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30日,伊朗國防部長穆罕默德·雷扎·阿什蒂亞尼坐着專機悄悄降落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這事兒可不是小打小鬧,直接把中東和南亞的軍事合作推上了風口浪尖。伊朗剛跟以色列打完一場12天的戰爭,防空體系被打得稀巴爛,急着找人取經。而巴基斯坦呢,靠着中國的殲-10CE戰鬥機在跟印度的空戰裏露了一手,成了伊朗眼裏的“老師”。這次訪問,伊朗不僅想學點真本事,還拋出了個大招——用石油換殲-10的生產線。這想法聽起來挺誘人,但真能成嗎?
伊朗爲啥急着跑去伊斯蘭堡?
先說背景。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搞了個代號“獅子的力量”的空襲,直奔伊朗的核設施和軍事目標去了。這場突襲可不是鬧着玩的,以色列空軍靠着F-35I和F-16I,直接撕開了伊朗的防空網,把德黑蘭、伊斯法罕這些重鎮炸了個底朝天。伊朗革命衛隊的幾個大佬,像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裏,直接在空襲裏掛了,連納坦茲的核設施都被炸得沒法看了。12天戰爭下來,伊朗高層死了20多個,防空系統徹底拉胯。

爲啥這麼慘?伊朗的防空主力是S-300和信仰-373導彈系統,按理說不差吧,但實戰裏愣是沒攔住以色列的隱身戰機。革命衛隊的防空部隊靠着358型巡飛彈和馬吉德近程導彈,倒是擋了點無人機,可面對F-35這種傢伙,完全沒轍。戰後一覆盤,伊朗發現自己空防漏洞太大,得趕緊補課,不然下次還得捱揍。
這時候,巴基斯坦就成了香餑餑。爲啥?因爲就在一個多月前,2025年5月7日,巴基斯坦跟印度在克什米爾打了一場“57空戰”,靠着中國的殲-10CE、霹靂-15導彈和紅旗-9防空系統,把印度空軍收拾得服服帖帖。這場仗讓伊朗看紅了眼,心想:巴鐵這空戰玩得溜啊,得去取取經,順便看看能不能搞點先進裝備回來。
於是,6月30日一大早,伊朗的獵鷹50專機就悄悄摸到了伊斯蘭堡,帶着阿什蒂亞尼直奔巴基斯坦國防部長哈瓦賈·穆罕默德·阿西夫去了。
巴基斯坦有啥值得伊朗學的?
巴基斯坦的空中實力咋來的?得從“57空戰”說起。這次跟印度的交手,巴基斯坦空軍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他們的王牌是中國提供的殲-10CE戰鬥機,這玩意兒裝了AESA雷達(主動電子掃描陣列),探測距離遠得嚇人,比印度那些老掉牙的戰機強了好幾條街。再加上霹靂-15空空導彈,射程遠、威力大,巴基斯坦直接掌握了先發制人的優勢。
這場空戰裏,巴基斯坦不光靠裝備,還玩出了戰術。他們用空中巡邏提前發現了印度戰機,靠着雷達和導彈的組合拳,打得印度措手不及。紅旗-9防空系統也立了大功,地面和空中配合得天衣無縫,最後愣是把印度空軍的進攻給摁死了。這仗打完,巴基斯坦在南亞的地位蹭蹭上漲,連伊朗都忍不住想來抄作業。

伊朗國防部長阿什蒂亞尼到了伊斯蘭堡,第一件事就是拉着阿西夫問東問西。他特別想知道殲-10CE咋用得這麼順手,空中巡邏咋就能提前發現敵機,還有巴基斯坦的戰術到底有啥門道。阿西夫也沒藏着掖着,把經驗一股腦兒倒了出來,說白了就是:雷達得先進,導彈得夠遠,配合得默契。他還拍胸脯保證,能給伊朗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讓伊朗的空軍別再那麼被動。
石油換殲-10生產線,靠譜嗎?
聊着聊着,阿什蒂亞尼拋出了個重磅想法:伊朗想買24架殲-10CE,最好還能把生產線弄到手,用石油來換。這話一出,估計阿西夫都愣了一下。伊朗有啥資本提這個?石油啊!伊朗石油儲量全球排前五,中國又是石油進口大國,這買賣乍一看挺划算——伊朗拿石油換中國的戰機技術,自己也能造殲-10,既省錢又能提升軍工實力。
但這事兒真沒那麼簡單。先說技術轉讓這關,殲-10CE可是中國的寶貝,涉及核心軍工技術。中國賣飛機沒問題,但把生產線給你?那得掂量掂量。畢竟這不光是生意,還有國家安全和國際壓力。美國盯着呢,伊朗又是制裁名單上的常客,中國要是給了生產線,華盛頓那邊肯定得跳腳。加上以色列已經警告過中國,別跟伊朗走太近,這事兒的政治風險可不小。
再看伊朗這邊,就算拿到了生產線,能不能用好也是個問題。造殲-10CE不是光有錢就行,得有工業基礎和技術人才。巴基斯坦爲啥能玩轉殲-10?人家跟中國合作多年,早就建好了配套體系,伊朗呢?軍工底子不差,但跟不上這種高精尖玩意兒。阿什蒂亞尼自己都擔心,伊朗國內安全亂七八糟,間諜滲透防不勝防,弄不好戰機還沒造出來,就被敵人摸清了底細。想想1967年六日戰爭,埃及和敘利亞的飛機還沒起飛就被以色列炸沒了,伊朗可不想重蹈覆轍。

