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國際局勢看,世界大戰短期內再次重啓是必然的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30

說起現在的國際形勢,大家夥兒可能都覺得有點亂套,烏克蘭那邊打得沒完沒了,中東又鬧騰起來了,臺灣海峽也總有船艦晃盪,非洲一些地方搶礦搶得頭破血流。這些事兒不是孤立的,它們連成一片,推着全球往大沖突的方向走。短期內說的是啥?

從人類歷史角度看,不會超二十年,對個人來說這時間不短,但對大局來講就是眨眼間。爲什麼說大戰重啓是必然?因爲生產力卡殼了,科技爆發的勁頭過去了,財富分化越來越狠,人口爆棚帶來的壓力沒法兒靠現有辦法化解。人工智能這兩年炒得熱,但說白了就是算法優化,提高點效率而已,沒啥新發現新知識。

效率提了點,但擋不住兩極分化和社會矛盾堆積。富人那邊壁壘高築,日子過得穩穩的,沒動力變;底層人被死死釘在原地,沒希望沒出路,就這麼混日子。人類社會到這步,需要一場大洗牌,重新分資源,重塑格局。戰爭聽起來野蠻,但歷史證明它是科技和社會進步的催化劑。大航海那會兒,其實就是場戰爭,冒險家搶殖民地財富,刺激了武器和航海工具改進,纔有後來的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

一戰二戰也這樣,初期死人最多的是外圍國家,最後大國決戰,文化凝聚力強的往往贏。當前局勢已經到臨界點,美國作爲老大,被新興集團追上,肯定得踹別人保自己,不然就被撕碎。雙方沒中間選項,只能打。僕從國先遭殃,中東非洲先成戰場。承認這事實,不是鼓吹戰爭,就跟人總得死一樣,迴避不了。

先說科技停滯這事兒。進入新世紀,基礎理論沒大突破,現有的東西挖到頭了。像人工智能,核心是現有算法,沒新物理化學發現。生產力停滯導致經濟全球化和貿易體系亂套,美國想守住老大地位,中國想多分蛋糕,誰都不讓,關稅壁壘到處是。2023年兔年結束時,世界就在衝突動盪中,2024龍年也沒穩定下來。

專家分析,2024國際形勢和經濟報告指出,動盪不確定性增加,蕭條風險高。黃仁勳訪華時提到,頂尖人才一半在中國,電動車是全球驚喜,但中美芯片和AI競爭激烈,長遠看要做對世界有意義的產品。可現實是,競爭轉成對抗,技術壁壘高築,沒法兒合作共贏。鄭永年教授說,當今情況誰敢說世界大戰成歷史?社會層面,經濟全球化不公平加劇矛盾,國家間國際層面,戰爭可能性大。

揚之分析,今天國際局勢和一戰前相似,政治經濟軍事多角度對比,俄烏戰爭像當年一戰,111週年時歷史學家指出相似處多,不同處少。特朗普政府聯歐制華戰略形成評估報告,從奧巴馬到特朗普,中國成最強大對手,歐洲成最重要盟友,美國拉歐洲壓中國。2024國際形勢分析pdf文件強調,世界走向動盪不確定,發展蕭條成爲關心焦點。

國際秩序性質變了,戰爭會越來越多。閻學通觀察,國際形勢不確定,美國在某些衝突中沒拿到主動權。地緣政治上看,俄烏戰爭從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開始,持續到2025年7月,還在僵持。西方援助武器,俄羅斯推進緩慢,但核風險一直在。歐洲民調顯示,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41%到55%民衆認爲另一場世界大戰很可能發生。歐洲國防方面,這些西方國家覺得世界大戰三迫在眉睫。全球衝突追蹤器列出主要持續衝突,風險水平高,涉及方多,比如烏克蘭、中東、臺灣、非洲。潛在升級成更大戰爭可能性大。布魯金斯文章問,世界大戰三已經在這裏了嗎?混合戰爭、cyber攻擊、傳統衝突混在一起,有些專家說已經開始了,沒蘑菇雲,但從某個時間點算起。經濟學人文章說,世界大戰三已經這裏,沒核爆,但全球政治軍事景觀在移,有些專家稱已經開始。

