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彌合信任落差、提升公信力,應該成爲此事反思的重點
8月3日上午,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調查組通報了“女司機亮證逼迫讓路”事件,其中,奔馳車女司機侯某某系欽州一家民企員工,非公職人員,父母均爲村民。侯某某丈夫黎某系二級消防士,所亮證件是黎某的行政執法證,放在了妻子車上。因未妥善保管證件導致被非法使用,當地消防救援支隊已對黎某立案調查。
關於“平頭哥”李某某個人信息泄露問題,通報稱侯家與李家是未出五服的鄰村表親,李某某常年在外,不認識侯家父女,但侯父認出李某某,說出了對方的個人信息,不存在現場查詢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爲。警察上門是因爲侯某某等人報警稱,侯某某的車牌信息被髮布在網上,收到多地多條違停挪車信息,懷疑車輛信息泄露後被套牌,侯某某一方請求民警陪同去找李某某解決此事。

↑截自澎湃視頻
該調查通報,基本勾勒出了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亮證女”並無特殊背景,不過是“狐假虎威”,冒用丈夫證件,所駕奔馳車爲貸款買來的二手車,能“說出對方信息”因爲碰巧是遠親,知根知底。而警察不爲李某某出警、爲侯某某出警,均有合理解釋。至此,諸多疑點比較清晰。
可以認爲,這是一起由多個“巧合”陰差陽錯造成的糾紛。丈夫的執法證湊巧出現在“亮證女”車上;“亮證女”的父親湊巧認識“平頭哥”;民警上門系“亮證女”一方湊巧請來陪同,等等。一連串本身並無關聯、卻又恰好出現的牽扯,讓這起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由此導致的誤會也越來越深。
一些網友認爲,“這也太巧了吧”。生活本來就是複雜的,在一個不算大的生活場域,彼此之間存在親緣、地域、職業等交集,並不讓人意外。真正讓人憂慮的是,“巧合”背後,或隱或顯存在於當事人乃至圍觀者中的特權思維和特權想象。
開車在路上,難免遇到會車、超車等小糾葛,本來算不得什麼。可到了“亮證女”那裏,這事似乎成了“你給不給我面子”,乃至“亮證唬人”。不禁讓人懷疑,她一貫的行事風格是不是也如此霸道,丈夫的執法證件放在她車上,是不是隻亮此一次。
據此前報道,雙方車輛最終本已錯車過去,但奔馳車上的男子一句“你以爲我不知道你嗎”,結合女子拿證和掌握其個人信息等行爲,李某某覺得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後來“亮證女”一方上門要求李某某刪除視頻時,本該友好協商,結果請警察陪同,更加劇了對方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多大點事?明明退讓一步就會海闊天空,結果一誤再誤,多個環節都沒處理好,最終鬧到難以收場。從亮證“唬人”到“坑人”,根源還在於倚勢凌人。“亮證女”一方的行爲背後,反映出其內心盛氣凌人的特權意識。
覆盤此事之所以在網上鬧開,也與一些人習慣性的特權想象有較大關係。如何彌合信任落差、提升公信力,應該成爲此事反思的重點。畢竟,一起偶然的交通爭議、一次普通的民間糾紛,依法依規合理處置就好,不該演變成牽扯廣泛的公共事件。唯有徹底祛除特權思維,約束個人言行的邊界,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熱點輿情中的特權想象。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胡棲安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