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唐納德·特朗普,這名字在中國也不陌生。他1946年6月14日生在紐約皇后區,家裏條件那叫一個好,老爹弗雷德·特朗普是當地有名的房地產老闆。特朗普從小就跟着父親混房地產圈,大學畢業後直接接手家族生意。他膽子大,手腕硬,把公司從紐約擴展到全國,搞出了特朗普大廈、賭場、高爾夫球場一大堆項目,賺得盆滿鉢滿。不過他這人也很會惹事兒,破產好幾次,但每次都能翻身,挺邪乎。

2016年之前,特朗普壓根沒啥從政經驗,但愣是以“政治素人”的身份跳進總統大選。那時候他喊着“讓美國再次偉大”,抓住了不少藍領工人和保守派的心,硬是把希拉里擠下去,當上了第45任美國總統。執政那四年,他乾的事兒可不少:減稅、修邊境牆、跟中國打貿易戰,弄得全球都跟着晃盪。2020年輸給拜登後,他不服氣,2024年又殺回來,11月5日大選獲勝,2025年1月20日正式開啓第二任期。現在他滿腦子想着怎麼留下政治遺產,搞了個“大而美”法案,想再掀一波風浪。

特朗普這人吧,性格高調,嘴上沒把門的,愛在推特(現在叫X)上懟人。他當總統時就常跟媒體掐架,現在復出後還是老樣子。不過這回,他碰上了個更硬的茬兒——馬斯克。

埃隆·馬斯克,1971年6月28日生在南非,比特朗普小25歲,但名氣一點不輸。他小時候就是個學霸,自學編程,12歲就寫了個遊戲賣錢。後來他跑去美國讀書,1995年搞了個叫Zip2的公司,賣了賺了幾千萬。之後又弄出PayPal,徹底把在線支付這塊玩明白了。2002年,他創立SpaceX,想把火箭發射成本降下來,還喊着要移民火星。2004年他投了特斯拉,硬生生把電動車從邊緣玩意兒變成了全球風口。現在特斯拉市值上萬億,馬斯克也成了世界首富之一。

馬斯克這傢伙是個工作狂,經常睡工廠,盯着每個細節。他還特喜歡在網上發表意見,管你是政府還是企業,惹急了他就開懟。2022年他花440億美元買下推特(X),直接把這平臺變成自己的“擴音器”。他跟特朗普的關係挺複雜,2017年當過特朗普的商業顧問,但因爲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翻臉辭職。後來兩人時不時合作,但更多是對着幹。2025年這波“大而美”法案的事兒,直接把倆人的矛盾炸開了鍋。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和馬斯克的“復仇”
2025年6月,特朗普第二任期剛開始半年,他就推出了“大而美”法案。這法案聽着挺唬人,裏面塞了一堆惠民政策:小費免稅最高2.5萬美元,加班費免稅,汽車貸款利息能抵稅,還有州地方稅減免最高4萬美元。乍一看,對普通人挺有吸引力,尤其是服務行業和中產階級,估計會拍手叫好。但問題在於,這錢從哪兒來呢?特朗普的算盤是提高債務上限,再砍掉一些政府開支,特別是新能源補貼這塊。

這法案在參議院投票那天,場面緊張得跟電影似的。2025年6月29日,參議院開了場馬拉松式會議,最後以51比49票險勝通過初審。可這勝利一點不穩,共和黨內部有倆議員倒戈,民主黨那邊更是羣情激奮。特朗普知道,這法案要想徹底落地,後面的路還長着呢。更麻煩的是,他這政策直接捅了馬斯克的馬蜂窩。

馬斯克的反擊:從反對到“復仇”

馬斯克爲啥這麼生氣?因爲“大而美”法案砍新能源補貼,等於動了特斯拉和SpaceX的命根子。特斯拉靠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發展壯大,SpaceX的項目也有不少聯邦資金支持。特朗普這一刀下去,馬斯克直接急眼了。6月初,他在X上連發好幾條帖子,罵法案是“財政自殺”,還說“削減新能源就是在扼殺美國的未來”。6月3日,他乾脆放出狠話:“如果這法案通過,我第二天就建個新政黨。”

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馬斯克有錢有人有影響力,他要真搞個新黨,絕對能攪亂美國政壇。他還跑到特斯拉總部開了緊急會,拉了一幫新能源企業老闆,商量怎麼遊說議員翻盤。網上還傳出他要砸錢支持特朗普對手的消息,雖然沒實錘,但風聲已經夠大了。有人警告特朗普,馬斯克這回是動真格的,擺明了要“復仇”。

特朗普的困境:支持率下滑,訪華成救命稻草?
法案風波還沒平,特朗普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從年初的45%跌到6月底的38%,創了第二任期的低點。黨內有人開始嘀咕,說他太激進,共和黨內部裂痕越來越明顯。外面呢,馬斯克的反對聲浪加上移民羣體對政策的抗議,讓特朗普焦頭爛額。

這時候,白宮團隊開始琢磨新招兒。6月29日,美國媒體爆料,特朗普可能要訪華,還想帶上一堆企業大佬,像馬斯克、黃仁勳這些人一塊兒去。想法是藉着訪華秀一把外交肌肉,順便拉點經濟好處回來,轉移國內的注意力。特朗普自己也在福克斯新聞上罕見地軟了回口風,說“跟中國搞好關係沒啥壞處”,明顯是爲訪華鋪路。

不過這事兒靠譜嗎?中國這邊還沒鬆口。外交部6月30日的記者會上,發言人就說“目前沒啥消息可公佈”,態度挺謹慎。特朗普想訪華估計沒那麼簡單,畢竟中美關係這幾年一直緊繃着,他還得掂量國內的反華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