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則“特朗普妄圖奪取格陵蘭島控制權”的新聞再次把格陵蘭島推上了風口浪尖。
格陵蘭島位於北極圈內,是地球最大的島嶼,也是地球兩大冰蓋之一,與大名鼎鼎的南極大陸齊名。
在全球持續變暖的影響下,格陵蘭島的冰蓋加速融化,其所蘊含的稀有礦產資源也正逐漸顯露出來,也吸引了美國的注意。
資源爭奪戰背後,格陵蘭島不僅是無與倫比的極地巡遊目的地,也是因紐特人賴以生存和耐寒的狩獵社區。來自冰原之上的的原始魅力,吸引着無數旅人前往這個冰雪王國。

揚馬延,一座被上帝遺失在格陵蘭海上的火山孤島,終年隱身在北冰洋的大霧裏無人問津,卻幾乎是去北極的探險郵船的必經之地。我已幾次乘船經過了揚馬延。每次相見它都隱藏着自己的真面目。我只能在濃霧的背後看到些山岩礁石,像綽綽的鬼影。
今天又是如此。誰知僅僅20分鐘的時間,十幾米開外的濃得看不清大霧忽然不見了蹤影,明媚的陽光灑滿甲板。一座優美的錐形火山從天而降般出現在我們面前。火山頂的皚皚白雪在藍天下閃閃發光,幾條冰川從山頂向四面流下來,止步於藍色的海面。作爲格陵蘭的前站,原來揚馬延也這樣漂亮!

俯瞰格陵蘭島
很多人想到北極,腦海裏就會浮現出一片荒蕪的白色冰原,那裏除了冰雪和孤獨的北極熊外什麼都沒有。沒錯,很多時候在北極我們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象。但這並不是北極和格陵蘭島的全部。雖然那裏沒有地球其他地區可以誇耀的生物多樣性,但它仍是衆多植物的家園。
只要你去掉先入爲主的刻板印象,低下頭去尋找,你就會欣喜地發現,在這片貌似荒蠻的大地上,有那麼多的奇花異草在默默地展示着美麗。

巨大的冰舌
夏季,格陵蘭島南部和中部的沿海地區,峽灣兩側會短暫地冰雪消融,永久凍土的表層土壤發生季節性的解凍。這個時候,漫長的冬季裏,處於休眠狀態的各種苔蘚地衣和雜草灌木,在陽光和融水的滋潤在會暴發式地抓緊時間生長,開花結果,爲不久又會到來的冬季做準備。
說來也很有意思,最先告訴我格陵蘭苔原獨特的生機的,竟是讓人討厭的蚊子。
船從冰島出發,橫跨了格陵蘭海峽,在格陵蘭東北國家公園登陸的第一個地點叫Myggbukta,譯成中文就是“蚊子島”(蚊港)。有經驗的探險隊員提醒說:準備好你的防蚊劑和麪罩,不然上了島有你好受的。

冰原覆蓋下,豔麗的柳蘭花十分搶眼
我在加拿大生活多年,對夏季裏北方森林裏的蚊蠅的厲害深有體會。可那是森林啊,這片被冰雪覆蓋的大地連草都不長,哪裏來的蚊子?
誰知上了島,眼前見到的並不是雪地,而是黃綠相間的地毯般的植被。不過你不能用茵茵綠草來形容這裏。因爲荒蠻仍籠罩着一切。植被下,永久凍土地表裸露出嶙峋的裂紋,稀疏的地衣和苔蘚斑駁在岩石的表面,像殘缺的地圖。
極地永久凍土帶的植物矮小卑微,生長速度很慢但生命卻很長。他們具有強大的抗旱抗風能力,在極爲貧瘠的土壤條件下不屈不撓地與氣候抗爭。

格陵蘭島的夏季景色
我喜歡在北極柳叢中徘徊。它名爲柳,卻只有十幾釐米長。它們沒有柳樹的婀娜纖柔,有的是匍匐在地表上堅韌的枝條。
極地的嚴寒、狂風和短暫的日照期讓北極柳的生長速度非常緩慢,每年只生長几釐米,因此這些趴在地上小小的北極柳往往已經經歷了幾十或上百個春夏秋冬。據說格陵蘭最古老的一顆北極柳已經有237歲了,足以媲美那些參天大樹。

