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沒想到中方寸步不讓,打一場贏一場,是美國幫中國建立了自信

由 阿爾法軍事 發佈於 軍事

'25-07-30

沒想到中方這麼強硬,在談判中一步都不退讓。歐盟總結了一下,這都是美國幫中國建立起的自信。

(中歐峯會結束多日,歐盟還在總結中方態度)

中歐領導人峯會已經結束多日,但歐盟仍然在不斷念叨着此事,因爲中方在此次談判中的表現,實在令他們太“難忘”。

根據歐盟內部知情人士的說法,雖然這次中歐峯會沒有出現太多波瀾,但在一些長期關切的議題上,歐盟發現中方這回非常強硬,拒絕讓步,充滿了自信和底氣。

一位歐盟高級官員是這麼說的,“我們本來以爲中方至少會做出一些表面上的讓步,但是完全沒有,中方寸步不讓”。

在歐盟看來,這是美國幫中國建立起的自信。

歐盟官員補充稱,自三個月前,中方迫使美方在關稅問題上退讓後,中方就一直保持着這種信心十足的狀態。

歐盟這話,也相當於肯定了中方在中美關稅戰中的“勝利”,中方打一場贏一場,所以變得更有自信。

而這也引起了歐盟方面的擔憂,他們現在很擔心,中方已經轉變了談判策略,畢竟中方連美國都治住了,恐怕更有自信拿捏歐盟。

(歐盟很擔心中方迫使美方退讓後,會更容易拿捏歐盟)

說白了,歐盟方面的擔憂,還是對中國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將中國的強大與自信視爲“威脅”。

實際上,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拿捏歐洲。我們尋求的一直都是與歐盟建立合作共贏、相互尊重的經貿關係,希望歐盟還給中國出海的企業、產業一個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然而歐盟卻不願意做到這點,一直在單方面打壓中國出海的企業,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爲由,限制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盟市場,還以莫須有的涉俄問題,對中企實施制裁。

歐盟對中企做不到一個公平公正,那中方在談判中的寸步不讓,實際上也是在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

也正因如此,中歐在此次峯會中達成的協議和共識不多,僅是簽署了一份關於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

其他有關中歐電動汽車的貿易爭端、中俄合作等問題,中方沒有對歐盟做出任何讓步。

歐盟官員透露,中方反而還就歐方以涉俄問題爲由制裁中企,表明了嚴正立場。

(歐盟做不到對中企公平公正,中方也不會作出讓步)

歐盟以爲是中方變了,以爲是美國給中國的自信,但其實是我們強大後,手中有了更多的牌,能夠更加堅定捍衛自身利益了。

而西方手中的籌碼越來越少,沒法再霸凌脅迫中國,以前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也不管用了。

真正的現實是,拿捏歐盟的不是中國,反而是美國。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近期馮德萊恩與特朗普簽署的貿易協議,堪稱是歐盟一個恥辱。

在這份貿易協議中,歐盟需要增加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擴大購買美國軍事裝備,以及進口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

而美方做出的,僅僅是把對歐盟徵收的關稅,從30%下調至15%的讓步。

然而我們知道,“加徵關稅”本就是特朗普憑空造出來的一張牌,美方好一個空手套白狼。

這也在歐盟內部引發了巨大爭議,歐盟各國對馮德萊恩口誅筆伐,稱她這等於是在向美國投降。

馮德萊恩則在試圖安慰歐盟各國:能源跟誰買不是買?跟美國買總比跟俄羅斯買好吧?

(馮德萊恩簡直是賣了歐盟)

也正因如此,當前歐盟整體都沉浸在一個很壓抑的氛圍:他們在與中國的談判中,中方寸步不讓;而在與美國的談判裏,又被特朗普狠狠宰了一大筆。

這說到底,都是歐盟高層的認知出了問題。

歐盟高層將中國的強大視爲“威脅”,卻將美國的“脅迫”視爲正常的夥伴關係,有這樣的認知,難怪歐盟會任由特朗普宰割。

目前看來,歐盟當前還是沒有從這種錯誤認知中醒悟過來,只有部分有識之士意識到,再這麼下去將會削弱歐盟在全球的影響力。

歐盟當前的困境,根源在於其戰略認知的錯位——將中國的正當捍衛利益視爲“威脅”,卻對美國赤裸裸的經濟脅迫逆來順受。

中方的堅定立場並非“咄咄逼人”,而是基於實力與原則的自然選擇;而美國對歐洲的“盟友”標籤下,掩蓋的纔是單邊利益的榨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