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伊古升任俄三號人物,普京最器重的老部下,帶頭表示不服?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30

2024年5月,俄羅斯政壇掀起波瀾,謝爾蓋·紹伊古被任命爲聯邦安全會議祕書,這一職位在俄羅斯政治序列中被視爲“三號人物”。

然而,前任祕書尼古拉·帕特魯舍夫對此表示強烈不滿,拒絕搬出原辦公室,引發了一場圍繞權力的無聲較量。

這場辦公室之爭不僅揭示了紹伊古與帕特魯舍夫之間的矛盾,也暴露了俄羅斯軍隊與安全部門長達數十年的權力博弈。

謝爾蓋·紹伊古,1955年5月21日生於俄羅斯圖瓦共和國恰丹市,父親爲圖瓦人,曾任蘇共圖瓦州高官,母親爲烏克蘭裔俄羅斯人。

1977年,紹伊古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獲得土木工程學位,隨後在建築行業歷練,從基層工人晉升至管理崗位。

1988年,他進入蘇共阿巴坎市委工作,1990年擔任俄羅斯聯邦建築與工程委員會副主席。1991年蘇聯解體後,紹伊古被任命爲救援隊負責人,處理民防和緊急事務。

1994年至2012年,他擔任緊急情況部長,期間應對多次重大災難,如空難和地震,憑藉高效指揮贏得公衆認可。2012年5月,他短暫出任莫斯科州州長,同年11月6日,普京任命他爲國防部長,接替因腐敗醜聞下臺的謝爾久科夫。

在國防部長任上,紹伊古推動軍隊現代化,恢復戰備檢查制度,並在2014年克里米亞行動中發揮關鍵作用。他與普京私交甚篤,常一同在西伯利亞度假,被視爲“西羅維基”核心成員。

2024年5月12日,普京簽署總統令,任命紹伊古爲聯邦安全會議祕書,同時擔任軍工委員會副主席和軍事技術合作局負責人。

尼古拉·帕特魯舍夫,1951年7月11日生於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是普京在克格勃時期的親密盟友。

1975年,他加入克格勃,1999年至2008年擔任聯邦安全局局長,2008年至2024年擔任聯邦安全會議祕書。

作爲安全部門的核心人物,帕特魯舍夫在俄羅斯政壇影響力深遠,被視爲普京最信賴的部下之一。他的職業生涯與安全情報緊密相連,與紹伊古代表的軍隊勢力形成鮮明對比。

2024年5月,紹伊古被任命爲聯邦安全會議祕書,接替帕特魯舍夫,這一變動引發了廣泛關注。安全會議祕書在俄羅斯禮賓序列中位列第三,僅次於總統和總理,被外界視爲“俄三號人物”。

然而,帕特魯舍夫對此任命公開表達不滿,拒絕搬出原屬安全會議祕書的辦公室。據俄媒報道,帕特魯舍夫親自向普京提出保留辦公室的要求,普京竟然同意。

紹伊古因此無法使用原辦公室,只得在俄羅斯地理學會大樓內一間臨時辦公室辦公,他作爲該學會主席的身份爲他提供了這一場所。

2024年9月,紹伊古接受採訪時,身後擺放的安全會議標誌顯得突兀,與2021年帕特魯舍夫在原辦公室接受採訪時優雅的深色木質書架和地毯背景形成對比。

紹伊古的臨時辦公室牆上掛着一幅簡單地圖,桌上文件散亂,透露出倉促感。

帕特魯舍夫的舉動絕非僅因不願搬遷。紹伊古代表軍隊勢力,而帕特魯舍夫背後是安全部門,兩者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

在俄羅斯,軍隊與安全部門的關係微妙。俄烏衝突前,軍隊社會地位較低,基層士兵多來自貧困階層或高加索、中亞地區。

俄媒《生意人報》報道,阿爾泰邊疆區一黑幫團伙在一年半內從合同兵手中勒索超過100萬盧布,拒絕“上供”的士兵遭到毆打。

2021年,警方破獲一夥針對敘利亞戰爭退伍老兵的敲詐團伙,頭目在被捕後數月獲釋。這些事件暴露了軍隊的弱勢,而克里姆林宮有意通過強化安全部門壓制軍隊。

普京上臺後,前克格勃官員滲透政府各部門,安全部門薪資提高,克格勃在莫斯科的房產被私有化,進一步鞏固忠誠度。

2012年11月,紹伊古接任國防部長時,向普京提出條件:軍隊領導層不得有聯邦安全局官員。普京同意,顯示紹伊古對安全部門的戒心。

帕特魯舍夫作爲安全部門核心,對此心知肚明。當紹伊古取代他成爲安全會議祕書時,帕特魯舍夫的反應不僅是職位之爭,更是對軍隊勢力崛起的抗議。

辦公室之爭只是雙方矛盾的表面體現,背後是軍隊與安全部門在俄羅斯權力結構中的博弈。

紹伊古的臨時辦公室位於俄羅斯地理學會大樓三樓,窗戶朝向莫斯科河,室內光線昏暗。2024年9月,記者進入時,紹伊古正坐在一張老舊木桌後,桌上堆滿文件和地圖。

一名助手匆忙調整桌上的安全會議標誌,試圖讓它顯得更顯眼,但標誌的鍍金邊框與房間的簡陋格調不協調。

相比之下,帕特魯舍夫的原辦公室位於克里姆林宮附近,寬敞明亮,牆上掛着俄羅斯歷史地圖,書架上擺放着厚重的安全政策書籍。

帕特魯舍夫曾在此接待外國使節,辦公室的每一處細節都彰顯權威。紹伊古的處境無疑是一種尷尬,臨時辦公室的侷限性讓他在履行新職責時顯得侷促。

普京的決定耐人尋味。他允許帕特魯舍夫保留辦公室,給予這位老部下象徵性的“面子”,同時讓紹伊古獲得更高職位,保住“裏子”。

這反映了普京在軍隊與安全部門之間的平衡策略。紹伊古的新職位雖顯赫,但安全會議祕書更多是諮詢角色,實權不如國防部長。

帕特魯舍夫被調任“其他職務”,具體去向未明,但其在安全部門的根基仍在發揮作用。

結語:

這場辦公室之爭以微妙妥協告終。紹伊古在臨時辦公室繼續工作,帕特魯舍夫守住舊辦公室,雙方矛盾未公開激化。

然而,軍隊與安全部門的裂痕在俄羅斯政壇留下深刻印記。普京的平衡術暫時平息衝突,但權力博弈的陰影仍在克里姆林宮徘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