匍匐在地上的北極柳和藍莓 | ©視覺中國
一條溪水邊有兩株亭亭玉立的粉紅色美人柳蘭花,它們瑰麗的色彩在黃綠色的苔原上尤爲鮮豔。格陵蘭人把美人柳蘭花當作自己的國花,親切地稱它爲“小姑娘”——在一個滿是冰蓋的國家,柳蘭花豔麗非凡的顏色如同少女般珍貴。山醡漿草修長的莖上長着一串串小紅花;各種顏色的虎耳草低調地在四處盛開,還有那麼多叫不上名字的花草。
如果在城市的花園裏,這些野花野草都平淡無奇毫不起眼,但是在極地的凍原上,它們是那麼的寶貴珍稀,甚至讓人肅然起敬。登島的遊人很快也明白了這一點,不再對荒涼的大地吐槽抱怨了,大家弓腰低頭,也放低了相機的位置,目光對準了極地苔原上真正的美。
灌木石楠是分佈最廣的植物羣落之一。在每年的九月格陵蘭進入了深秋,灌木叢一片火紅,在藍色的大海和漂浮的銀白色的冰山襯托下,苔原爆發出極地特有的輝煌。

膽小且警覺的麝牛
茫茫苔原上還生活着麝牛、北極狐、北極兔和北極之王—北極熊。麝牛是格陵蘭最常見的野生動物。這種體型龐大、外形威猛的野牛在生物學分類上其實是性格溫和的超大型野羊。它們很膽小也很警覺。我們漫步時遇到麝牛都會放低聲音,悄悄撤離,恐怕驚擾了它們。
而北極熊卻正好相反。作爲“北極之王”,北極熊在自己的領地上是無所畏懼的,人類也可能成爲它們的攻擊對象。因此每次登陸時都會有探險隊員站崗,看到有北極熊出現便發出警報,必要時全體遊人緊急撤離。

有人說與南極相比,北極和格陵蘭的景色打了折扣。這裏的冰川沒有南極那麼宏偉,冰山沒有南極那樣巨大,冰雪景觀也沒有南極那麼驚豔。
是的,從冰雪景觀來看,北極確實沒有南極那樣經典,但在北極和格陵蘭我們觀賞到了另一些南極不能展現的美,裸露的永久凍土苔原讓由白色和藍色構成的極地畫面上出現了其他顏色,有了生命的活力,加強了景觀的對比度和多樣性。

冰原之下,夢幻的顏色也在悄悄湧現
格陵蘭島幾乎全部被冰蓋覆蓋,中央部分的積雪有數百米、上千米厚,把山脈峽谷蓋得嚴嚴實實,形成了一大塊一馬平川的高地,高地的中央隆起,向四周逐漸下降。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冰蓋中央高地的冰雪形成冰川向四周邊緣流動入海。因此格陵蘭島周邊的冰雪層較薄更容易消融。到了夏季,周邊地區的冰雪甚至消融殆盡,暴露出了沿海和峽灣兩側的山岩。
向右旋轉手機以獲得最佳觀看效果>>>

格陵蘭島山的岩層
格陵蘭島有地球最古老的岩層。大約在4億多年前,地球古大陸的板塊漂移造成地塊碰撞,產生了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岩層斷裂、移位、摺疊隆起,不同年代不同性質的岩層相互交錯,並扭曲變形,看上去就像一條一條綵帶在山崖上舞動。
這些奇異的岩層不僅讓遊客歎爲觀止,也引起了地質學家們的極大興趣。船上探險隊裏的地質學家特意爲乘客舉辦了別開生面的地質講座,他如數家珍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收集的各種岩石標本,講解它們生成的條件和特性。他稱格陵蘭特殊的地質景觀爲“地質馬賽克”。結合船上科學中心裏五顏六色的岩石標本和船下山岩上奇異的岩層紋理曲線,他爲大家拼出了一幅格陵蘭獨有的巨幅馬賽克圖案。

