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延長休戰期,中方當場拒絕一大要求,美國盯着中國買俄油不放

由 阿爾法軍事 發佈於 軍事

'25-07-30

中美第三輪經貿談判結束了,中美說法不一,但都很謹慎,美方可能還在糾結一件事情。

(中美第三輪談判結束,美方還在糾結一件事)

當地時間7月28日至29日,中美雙方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三輪經貿會談。此次會談共歷時一天半,是這三輪會談以來,時長最短的一次。

根據我方談判代表、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的說法,中美在此次談判中,還是達成了兩個共識,一是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二是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也就是說,中美這一輪談判的結果是維持了現狀,至少確認了下個月關稅暫緩期的最後期限結束後,雙方不會恢復關稅戰。但這次延期多久,則沒有說明。

不過,美方對此的說法有些微妙。

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稱,他們將返回華盛頓,與特朗普討論他是否會這麼做。

格里爾補充,“總統會做出最終決定”。

美國財長貝森特則表示,仍考慮再暫停90天。

美方團隊還反覆強調,在特朗普簽字之前,一切都不是最終決定。

(美方現在還不敢把話說得太死)

顯然美方現在還不敢把話說得太死,這是爲什麼?可能因爲美方還在糾結一件事情。

在此次中美會談中,美方還向中方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中國購買俄油一事。

美國財長貝森特透露,他在談判中告訴中方,如果中國再購買被西方制裁的俄羅斯石油,將面臨美國徵收的100%二級關稅。

貝森特還聲稱,他認爲任何購買俄油的國家,都應該爲此做好準備。

不過面對美方的施壓,貝森特也承認,中方當場就拒絕了這個要求。

貝森特稱,中方告訴他,中國是一個有能源需求的主權國家,任何石油採購都將基於國家政策。

貝森特表示,中國人非常重視自己的主權,我們不想幹涉他們的主權,所以可能會對中國徵收100%的關稅。

所以說,美方可能就是在糾結這事。

28日當天,特朗普縮短了給俄羅斯的“最後期限”,原本要求俄方在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的,但現在又改爲了10天之內。

(特朗普給俄羅斯的最後期限縮短)

特朗普警告,如果俄羅斯沒有在這10天之內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將會對購買俄油的國家徵收100%的二級關稅。而中國正是俄油的最大客戶之一。

也就是說,中美本輪雖然達成了延緩暫停關稅的共識,但若是10天后,美方因爲對俄羅斯徵收二級關稅,又對中國加徵100%關稅,那就另說了。

中美之間有可能又會恢復此前的關稅戰,甚至關稅稅率還會高於今年4月份的數字。

那中美本輪談判所達成的延緩關稅的共識,顯然就沒意義了。

貝森特現在此次談判中跟中方聊這個話題,顯然也是想來先探探中國口風,看看中方對此將會做出什麼反應,以回去討論磋商決定要不要敲定這事。

在美方看來,這是拿捏中俄的最好方法。

中美談判至今,美方手中的籌碼越來越少,始終被中國以“稀土王牌”壓着一頭。

美方威脅要對俄油徵收二級關稅,也就相當於給自己“憑空造牌”,以此來作爲與中方繼續談判的籌碼,換取中方在其他經貿領域的讓步。

而對於俄方,特朗普則是希望以此來施壓普京儘快展開停火談判。

(美方執意捲入俄油問題,不利於中美談判)

問題是,中美之間的經貿分歧還沒有聊明白,如今美方又捲入了購買俄油的問題,顯然不利於雙方之間的談判,將會把談判越來越複雜化。

同時正如中方所言,要不要購買俄油,基於我們的內部政策決定。

能源安全問題甚至比貿易安全問題還要敏感,中國作爲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還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對能源的需求量極大,這是碰都不能碰的核心利益。

對俄羅斯來說,他們也不接受任何“最後通牒式”的威脅。

特朗普這招,不僅強迫不了中俄切斷能源合作,反而還會讓中美之間貿易談判、俄烏衝突局勢更加緊張。

中美經貿談判的複雜性,正因美國單方面的“造牌”策略而不斷升級。

將能源安全這一核心利益作爲談判籌碼,不僅無助於解決貿易分歧,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將雙方推向更激烈的博弈。

中方的立場清晰而堅定——核心利益不容談判,合作必須平等。

若美方執意以制裁施壓,只會讓談判之路越走越窄。

美方應當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中方尋求務實解決方案,否則雙方好不容易達成的“關稅暫停”,將淪爲又一場徒勞的循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