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超美F119!殲20“心病”根治,國產航發逆襲之路​​

由 科學知識點 發佈於 軍事

'25-07-30

夜幕下的空軍基地,一架殲-20的尾部噴出幽藍火焰,鋸齒狀的尾噴口在轟鳴聲中撕裂空氣——這不再是俄製AL-31F的圓筒噴口,而是國產渦扇-15“峨眉”發動機的專屬標誌。2025年,中國空軍正式宣佈:殲-20全面換裝“中國心”,困擾三十年的航空發動機“心臟病”被徹底根治。

時間倒回2011年,殲-20首飛時還裝着俄製AL-31F發動機。推力僅13.5噸,超音速巡航?想都別想!外媒嘲諷:“中國隱形戰機?不過是外殼漂亮的心臟病患者。” 就連自家飛行員都清楚:這飛機氣動佈局世界頂尖,可發動機拖着後腿,機動性硬生生打了折扣。

爲啃下這塊“硬骨頭”,中國航發人走了三十年彎路。渦扇-5、渦扇-6接連下馬,連蘇聯專家都搖頭:“高溫材料不過關,你們造不出大推力航發!” 轉機出現在1987年,“太行項目”啓動。工程師們從美國燃氣輪機裏“扒技術”,在俄製發動機上“偷師學藝”,硬是把渦扇-10的核心機搞了出來。

2020年,殲-20迎來第一次“心臟手術”:渦扇-10C裝機!推力衝到14.5噸,尾噴口改成鋸齒設計——別小看這變化,紅外輻射直降90%,敵方導彈想鎖定?難如登天。美國《軍事觀察》雜誌都服氣:“推力達F119的91%,中國人追得太快了!”

可渦扇-10C終究是過渡品。真正的殺招藏在成都發動機公司的實驗室裏:代號“峨眉”的渦扇-15,加力推力瞄準18.5噸,比美國F-22的F119(17.7噸)還猛。爲這數據,工程師們差點把頭髮熬白——渦輪葉片得扛住1700℃高溫,還得用3D打印技術雕出空心冷結構;涵道比調到0.25,超音速巡航油耗直降30%。

2023年秋,搭載渦扇-15的殲-20B一飛沖天。五角大樓模擬空戰結果驚出冷汗:F-35被全程壓制,連F-22都討不到便宜!超音速巡航時速1.8馬赫,作戰半徑2000公里(F-22的三倍),掛滿導彈照樣隱身突防。美軍高官私下哀嘆:“再不升級發動機,殲-20會讓我們失眠到天亮!”

更讓西方緊張的是“峨眉”的潛力。渦扇-15的變循環構型已在測試中,推力將突破20噸;衍生出的艦用燃氣輪機,能把055驅逐艦頂到35節航速。用航發專家的話說:“以前我們求技術,現在別人求合作——這就是逆襲的滋味!”

從俄製AL-31F到渦扇-10C,再到完全體的渦扇-15,殲-20的“心臟進化史”就是中國航發的逆襲縮影。當年拆解國外發動機的年輕人,如今設計出世界頂級“峨眉”;曾經被卡脖子的“心臟病”,終成震懾長空的“中國心”。

2025年珠海航展,換裝渦扇-15的殲-20B編隊掠過低空。陽光下,鋸齒尾噴口反射出冷冽金屬光澤——這抹亮色,宣告着中國戰鷹真正掙脫了最後的枷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