美國視角,紐約時報說,世界大戰三從遺忘開始,與俄羅斯或中國戰爭會傷美國前所未有,大多數公民沒活記憶。

布隆伯格如果覺得世界大戰三不可想象,讀這個,美國如果輸會啥樣,小說家和電影人開發重大沖突另類歷史,作爲警告。

經濟自由圖書館問,世界大戰三必然嗎?許多有影響力人認爲美中戰爭不止可能,還概率高,北京修辭也好戰。衛報互動,走向另一場世界大戰,還是已經開始?基於規則世界秩序退卻,暴力上升,國家重新思考關係。天空新聞,走向世界大戰三?專家 verdict,伊朗對以色列襲擊後,國際盟友勸剋制,俄羅斯在烏克蘭繼續得手。保存黃金研究,世界大戰三恐懼增長驚動美國,可能世界大戰三、經濟邊緣,似乎遙遠威脅現在立即,甚至有些人覺得必然。全球閃點,世界到處。

得克薩斯A&M專家說,走向世界大戰三不太可能,最近戰爭引發全球衝突猜測,但過去世界大戰比較大多誇大。波士頓大學文章,多近世界大戰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個月,戰爭僵局,擔心溢出鄰國。經濟時報,世界大戰三已經這裏,沒蘑菇雲,但這裏何時真開始。媒介文章,Chat GPT說世界大戰三和特朗普貢獻,雖然第三世界大戰不必然,當前地緣政治氣候重大風險,持續衝突、軍事建置。媒介另一篇,世界大戰三地緣政治、技術、即將全球衝突,衝突軌跡突出現代地緣政治互聯,似乎區域爭端快速成全球。

米拉安全博客,2025關鍵洞見,哪些國家世界大戰三?專家建議全球戰爭不必然近未來,或許下5-10年。潛在升級存在,但外交努力和威懾可能防止。星期雜誌,我們走向世界大戰三?長期假設最大威脅中美上升緊張,可能迫使全球站隊。

這些來源加起來,畫出幅圖:全球緊張高,熱點多,風險大。爲什麼說必然?因爲歷史規律,類似情況總爆發大戰。一戰前,列強競爭資源,經濟不均,軍事建置,最後薩拉熱窩一槍引爆。二戰前,經濟大蕭條,民族主義漲,軸心國擴張。現在,經濟放緩,民粹主義起,保護主義盛,集團對抗明顯。俄中朝一邊,美歐日印澳一邊。無政府國際體系,國家追霸權安全。進攻現實主義說,大國只能區域控制,但當前美國全球霸權衰,新興追上,衝突免不了。

熱點地區看,烏克蘭是歐洲火藥桶,俄羅斯想安全緩衝,北約東擴刺激。2024年,衝突升級,核風險30%。中東,以色列哈馬斯2023年10月7日襲擊,反擊加沙,伊朗代理人真主黨捲入,黎巴嫩外溢。石油設施成目標,資源搶奪激烈。臺灣,中國軍艦2024年巡航多,美航母回應,對峙加劇。非洲,蘇丹2023年衝突升級,金礦稀土爭搶,武裝團體戰場化。經濟數據,2025油價120美元桶,黃金2500美元盎司,地緣風險反映。

舊秩序集團美國領頭,新興集團不甘現狀。沒妥協空間,高科技武器檢驗實戰。外圍先打,中東非洲人口資源多,先死一大批。歷史一戰二戰初期,誰慘?僕從國。終極決戰大國間,文化信仰凝聚力強勝。

RAND分析,通往大國戰爭路徑,美中、俄北約緊張,短期風險高。外交部文件,2024國際經濟分析,衝突動盪結束,龍年不確定。鄭永年,當今誰敢說大戰歷史?社會國家國際層面,可能性大。

說到底,人類基因裏有互害模式,生存需求推。基礎理論屏障過不去,靠戰爭衝。不是叫囂,是承認事實。人死不可避,戰爭也這樣。短期內,二十年內,大戰重啓必然,因爲局勢已到點,動力不足,僵化需打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