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話無果而終,美方低估普京決心,王毅告訴歐盟,俄羅斯不能戰敗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04


俄烏衝突打了三年多,到2025年還沒個盡頭。這場戰爭不光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事兒,早就成了大國博弈的舞臺。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跟俄羅斯總統普京打了個電話,想談停火,結果啥也沒談成。與此同時,中國外長王毅跑去歐盟那邊放話,說俄羅斯不能輸。這事兒聽着挺炸裂,裏面門道不少。

俄烏衝突的背景:咋走到這一步的

先簡單回顧下俄烏衝突咋回事兒。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正式對烏克蘭開戰,普京說是爲了“去納粹化”和“保護頓巴斯地區”。其實根子早在2014年就埋下了,那年烏克蘭親西方的“顏色革命”把親俄總統趕下臺,俄羅斯直接吞併了克里米亞,還支持烏東的分離勢力。西方不幹了,美國帶頭制裁俄羅斯,北約還一個勁兒往東擴,搞得俄羅斯覺得安全受到威脅。到2022年,普京徹底撕破臉,全面入侵烏克蘭,想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三年過去,戰事沒停過。烏克蘭靠着美國和北約的武器撐到現在,俄羅斯則靠自己的軍工和經濟韌性硬扛。2025年,戰場上烏克蘭東部還在拉鋸,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炮火不斷,雙方傷亡慘重。國際社會也分裂了,美國和歐洲支持烏克蘭,俄羅斯背後有中國、印度這些國家暗中幫襯。這場仗,已經不是單純的軍事衝突,而是大國間的戰略較量。

特朗普跟普京的通話:爲啥沒談成

2025年7月3日,特朗普跟普京通了個電話。這事兒是特朗普重回白宮後,試圖在外交上搞點大動作。他2024年11月再次當選美國總統,1月20日上臺後就喊着要“讓美國再次偉大”,還說要解決俄烏衝突,省得美國老往烏克蘭砸錢。據美國媒體報道,這次通話持續了一小時,特朗普想勸普京停火,甚至還拋出了個臨時和平協議的 idea。

結果呢?沒戲。普京態度硬得跟石頭似的。根據俄羅斯官方的說法,普京在電話裏明確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目標沒變,包括確保頓巴斯地區的安全、讓烏克蘭保持“中立”,還有徹底剷除所謂的“納粹勢力”。特朗普這邊呢,拿美國的軍援和國際壓力說事兒,但普京壓根不喫這套,還反過來指責北約東擴和烏克蘭的親西方政策是衝突的根兒。兩人你一句我一句,最後啥也沒談攏。

爲啥沒成?首先,特朗普跟普京的立場差太遠。特朗普想趕緊停火,給自己臉上貼金,也減輕美國的負擔。可普京不急,他覺得時間站在俄羅斯這邊,只要扛住制裁和戰場壓力,就能逼烏克蘭讓步。其次,美國這時候有點底氣不足。就在通話前幾天,五角大樓宣佈暫停對烏克蘭的部分軍援,比如“愛國者”導彈和一些精確制導武器,說是庫存不夠,中東那邊也得用。這消息一出,烏克蘭急了,美國自己也露了怯,普京哪會買賬?最後,普京壓根不信美國能當“中間人”,他說得很明白,談判得基輔跟莫斯科直接談,美國插手只會把水攪渾。

這通電話沒結果,其實也不意外。特朗普想靠個人魅力解決問題,但普京不是好忽悠的主兒。這事兒還暴露了美國在俄烏問題上的尷尬:既想當老大,又不想掏太多真金白銀。

美方低估普京決心:是不是看走了眼

美國爲啥沒談成?不少人覺得,他們可能真低估了普京的決心。普京這人,從2000年當上總統開始,就一門心思要把俄羅斯拉回“大國”地位。他在蘇聯解體後那段混亂日子看多了,覺得西方老欺負俄羅斯,所以這些年搞民族主義、強硬外交,就是要證明俄羅斯不是好惹的。

在烏克蘭問題上,普京的決心不是一天兩天了。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2022年全面開戰,他一次次跟西方對着幹,哪怕經濟被制裁得夠嗆也沒退縮。到2025年,俄羅斯雖然損失不小——據英國國防部估計,俄軍陣亡人數超過50萬,經濟也被制裁搞得GDP縮水了15%——但普京沒鬆口。他11月在聖彼得堡的經濟論壇上還說,俄羅斯是在完成“歷史使命”,這話聽着挺玄乎,但意思很明白:烏克蘭這仗,他不打算輸。