阿西夫聽完這提議,態度挺謹慎。他說殲-10的生產和轉讓得跟中國政府談,巴基斯坦頂多牽個線,具體咋操作還得看北京的意思。言下之意,這事兒不是巴基斯坦能拍板的,伊朗得自己去跟中國磨。
巴基斯坦能幫伊朗啥忙?
石油換戰機沒談攏,不代表合作沒戲。巴基斯坦還是給了伊朗不少實打實的支持。先看邊境這塊,戰爭期間,巴基斯坦把跟伊朗的邊界一封,擋住了俾路支游擊隊往伊朗東邊跑,避免了伊朗兩線作戰的尷尬。這幫游擊隊平時就愛搞亂,巴基斯坦這一手等於幫伊朗穩住了後院。
再說空中,巴基斯坦空軍在巴伊邊境巡邏,直接護住了伊朗東部的領空。以色列本來可能從印度那邊繞過來炸伊朗東部,結果巴基斯坦這一攔,生生把這條路堵死了。這招不僅救了伊朗一把,也讓巴基斯坦在地區裏刷了波存在感。
會談之後,巴基斯坦還承諾跟伊朗搞情報共享、聯合軍演和邊境安全合作。這幾項聽着不花哨,但對伊朗來說是真解渴。情報共享能幫伊朗早點發現敵人的動靜,軍演能讓兩國的戰術磨合得更好,邊境安全更是直接減輕了伊朗的壓力。阿西夫這波操作,既幫了伊朗,也給自己加了分。

12天戰爭把伊朗打得夠嗆,戰後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趕緊任命阿卜杜勒-拉希姆·穆薩維當新總參謀長,想穩住軍心。但阿什蒂亞尼作爲國防部長,日子不好過,國內對防空失敗的批評鋪天蓋地。他得趕緊想辦法補窟窿,不然這位置坐不穩。
他先下了個狠手,採購了5000輛假導彈發射車,還在關鍵設施附近搞煙霧掩護。這招挺接地氣,成本不高,還能糊弄敵人的偵察機和衛星。雖然擋不住真打,但起碼能爭取點時間。至於長遠計劃,他還是得靠國際合作,巴基斯坦的經驗和技術是第一步,後頭還得看能不能從中國那兒弄到真傢伙。
巴基斯坦也不是白幫忙。跟伊朗這次合作,讓阿西夫在地區博弈裏賺足了面子。巴基斯坦空軍在邊境的表現,不僅幫了伊朗,還震懾了印度這些潛在對手。更重要的是,“57空戰”的勝利讓巴基斯坦對殲-10CE信心爆棚,阿西夫順勢跟中國加深了軍事合作,打算再多搞點先進裝備。這波操作下來,巴基斯坦在南亞和中東的地位都更穩了。

伊朗專機突降伊斯蘭堡,表面上看是場軍事合作,背後卻是中東和南亞地緣政治的大戲。伊朗被打疼了,想靠巴基斯坦翻身,巴基斯坦呢,既想幫兄弟一把,又得平衡跟中國、美國的關係。石油換殲-10生產線的想法聽着帶勁,但落實起來難度不小。中國會不會點頭,美國會不會摻和,都是未知數。
對伊朗來說,這次訪問至少開了個頭,學了點空戰經驗,拿到了巴基斯坦的邊境支持,短期內能喘口氣。但要真想重塑軍事力量,光靠這點還不夠,得看後面跟中國的談判能不能有突破。巴基斯坦這邊,藉着這機會刷了波影響力,但也得小心別卷太深,畢竟中東這攤水太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