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放話,印度立馬頂了回來。近日,特朗普突然對着印度一通狂轟濫炸。在一場記者會上,他放出狠話,從8月1日起,美國將對所有印度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原因呢?他說印度從俄羅斯買油、買武器,太過分了,並且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上罵印度關稅“惡毒”、行爲“死經濟體”,順便拉上俄羅斯,說這兩個國家“玩完了”。說得難聽,說得直接,擺明了是要印度“聽話”。

特朗普大概覺得這一套組合拳下去,印度肯定服軟。於是他8月1日對記者信誓旦旦地說:“我聽說印度將不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我不知道這是否正確,但這是很好的一步。”說完還不忘補一句“我們將拭目以待”,這話聽起來彷彿已經勝券在握,就等着印度舉手投降。
然而特朗普的得意沒撐過24小時,兩名印度高級官員當天就出來打臉:印度政策根本沒變,俄羅斯石油照買不誤。其中一位官員說得更直白:“這些都是長期石油合同,不可能一夜之間停止採購。”印度國有煉油企業——包括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等——繼續從俄羅斯進貨,私營企業Reliance工業公司也沒停下運輸。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賈伊斯瓦爾在記者會上更是綿裏藏針:“我們的能源採購決策基於市場因素,不會受第三國左右。”這話翻譯過來就是:你特朗普的威脅,不好使。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這次的反擊可不止停留在嘴上。就在特朗普關稅大棒落下的同時,印度國防部直接給美國軍事合作潑了盆冷水——正式叫停F-35戰機採購談判。要知道,美國賣軍火不是單純賺錢,更多是戰略綁定。

誰買了F-35,誰就得長期依賴美國的後勤、維修、技術升級。印度這時候抽身,就是不想被美國捆得太死。其實莫迪這步棋走得也很聰明,他並沒有全面否定與美方的軍事合作,只是婉轉地說,我們更希望聯合開發、聯合制造,而不是單純買買買。這就是告訴美國:合作可以,別想拿我當工具人。也算是一記不軟不硬的反擊。
畢竟,莫迪政府這幾年一直試圖在東西方之間搞平衡:一邊拉着美日澳搞“四方安全對話”,一邊又和中俄一起玩金磚國家合作。用彭博社的話說,印度處在地緣政治的“甜蜜點”,但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加上“死亡經濟”的侮辱,硬生生打破了這種微妙平衡。
更讓印度惱火的是,特朗普居然把調停印巴衝突的功勞攬在自己頭上,逼得印度官方出來澄清“與你無關”。這種被當棋子還要捱罵的憋屈,終於讓印度忍無可忍。其實這也不是印度第一次這麼幹。早在俄烏衝突初期,美國就警告印度不要買俄羅斯S-400防空系統。結果印度不爲所動,合同簽了,貨也收了,照樣用得歡。對於印度的舉動,美方最後也沒有拿出什麼有效的制裁措施。

面對特朗普對印度施壓,俄羅斯這邊非但沒有慌,反而展現出一種老大哥式的堅定。俄羅斯外交部和克里姆林宮都強調,與印度的能源合作將繼續推進,不會因爲外部干擾而動搖。俄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也強調,企圖將中印變成對俄“施壓槓桿”必遭失敗。一直以來,俄羅斯對印度的支持可以說是實打實的。無論是石油出口還是武器合作,俄羅斯從不打折扣,而印度也確實把俄羅斯當“長期戰略伙伴”。
普京和莫迪的私交不淺,兩人見過多次,合作項目數不勝數。在覈能、航天、軍工等方面,雙方都高度捆綁,印度外長蘇傑生早就說過:“印俄關係,是世界政治中不變的常數。”這話不是隨口說說,是戰略立場。回到大局上看,其實這場美印摩擦背後,是全球戰略格局的博弈。
過去幾年,印度總想當“第三極”,一邊抱美國大腿,一邊繼續和俄羅斯、中國搞合作。既參加“四方安全對話”,又參加金磚國家會議;既買美國武器,又買俄國導彈;既想靠西方崛起,又不願完全倒向任何一方。簡單說,就是兩邊討好,兩頭要利。

可特朗普不喫這套,他要的是聽話、跟隊、不掉鏈子,誰敢兩頭下注,他就直接開錘。這一下子,把印度的“平衡戰略”給打亂了,可問題是,印度本身就沒得選——經濟、能源、軍事裝備,都是俄製標準,非要二選一的話,站在俄羅斯這邊,是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選擇。所以這一次,特朗普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低估了印度的戰略獨立性,也高估了自己嘴炮的威力。當然,局還遠沒結束,接下來怎麼走,就看特朗普是不是還要繼續“聽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