美國這邊呢?一開始以爲制裁能把俄羅斯壓垮。2022年,美國帶頭凍結了俄羅斯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還把俄踢出了SWIFT國際支付系統。可結果呢?俄羅斯靠着跟中國、印度這些國家的貿易,硬是挺過來了。2024年,俄對華能源出口創了新高,佔了俄羅斯出口的40%以上。普京手裏有底牌,美國的算盤沒打響。

再說戰場上,美國可能也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烏克蘭靠美國和北約的武器打到現在沒錯,但2025年美國暫停軍援這事兒,等於給了普京一個信號:你撐不住了,我還能耗。這時候再跟普京談停火,普京當然不搭理。美國低估的不是普京的軍事能力,而是他那種“輸不起”的心態。普京把烏克蘭看成俄羅斯的底線,誰動誰就是敵人,這種決心不是幾句話能動搖的。

低估的後果挺嚴重。通話沒談成,烏克蘭戰場更僵了。美國還得繼續往裏扔錢扔武器,不然烏克蘭撐不住,北約的臉往哪擱?可這麼耗下去,美國自己也頭疼,中東那邊還等着呢。這就是爲啥有人說,美國在俄烏問題上有點“騎虎難下”。

王毅的話:俄羅斯不能戰敗是啥意思

再說說王毅那句“俄羅斯不能戰敗”。2025年7月2日,王毅在布魯塞爾跟歐盟外交代表卡婭·卡拉斯會面。據《南華早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王毅在會上說了,中國不希望俄羅斯在烏克蘭輸,因爲一旦俄羅斯倒下,美國就能騰出手,把矛頭全對準中國。這話沒寫進官方聲明,但傳出來後炸了鍋。

王毅這話啥意思?先看中國的立場。俄烏衝突爆發後,中國一直沒明確站隊,既不公開支持俄羅斯,也不跟西方一塊兒制裁。2022年2月,中俄簽了個“無上限合作”的協議,之後中國沒給俄羅斯送槍送炮,但能源貿易和經濟往來沒停過。到2025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佔了自己能源需求的30%以上,俄羅斯的工業物資也有不少靠中國供應。這關係,表面上中立,其實幫了俄羅斯大忙。

爲啥中國不希望俄羅斯輸?王毅說得挺直白,俄羅斯要是垮了,美國沒了這塊心病,肯定掉頭全力對付中國。現在中美關係本來就緊張,貿易戰、科技戰打得火熱,美國還在亞太搞“印太戰略”,拉攏日本、澳大利亞這些國家圍堵中國。俄羅斯要是倒了,美國在歐洲的壓力一輕,軍事資源就能往亞太調,中國日子不好過。

再說全球格局。中國覺得,俄羅斯是牽制美國的一張牌。普京雖然不聽話,但好歹跟美國不對付,有他在,世界還是“多極化”的,美國沒法一家獨大。王毅這話,其實是在提醒歐盟:你們支持烏克蘭打俄羅斯,別忘了後果可能不光是俄羅斯完蛋,中國這邊也得掂量掂量。

歐盟咋想?他們聽了有點懵。據說卡拉斯會後跟團隊說,王毅這話“太坦白了”,歐盟沒想到中國會這麼直接表態。歐盟本來就夾在中間,一邊支持烏克蘭,一邊怕跟俄羅斯徹底翻臉。王毅這話,等於給歐盟出了道難題:你們打不打俄羅斯,咱中國可看着呢。

這事兒裏,美國、俄羅斯、中國仨大國各有各的算盤。特朗普想停火,省錢省力,還能給自己加點政績,可他碰上了普京這塊硬骨頭,啃不動。普京呢,死磕烏克蘭,不光是爲了頓巴斯,更是要告訴西方,俄羅斯還有一席之地。中國這邊,王毅放話,既是給俄羅斯撐腰,也是給自己留後路,三方誰也沒佔到絕對上風。

美國的問題是步子邁得太大,手裏的牌卻不夠硬。暫停軍援這事兒,直接讓烏克蘭慌了,也讓普京看笑話。俄羅斯呢,雖然經濟捱了打,但仗着能源和盟友撐住了,普京的決心沒動搖。中國最聰明,嘴上喊和平,實際上一邊跟俄羅斯做生意,一邊警告西方,穩坐釣魚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