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16空空導彈橫空出世!300公里射程改寫空戰規則!

由 科學知識點 發佈於 軍事

'25-07-31

導彈尾部兩道火舌猛然噴出,它在稀薄大氣層中劃出一道詭異的白色航跡。

東方的霹靂撕裂長空,一把射程三百公里的無形利劍已悄然出鞘,天空獵場的規則書被狠狠撕碎。​​

在殲-20隱身戰鬥機的內埋彈艙裏,躺着幾枚特殊的長矛。它們通體修長,比以往那些格鬥導彈長了將近一倍。殲-16的飛行員死死盯着頭盔瞄準具裏的遠方光點,他的手指穩穩懸在發射鈕上方。雷達屏幕上,一個代表敵方預警機的尖利三角符號正在三百公里之外來回移動。

​​"導彈鎖定!發射!"​​ 他的拇指落下。

一道熾熱的火流猛地竄出機腹彈艙,霹靂-16像掙脫鎖鏈的猛獸,以暴烈的姿態撲向蒼穹。

現代空戰像什麼呢?好比兩個矇眼劍客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房間裏拔劍,彼此聽聲辨位,搶先出招的一方纔有活路。但霹靂-16的存在,就像有人突然在房間裏架起一門三百米長的炮筒,直接對準了對手的腦袋。

三百公里,這數字砸下來都能把人砸懵!美軍王牌AIM-120D導彈打多遠?一百六十公里差不多到頂了。俄軍R-77撐死追出一百公里。過去空戰,你的手要是能比對方遠一倍,就能把對方耍得團團轉。霹靂-16?不好意思,它直接把手伸到三百公里外,對方根本連你的衣角都摸不着,就得被摁死在半道上。

更狠的是,霹靂-16的玩法變了。以往導彈靠火箭發動機在發射頭十幾秒內用盡全部力氣推進,接着基本靠滑行飄着走。打個比方,就好比你猛蹬自行車起步,速度衝到頂峯就開始下坡滑行,越滑越慢。霹靂-16用的東西叫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這玩意兒能喘口氣接着發力!頭一撥推進劑燒完,它能在天上稍稍歇一下,第二撥火力再續上,把導彈重新加到極致速度往前衝。

你想想,一個在馬拉松比賽裏全程衝刺的瘋子是啥感覺?霹靂-16在天上就是這節奏。對手導彈飛着飛着開始“飄着”往前挪,霹靂-16卻還能像剛出膛那樣嗖一下衝過去,這還怎麼防?別說戰機了,就算笨重緩慢的預警機、加油機,隔着老遠看見導彈撲過來,想跑都邁不動腿。

有老炮兒可能琢磨了:“你說三百公里就打三百公里?那得你的眼睛能看到三百公里外才行!”這話沒毛病。要是單靠普通戰機雷達的眼睛,哪怕雷達功率再加倍也望不到三百公里開外。霹靂-16的真正殺招就在這兒——它聽指揮!

咱們的預警機、高空偵察無人機的火眼金睛早早就盯着遠方空域。對手預警機、加油機這種肥大的“活靶子”才露頭,指揮中心的信息就沿着高速數據鏈唰一下傳到殲-20、殲-16這些“突擊手”的腦子裏。戰機甚至不需要開自己的雷達“點燈”,霹靂-16就已經根據指揮中心給的位置指引,無聲無息像鬼魅一樣撲向目標。等它靠得足夠近了,才猛地亮出自己的銳眼,最後那幾十公里衝刺,目標跑都跑不了。

這還沒完,霹靂-16對“擦頭皮”這事兒熟門熟路。專家們管這叫“高拋彈道”。導彈剛發射那會兒,不直接朝目標衝,反而像竄天猴一樣朝着天頂衝上去,一頭扎進空氣稀薄的高空平流層。在高空飛行,阻力小太多太多了,速度能輕鬆衝到四倍甚至五倍音速,飛起來像踩着風火輪。

飛夠距離了,它開始俯衝加速,以更猛的力道直插目標心臟。

一枚導彈從高處猛砸下來,衝擊的勢頭比貼着地面平飛過去猛烈幾倍。對手的攔截系統想逮住它,難度簡直翻了好幾番。預警機雷達的視線主要罩着正前方和下方區域,你導彈從頭頂紮下來,預警機很可能在發現導彈前就已經在劫難逃。

霹靂-16能幹掉的獵物不光是軍機。那些在天上慢悠悠飛的大型空中指揮所、加油機、電子干擾飛機都是移動緩慢的“大塊頭”,它們防禦能力極弱,一被發現就九死一生。一旦開打,這些關鍵空中節點被撕碎,對方整個作戰網就會瞬間癱瘓,戰鬥力可能直接打骨折。

現代戰爭早不是單打獨鬥了。霹靂-16導彈配在殲-20這種鬼影無蹤的隱身戰機身上,整個畫面簡直兇悍又犀利。五代機隱身突入戰場,悄悄摸到對方防空識別區邊緣。機翼下方,射程三百公里的霹靂-16早已鎖定敵後方的預警機、加油機。這搭配讓對手的防禦圈像紙糊一樣。你這邊還在費勁找隱形飛機在哪兒,遠處自家關鍵支撐點可能已經被炸了個底朝天。

空戰專家們有個經典說法:​​打仗,第一原則就是別讓自己暴露;如果暴露了,就必須讓對手死。​​

霹靂-16的存在,就是在別人還拼命想辦法“暴露”我們戰機的時候,我們已經把戰火燒到了他們的腹地,對準了敵人那些藏得再深也逃不過一死的命門。未來天空戰場上,誰掌控了“超遠程獵殺”的鑰匙,誰才能說真正掌控了制空權。

​​戰爭的天平不會無緣無故傾斜。​​ 霹靂-16劃出的那道三百公里火線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我們用智慧和汗水在天空鋪就的國防基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