夏季到來後,海面上漂浮着不少溶解的浮冰
在這幅巨畫上,冰川當然也有着重要的位置。如果對比南極和北極的冰雪景觀,可以說我們在南極看到的多爲冰架,很少看到冰川的經典面貌。在南極山谷裏,冰川往往被四周厚厚的冰雪全部掩埋住,與冰架融爲了一體。
而在格陵蘭的南部和中部,由於夏季周邊地區冰雪的融化,山谷裏的冰川顯露了出來,露出了冰雪長龍的體態。所以當船經過格陵蘭島的周邊和近海的峽灣時,四面八方都有冰川從山谷傾斜下來,令人目不瑕接。
這些冰川向大海送出了大大小小的冰山。乘衝鋒艇穿行在它們之間,或者衝開峽灣裏的冰塊,駛近數百米寬的大冰舌。夕陽在大冰川上閃閃發光。在這些冰的奇觀面前,人和衝鋒艇都顯得那麼渺小。

衝破浮冰,等待着我們的是冰川之上的另一種生活
萬物靜謐,古老的格陵蘭山川佇立。
冰川縱橫,我站在岩石上,望着峽灣對面山崖上色彩鮮明,紋理清晰的岩石斷層紋理,環顧一條條山谷裏俯衝而下的冰川,想象着億萬年前發生的地動山移。如今,它似乎凝固在了這幅奇異的圖案上,成爲了永恆。然而,在地球的深處,熾熱的岩漿依舊在奔湧,地殼仍在沉降和隆起。再過億萬年,這裏將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在自然界,變化是永遠的真理。在我的格陵蘭之行中,變化也帶來了好幾次意外的驚喜。
北極地區的夏季是長達數月的白晝,六、七月份,太陽永遠在地平線上徘徊。人們可以在半夜時分到甲板上去拍攝夕陽西下,也可以在凌晨兩、三點去觀賞旭日升起。能否看到極光取決於三個條件:足夠強的太陽磁暴,足夠暗的夜空和無雲的天氣,這並不容易。
像南極一樣,北極地區的天氣也是陰多晴少,大多數時間是陰雲密佈,難得有一個大晴天。再加上白晝無夜,所以儘管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爲到了北極就能看到北極光,但實際上在北極的夏季是很難實現這個願望的。

格陵蘭島上的日落已經足夠浪漫
九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時候白晝已到尾聲,黑夜從夏至開始正以每日提前四、五分鐘的速度迴歸,這使得九月中下旬在格陵蘭有了每天幾個小時的足夠暗的夜空。
在我們的船即將離開格陵蘭時,船長宣佈了一個好消息:今後幾天太陽磁暴加強,大家有可能看到極光。午夜已過,甲板上沾滿了人,大家翹首以待望着夜空,期待着那美妙光芒的出現——一切都交給運氣了。
向右旋轉手機以獲得最佳觀看效果>>>

格陵蘭島的“日照金山”
終於,它不負衆望如期而至。開始是夜空上一小片似有似無的光亮,繼而變大變綠,有了極光的經典形態,然後便在夜空上舞蹈起來。人們激動了,舉着相機手機在甲板上跑來跑去。極光愈發豐盈了,船的四周都出現了不同形態的極光。人們觀賞得不亦樂乎,直到很晚很晚。
對我來說,除了北極光之外還有一個意外的驚喜,那就是偶遇了大名鼎鼎的“天狼星”。“天狼星”的全稱是丹麥海軍特種兵天狼星雪橇巡邏隊。它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長途偵察巡邏隊之一。擔任格陵蘭東北國家公園的巡邏任務。

格陵蘭島上空出現的北極光與小鎮建築組成了一道奇異的風景 | ©視覺中國
天狼星巡邏隊共有12名隊員,巡邏的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兩人一組,沿着格陵蘭島的東北部海岸線巡邏,每次巡邏時間長達四個月,線路總長超過14000公里。格陵蘭島絕大部分地區都是白色荒野,冰天雪地,荒蕪人煙,自然條件極其嚴酷。因此成爲巡邏隊員需要經過非常嚴格的挑選,在心理素質和體能上要通過常人難以想象的考覈。這些讓天狼星巡邏隊成爲了一個真正的北方傳奇。

冰川漂浮在海面上
然而出現在我眼前的四名天狼星隊員並沒有影視作品裏特種部隊隊員那種超人的形象和明星的外表。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男人,着裝隨便甚至有些不修邊幅,如果沒有胳膊上的天狼星臂章,身背的長槍和身邊的軍犬,看不出他們的特殊身份。但他們挺拔健壯的身姿和矯健的步伐透出了特種兵的不凡素質。
偶遇天狼星巡邏隊,給我的格陵蘭之行添上了特別的一筆。

