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戰區已經穩控臺海,如果發生三種情況,臺海局勢就會變天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30

臺海這塊地方,最近幾年一直挺緊張的,大家都知道。大陸這邊的東部戰區,已經把周邊海域和空域抓得牢牢的。從2022年佩洛西那趟訪臺開始,解放軍就加強了巡航,海軍艦艇和空軍飛機經常出動,保持常態化警戒。

到了2025年,情況沒變,東部戰區還組織了好幾場大規模演習,比如4月初的海峽雷霆-2025A,涉及陸海空和火箭軍,艦機繞臺,模擬各種作戰場景。這不光是練兵,還在實際穩住局勢,避免小摩擦升級。臺灣那邊也警覺,空軍起飛監視,雙方保持距離,但誰都知道,這平衡挺脆弱的。要是碰上三種事,臺海就可能出大問題,得變天了。

先說第一種,臺灣當局要是真搞獨立,那事兒就大了。賴清德上臺後,繼續走老路子,強調臺灣地位,增加軍購,跟美國日本拉近關係。2024年選舉他贏了,得票率40%多點,國民黨侯友宜和民衆黨柯文哲都沒趕上。2025年,臺灣國防預算升到GDP的3%以上,買了更多導彈系統,還在報告裏提擴大合作。但大陸這邊底線清楚,國家統一是核心利益,不會無限期拖。過去幾年,大陸軍機越中線次數越來越多,2025年1月就創紀錄,平均每天8次。臺灣如果改法規或公投,觸碰紅線,解放軍肯定得回應。歷史上,美國政府口頭說不支持獨立,但實際動作總模棱兩可,中美在臺海共識被掏空。要是臺灣加速步伐,大陸不會坐視,統一進程就得推進,臺海穩定期結束。

第二種,美軍要是整建制進駐臺灣,那直接打破平衡。自1979年中美元首建交,美國就把部隊撤了,但留了些軍事顧問。現在估計有幾百人,在臺灣島上指導訓練,教巷戰和反艦操作。這些人多是伊拉克老兵,有實戰經驗。

2025年,美國沒派大部隊,但顧問還在澎湖臺南基地,手把手教臺灣士兵用武器。臺灣演習時,常看到外國人身影,懷疑就是他們。要是美國高層腦子一熱,派營級作戰單位過去,那中方底線就破了。大陸明確說過,不允許美軍成建制駐臺,這會逼迫用非和平手段解決。美國明白這點,所以到現在沒這麼幹,但中美博弈激烈,臺灣被當遏制工具。要是真駐軍,臺海動盪難免,大陸得動手,統一目標提前實現。

第三種,兩岸軍隊擦槍走火,這最容易發生。從2024年金門快艇事件開始,摩擦就多。2月大陸快艇進金門水域,臺灣海巡追逐,導致翻船兩人溺亡。2025年7月漢光演習,臺灣部隊模擬防禦,解放軍艦艇巡邏在附近,雙方無線電警告不斷。解放軍飛機越中線頻次高,臺灣空軍從嘉義起飛攔截,次數也漲。過去一年,臺灣軍用機場起飛戰鬥機頻率大增。要是哪邊開火,另一邊肯定還擊,局勢就失控。解放軍不會忍,統一就得提前。歷史上,佩洛西訪臺後,解放軍就常態化巡航,警告臺灣別亂來。但博弈越來越緊,突發事件隨時可能結束分裂狀態。

這些情況都不是空談,基於當前事實。東部戰區穩控臺海,不是吹的。2024年聯合利劍-2024A和B演習,派出上百架飛機和幾十艘艦艇,環繞臺灣,模擬封鎖打擊。2025年2月,無預警演練在高雄屏東外海,32架飛機22架越中線,臺灣三軍警戒。行政院院長卓榮泰說,希望大陸自制,但國軍得嚴防。國防部新聞局也發消息,強調臺海和平威脅來自臺獨和外部勢力。臺灣罕見公佈國防部長顧立雄會見美國國會團,強調強化自衛,深化交流。中國軍機軍艦越中線進入防空識別區,英國軍艦通過海峽,臺灣歡迎。這些都顯示,臺海像個火藥桶,穩是穩,但一碰就炸。

爲什麼說變天?因爲三種情況都觸及底線。第一種,臺灣獨立,違背一箇中國原則,大陸必須統一。第二種,美軍駐臺,破壞建交基礎,中方得反制。第三種,擦槍走火,結束和平期,解放軍介入。2025年3月國防部記者會,發言人蔣斌談涉軍問題,重申臺灣是中國內政。分析人士說,北京在試灰色地帶策略,不高調宣佈演習,增加臺灣情報難度。臺灣海峽中線被突破,軍事緊張常態化,但開戰可能低,因爲大陸經濟恢復優先,臺灣大選後民進黨壓力大。

接地氣點說,臺海這事兒,普通人看熱鬧,但裏面水深。老百姓不想打仗,大陸付出人力財力維持穩定,不是首選。美國把臺灣當牌,不會輕易棄,但承諾沒落實。臺灣依賴援助,矛盾難調和,除非一方讓步。中國沒餘地,民族尊嚴和戰略利益擺那兒。美國防部敦促日本澳大利亞澄清檯海角色,但實力有限,跑路可能性大。臺灣人立場分化,本土派獨立,青鳥維持現狀,藍白親中。但整體,臺灣未正式獨立,美軍沒整建制,美軍沒整建制進,擦槍沒走火,所以到現在還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