萬家燈火,這就是電影的最大彩蛋”。影像跨越時空、照片穿過戰火,一種深沉、熾熱、不息的愛國主義情懷久久縈繞,那是矢志不渝、團結奔赴、窮山距海的新的初心征途,一個億萬所盼、代代相傳、薪火相系的偉大夢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