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我國潛伏長達37年,竊取150多條機密情報, 2016年才被揪出

由 歷史謎談 發佈於 歷史

'25-07-02

2016年,西南某飛機制造廠的會議室裏,86歲的日本“經濟學家”阿尾博政正與四名工作人員低聲交談。厚厚信封遞出的瞬間,廠房大門突然被推開,國安幹警的身影出現在門口。

這位在中國活躍了37年的“友好學者”臉色驟變——他精心編織數十年的僞裝,在這一刻被徹底撕開。

阿尾博政的間諜之路始於1930年日本富山縣。在那個軍國主義狂熱的年代,年幼的他被灌輸了效忠天皇的極端思想,十幾歲就加入童子軍接受訓練。日本戰敗時,15歲的他滿腔“報國壯志”無處施展,成了他心中長久的遺憾。

1959年,29歲的阿尾博政考入日本自衛隊,因頭腦靈活、處事圓滑,被選入日美合建的諜報機構“武藏機關”。在那裏,他掌握了中英俄三語,學習了心理學與經濟學,爲日後潛伏打下基礎。

1972年3月,上級向他下達密令:“讓他去中國收集情報。”就這樣,阿尾博政以“經濟學者”的假身份,踏上了中國土地。

在四川的軍工單位裏,這位“日本專家”總是謙遜有禮。他時而舉着相機讚歎中國科技成就,時而與工程師討論技術細節。沒人想到,他西裝紐扣裏藏着微型相機,公文包夾層裝着測繪儀器。

阿尾博政的間諜手段高明,他公開批判日本侵華歷史,甚至對着媒體懺悔日軍暴行,成功博取了許多中國人士的信任;借參觀軍工單位之機,他拍攝了甘肅秦嶺的轟炸機工廠、南方某機場的新型戰機,連導彈儲存地都被他標入地圖。

日常以旅遊之名深入軍事要地,嚮導們熱情介紹“附近特別之處”,無意中泄露了85處軍事基地情報;2016年落網前,他剛用成沓鈔票買通飛機制造廠員工,這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2009年,阿尾博政的狂妄終露端倪。他在日本匿名出版《自衛隊祕密諜報機關》,書中得意地寫道:“認識我的人會說,阿尾這傢伙原來在做這種出人意料的工作。”可惜當時這本書未引起中國方面警覺。

七年後,在四川某飛機制造廠,四名員工收取境外資金泄露機密的行爲被察覺。工廠保衛部門順藤摸瓜,揪出了幕後操縱者——滿頭白髮的阿尾博政。

審訊結果令人震驚:這個常在中國媒體露臉的“知華派”,37年間竟向日本傳送了150餘份涵蓋軍事、經濟的高密級情報,地圖上密密麻麻標註着85個軍事要地座標

當冰冷的手銬鎖住阿尾博政乾枯的手腕時,這個曾在回憶錄中自詡“青桐戰士”的間諜或許想起:因長期潛伏,結髮妻子不知其行蹤而與他離婚;他畢生效忠的日本政府在他被捕後迅速切割,任其自生自滅。

不管任何時候,我們心中那根國家安全的弦,永遠不能放鬆——因爲真正的間諜,從不會把“間諜”二字寫在臉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