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就想起在老家喫過的大席折菜,至今還回味無窮。大席折菜要念“zhe菜”(一聲),這是在北方農村喫完大席纔有的菜,不是指具體哪種菜,就是折在一起的菜,把桌上沒喫完的剩菜都折在一起,倒在一起,留着熱一下繼續喫,這就是大席折菜。

大席折菜一鍋燴
我國華北地區、東北地區、西北地區都有折菜這種習慣,尤其是山東、河南、安徽、蘇北這一帶,很多人都喫過折菜。有的地方叫折籮、大席渣子、雜爛菜,叫法不同,其實都是一樣的。
或許有人說喫剩的菜還不倒掉,尤其是大席上那麼多人,又不是自家的剩菜,別人喫剩下的菜還怎麼喫呀。唉,這樣想只能說沒喫過苦,沒捱過餓,先不說浪費不浪費什麼的,以前生活條件差,大席上喫剩下的飯菜絕對不會倒掉,不僅不會倒,而且還會爭着搶着要回家繼續喫。
那時候村裏誰家有紅白喜事都要喫大席,餐具、桌椅板凳、鍋碗瓢盆這些不夠用,都要跟鄰居家借來用。主家還得找街坊鄰居幫忙,前前後後要忙活好幾天,等到喫完大席,要把剩菜全倒進一個個大盆裏,這個過程就叫折菜。

大席幫忙切菜的

喫大席

大席折菜
通常剩下的大席折菜比較多,自家肯定是喫不完的,於是就分給來幫忙的鄰居,或者給親戚朋友帶回家喫。關係好一些的可以拿到整條沒動過筷子的魚,還有沒上桌多出來的整隻雞,還有一些排骨、紅燒肉、豬頭肉、滷牛肉、魷魚、蓮藕、芹菜、豆乾、木耳、蘑菇等好菜。這些折菜捎回家放到鍋裏一鍋燴,各種菜的味道融合到一起,這種美味令人多年後想想都饞。
這樣的大席折菜既沒有浪費食物,而且味道還好喫,它有一股特別的味道,這是你單獨做任何菜都不會有的味道,只有混在一起纔有的香,簡直絕了。有時候主家剩下來的折菜不多,也不太好了,就留着自己喫,連着好幾頓都是喫折菜,這成爲很多人小時候的幸福回憶。

喫大席

大席上的蒸魚
現在,大席折菜依然存在,但卻有些變味了。不是菜的味道變了,而是人情味變了,有些喫大席的人還沒有坐齊,就有人拿個塑料袋裝肘子、扣肉、整條魚,嘴裏說着回家給小孩喫,回家餵狗喂貓,其實到家都是自己喫肚裏了。同桌的其他客人也不好多說,乾脆也跟着一起折菜,一桌子菜一會就沒有了。這要是每桌都這樣,等大席結束就沒有折菜了。

喫大席打包帶走

大席折菜
還有一些飯館,看到大席折菜有生意可做,於是在飯館裏推出大席折菜這道菜,客人可以點。這樣做出來的大席折菜雖然菜品一樣,而且乾淨衛生,但卻沒有折菜那味。
折菜的靈魂在於它不僅是好喫的混合味道,更是一種人情味,是淳樸的、真誠的,是時間沉澱下來的味道。雖然它不好看,不好聽,不夠上檔次,但卻是很多人忘不了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