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爆中國空警3000攜帶霹靂S導彈?射程超1000公里!

由 科學知識點 發佈於 軍事

'25-07-31

美媒《空軍與太空軍雜誌》和《防務新聞》最近炸鍋了!他們援引五角大樓內部文件,說中國搞出了個代號“霹靂-S”的超遠程空空導彈,射程800公里,末端速度飆到9馬赫(約11000公里/小時),專打預警機、加油機這類“空中大腦”。更誇張的是,傳言這導彈能和空警-3000預警機聯動,射程甚至逼近1000公里,直接讓西太平洋的美軍基地後背發涼。

霹靂S:800公里狙殺,9馬赫“秒殺”​​

這導彈不是憑空吹出來的。2024年11月一次實彈測試中,殲-20掛載4枚霹靂S,在空警-3000引導下,812公里外同時幹掉了4架超音速靶機。到了2025年7月,央視直接放出西北戈壁試射畫面:導彈飛行4分08秒,精準摧毀800公里外的模擬預警機,創下全球空空導彈射程紀錄。

它的核心黑科技是​​三級推進系統​​:

​​第一級​​固體火箭助推,4秒內加速到4馬赫後脫離;

​​第二級​​衝壓發動機接力,維持5-6馬赫巡航;

​​第三級​​斜爆震發動機點火,末段衝刺9馬赫!

斜爆震發動機用普通航空煤油就能工作,燃燒效率是傳統火箭的1000倍,體積縮小85%,硬生生把7米長的導彈塞進了殲-20彈艙。

更狠的是制導系統:​​AI識別+雙模導引頭+黑障通信突破​​,霹靂S裝了慣性導航、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還能選紅外成像導引頭專克隱身目標,接近目標時,AI自主識別高價值對象(比如預警機),哪怕對手狂撒干擾彈也沒用。

最顛覆的是,中國突破了“黑障通信”技術——導彈超5馬赫飛行時,表面高溫電離形成的等離子體會阻斷信號,但霹靂S靠彈體納米陶瓷塗層和等離子天線窗口,硬是在9馬赫下保持信號暢通。美國至今卡在這關,眼紅也沒轍。

​​空警-3000:千里眼的“上帝視角”​​

單有導彈不夠,霹靂S的800公里射程能兌現,全靠空警-3000預警機當“天眼”。這玩意兒不是普通預警機,而是全球首個搭載​​雙波段數字陣列雷達​​的空中指揮中樞。它的雷達罩比前輩大37%,塞進8000個T/R組件,功率密度是美軍E-3預警機的8.3倍。

實戰中,空警-3000對F-35這類隱身目標的探測距離拉到600公里,2秒刷新一次空情(傳統預警機要10秒)。F-35若以1.6馬赫突襲,10秒能溜出8公里,但空警-3000的2秒刷新把誤差壓到1.6公里內,配合“凝視”功能(80%波束聚焦),連F-22的鎖定距離都從360公里提到480公里。

它和霹靂S的配合堪稱“狙殺流水線”:

​​空警-3000​​用Ku波段衛星數據鏈(誤差<30米)鎖定目標。

​​殲-20​​隱身前出,在敵雷達盲區發射導彈。

​​霹靂S​​通過雙向數據鏈接收目標動態,中段靠北斗修正航路,末段AI自主收割。

這套組合拳,從發現到摧毀壓縮到​​240秒​​,預警機剛報警,導彈已砸到頭頂。

​​西太權力洗牌:關島不保險,F-35變活靶​​

霹靂S+空警-3000的實戰價值,直接改寫了西太平洋規則:

​​關島基地廢了​​:從福建起飛的殲-20掛霹靂S,12分鐘就能覆蓋巴士海峽。關島安德森基地的B-1B轟炸機?美軍自己承認面臨“生存危機”,最近連夜把B-2撤到夏威夷。

​​預警機“見光死”​​:美軍推演顯示,E-3預警機面對霹靂S,開戰6小時存活率不到35%。畢竟霹靂S專爲“斬首”設計——打掉一架E-3,相當於廢掉整支空中編隊的指揮鏈。

​​F-35神話破滅​​:日本防衛省內部報告坦白,48架F-35J對霹靂S的突防成功率僅18%,嚇得2025年軍費砍掉27%。空警-3000的雙波段雷達下,F-35的隱身塗層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等效於0.5平方米非隱身目標,裸奔沒商量。

美國不是沒掙扎。他們的AIM-260導彈項目憋到2026年才服役,射程僅450公里,末速5馬赫,制導還是老掉牙的“慣性+砷化鎵雷達”。霹靂S研發成本只有AIM-260的62%,靠的是中國獨門技術:天河-4超算20萬次氣動優化、3D打印發動機部件縮短75%週期、氮化鎵組件省電40%。

更扎心的是體系代差。蘭德公司分析師傑弗裏·哈里頓說得直白:“霹靂S不是武器迭代,是作戰體系重構。導彈射程超過戰機作戰半徑時,空中力量的價值鏈必須重寫。”如今美軍硬着頭皮把“中程導彈限制”塞進中美談判,嘴上講規矩,心裏慌得很。

至於美媒炒作“射程超1000公里”?按中國軍工“裝備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傳統,霹靂S已服役,下一代或許已在路上。到時候,太平洋的天空誰說了算?答案早寫在了關島後撤的B-2和東京削減的預算單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