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高官圍着殲-20轉了三圈,眼睛都看直了:“這寶貝要是能買,誰還稀罕F35!”可幾年過去,殲-20的生產線開足馬力,連巴黎航展都秀過渦扇-15發動機,中東王爺們的訂單呢?連個影子都沒見着。

去年底中國六代機一飛沖天,全球防務圈炸了鍋。有人掰着手指頭算賬:六代機都來了,殲-20總該往外賣了吧?結果軍事專家一句話懟回去:“賣?先問問誰買得起!誰伺候得起!”
天價賬單嚇退土豪
摸一摸殲-20的隱身塗層,那都是錢燒出來的。裸機報價1.1億美元,聽着還行?別急,後面跟着全壽命維護賬單——再加3億美元!夠養三個東風-21D導彈旅一整年。沙特土豪買彩虹無人機時挺痛快,聽說維護殲-20要拆36顆隱身鉚釘才能換個零件,扭頭就走:“我們連F15SA的保養都搞不定!”

配套體系纔是吞金巨獸。想發揮殲-20十分之一戰力?空警-500預警機、殲-16D電子戰機、量子加密數據鏈一個不能少,整套裝備沒200億美元根本玩不轉。巴基斯坦全年軍費才83億美元,買4架殲-20直接傾家蕩產,最後老老實實接着用殲-10CE。
技術壁壘鎖死交易
殲-20的駕駛艙不是誰都能進的。北部戰區空軍旅長說漏過嘴:“自家飛行員考覈三年才放單飛,賣給外人不怕泄密?” 這玩意兒渾身是寶:機載氮化鎵雷達能同時鎖定60個目標,霹靂-15導彈射程200公里,隱身塗層非得在恆溫無塵車間伺候。美國人賣F35都藏着掖着,發動機檢修必須返廠,火控代碼鎖死在德州服務器。

真當買家是冤大頭?日本買F35單價1.5億美元,摔了4架直接虧掉6億;韓國買40架花70億,還得再掏30億建維修中心。殲-20的後勤更嬌貴——你見過米其林餐廳把廚房搬沙漠帳篷裏嗎?
體系綁定讓人崩潰
買殲-20等於簽下“軍事投名狀”。北斗導航系統得用吧?中國數據鏈接口得改吧?戰術體系全盤漢化搞不搞?2022年緬甸買梟龍戰鬥機,光中緬雙語戰術手冊就編了18個月,飛行員吐槽“比學開客機還難”。要是殲-20出口伊斯蘭堡,怕是要開孔子學院速成班教戰術術語。

現實是買家只想要便宜貨。阿聯酋去年買了12架L-15教練機,阿根廷盯着二手梟龍流口水,埃及拿着殲-10C報價單砍價三年還沒簽字。中東代表在珠海航展把FC-31展臺圍了三層:“7000萬美元還包教包會?這買賣划算!”訂單直接排到2027年。
六代機上崗殲-20仍是頂樑柱
中國六代機參數確實嚇人:3馬赫高超音速巡航,作戰半徑3500公里覆蓋西太平洋,人工智能指揮無人機蜂羣作戰。彈倉比殲-20大30%,能塞進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雷達探測距離500公里,同時追蹤200個目標。

可六代機量產至少等到2030年,殲-20還得扛大樑十幾年。沈飛成飛現在拼命提高殲-20年產量,去年突破120架,成本比美國F-35低30%。自家空軍都沒裝備夠,哪有餘糧出口?
軍火市場最現實。美國把F22生產線拆了也不敢賣,俄羅斯拿蘇57忽悠印度60億研發費只給個PPT。中國早看透了:殲-20越神祕,FC-31越好賣。沙特王爺們舉着油桶在珠海排隊催貨:“不要殲-20!來兩個合成旅就行!”

六代機的尾焰照亮了未來空戰,殲-20的隱身塗層依然反射着冷光。有些武器生來就是鎮國重器,它們的戰場在雲端之上,交易場?那太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