伊託科托米特村位於格陵蘭島東部最大的峽灣系—斯科斯比松峽灣的入口,是這個島東部最大的因紐特人的村莊,也是進入格陵蘭東北國家公園的起點。一大片色彩鮮豔的木頭房子鱗次櫛比坐落在光禿禿的海邊島巖上,在寬闊的峽灣和背後的雪山的襯托下就像一個童話世界。
伊託科托米特村有300餘名居民。我們下船後上岸,來到村裏的一戶因紐特人家做客。女主人已準備好了麝牛肉湯招待我們。麝牛肉是因紐特人日常的肉食,每家的冰箱裏都存着至少幾十公斤。

格陵蘭島上色彩繽紛的民居建築
一進門,女主人就笑着對我說:“你是我們的人。”也難怪,我的亞洲人長相在周圍的西方人面孔中顯然與主人更相像。因紐特人平臉細眼,典型的蒙古人種的相貌。是呀,一萬年前他們的祖先跨過白令海岬,從亞洲的西伯利亞遷移到了這裏。所以我們很可能有着共同的祖先呢。

因紐特人有着典型的蒙古人種長相
在國家公園遊的荒野上,我們曾見到過因紐特人的祖先搭建的半地下蝸居的遺址,也看到了好幾處奇怪的石頭堆,據說是幾百年前原住民的祖先用的土冰箱。他們把狩獵得到的海豹和麝牛肉放進地上的坑裏儲存,再在上面堆放上石頭,這樣既方便保存又可以防止小動物偷食。
現在因紐特人的家裏已經與城市裏的人家沒什麼兩樣了。冰箱和各種電器齊全,客廳餐廳整潔乾淨。在村子的小賣鋪也可以用信用卡付款。

因紐特孩子們的綠茵運動場
我漫步在村子裏,不遠處是藍色的大峽灣,一座白色的冰山在遠方漂過。海邊人家屋外面的架子上晾着一張完整的北極熊皮,隨風飄動。前方的土路上竄過去一隻北極兔,跑到一座木屋的樓梯下不見了。村子裏的小教堂的鐘敲了五下,好幾戶人家的煙囪裏冒起了炊煙。
伊託科托米特村一年裏有好幾個月被冰雪封閉與世隔絕,村民們乘狗拉雪橇和雪地摩托去狩獵。夏季裏,從遠方來的郵輪一批批送來從世界各地來的好奇的遊人,打破了村子的寧靜。也把這個因紐特村莊與外面的世界連接了起來。

屋外晾在架子上的北極熊皮
這一連接不僅僅是被動的,因紐特人也在主動地向世界展開自己。船上的探險隊員烏尼爾就出生和成長在這個村子裏,他以自己民族的文化而自豪。他隨船走到世界各地,熱情地向乘客們介紹因紐特的傳統文化。他的父母爲有這樣的兒子而驕傲。
我們結束了在伊託科托米特村的訪問時,烏尼爾的父母和妹妹照例到碼頭上爲他送行。他又要離家去周遊世界了,帶着因紐特人的自豪和格陵蘭的希望。
編輯/Lili、Taisia
文/秦昭
圖/秦昭、圖蟲、視覺中國
長期徵稿
後臺私信“投稿”獲取聯繫方式
社羣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
相關推薦
相關推薦
-
這纔是中年男人該有的樣子:衣不緊、褲不短、發不長,帥氣又有型
-
成都:中國最抽象的“賴城”
-
60歲比爾蓋茨前妻,約會小12歲男友甜蜜!離婚分5500億穿LV不裝了
-
“堅持運動”對外貌的改變有多大?看這3組對比圖:年輕10歲不止
-
中年女人不管差不差錢,最好別穿這3種“鞋”,看着廉價、沒品位
-
同樣45歲左右,看了李湘,再看李小璐:才懂“堅持運動”的重要性
-
被“三木母女”這10套夏季穿搭圈粉了,優雅又高級,照着穿絕了
-
川普垂涎已久的世界第一大島,到底什麼樣?
-
等你老了,最好遠離這3種“老年色”,多穿另外3種更高級有氣質
-
劉強東騎電驢送外賣,章澤天逛藝術展,結婚10年畫風差異有多大?
-
今年最火的“薩洛蒙、鬼塚虎”,高級又舒適,簡直碾壓nike、阿迪
-
別再抱怨自己沒衣服穿了,薇婭8套不重樣春裝,照搬可以美一整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