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重大信號!普京要打全面戰爭?中美都笑了,歐日成最大輸家

由 博覽歷史 發佈於 歷史

'25-07-30


最近,三個重磅信號接連從俄烏戰場傳出不少人猜測:普京這是要打全面戰爭了嗎?

中國大笑:之前的策略盡顯智慧。美國苦笑:小瞧了俄羅斯,如今心有餘而力不足。歐盟和日本成爲最大的輸家,賠了夫人又折兵。

【俄烏戰場的三個信號】

第一個信號,澤連斯基制裁中國。就在不久前,澤連斯基當局宣佈對所謂的“俄羅斯關鍵資源”實施新一輪制裁,令人震驚的是,制裁名單中竟有多達53個對象來自中國,除此之外還額外對5家註冊地位於中國的公司實施單獨制裁。

烏克蘭方面沒有任何證據,卻說了一句荒誕至極的話:中國賣給俄羅斯武器零件。這話聽了令人發笑,照這種說法中國連螺絲釘都不可以賣給俄羅斯,會被俄羅斯裝在武器上,食物也不能賣,會被俄羅斯士兵喫了。

這一制裁明顯是烏克蘭有意找茬。烏克蘭和中國在經濟體量上差距巨大,中國還是烏克蘭最大的貿易合作國。澤連斯基曾經還表示想“將中烏貿易水平恢復到戰前水平”,可如今卻幹出這種事。實在容易讓人聯想到背後是否有某個國家慫恿教唆。

面對這種無理制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明確回應:中方一貫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中國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含糊,不會任由烏方肆意損害中國的利益和企業權益。

第二個信號,波蘭與北約空軍對俄出手。7月28日,波蘭軍方和北約戰機緊急出動,應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襲擊,地面防空系統也進入最高戒備狀態。

這種程度的行動已經不是簡單的軍事反應了。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近期正在擴建五個祕密核基地,不斷加強自身的軍事防禦和威懾力量。

而北約這邊也沒閒着,啓動了“東翼威懾戰線”計劃,準備在波羅的海國家部署常駐軍隊。美國駐歐洲陸軍司令更是公開表示:北約已制定針對加里寧格勒的作戰壓制方案。加里寧格勒可是俄羅斯的飛地,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北約此舉無疑是直接踩了俄羅斯核彈的引線。

一旦北約真的對加里寧格勒下手,俄羅斯必然不會坐視不管。從地理位置上看,俄羅斯若要應對,只能通過陸路通道,而在白俄羅斯與加里寧格勒之間,還隔着波蘭和立陶宛這兩個北約成員國。

這就意味着,一旦衝突爆發,俄羅斯、白俄羅斯極有可能與整個北約陷入戰爭。從軍事部署來看,北約在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的駐軍規模不斷擴大,雙方已經進入了瘋狂試探和全面備戰的狀態。

第三個信號,俄外長拉夫羅夫表態,俄羅斯可能將對抗整個西方。拉夫羅夫稱“俄羅斯正面臨歷史上首次單獨與整個西方作戰的局面”。此前,西方從經濟制裁到認知作戰,對俄羅斯無所不用其極。

在烏克蘭問題上,俄方提出絕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北約不能進一步擴張以及烏克蘭和西方必須承認目前在烏克蘭的“既成事實”等條件,但西方對此置若罔聞,不斷拱火,持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甚至默許烏克蘭用美製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

北約試圖從多方面壓垮俄羅斯。俄羅斯對此也並非毫無準備。普京宣佈全面實施海軍現代化建設計劃,目前俄羅斯黑海艦隊已恢復對克里米亞的絕對控制,波羅的海艦隊在加里寧格勒的S - 500防空系統、“伊斯坎德爾”導彈構成嚴密火力網。

俄軍在烏克蘭戰場的戰術也發生轉變,減少重型裝備使用,採用徒步步兵和摩托車部隊的“輕裝突襲”模式,以在北約情報系統滲透嚴重的戰場保持戰術突然性。

面對這三個信號,不少人猜測普京是否有意發動全面戰爭。從目前的局勢來看,俄羅斯確實已經被逼到了牆角,如果西方繼續步步緊逼,全面戰爭的風險無疑會大幅增加。

但普京也明白全面戰爭的巨大代價,俄羅斯一直強調的是保護自身的安全利益,而非主動挑起全面戰爭。

俄羅斯的核威懾力量是其最後的底牌,一旦局勢失控,核威懾必然會登場。此前梅德韋傑夫就曾警告,當常規武器無法保障安全時,核威懾必然會發揮作用。

【各方的態度】

對於俄烏衝突,中國的策略盡顯智慧。中國一直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主張俄烏雙方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爭端,自己也從不選邊站隊。

中國與俄羅斯保持着正常的合作關係,通過能源合作、貿易往來等方式,爲俄羅斯構建了一道“戰略防波堤”。通過與俄羅斯海軍在太平洋舉行聯合演習等行動,對北約的“威懾之弧”形成戰略牽制,也是對“全球北約”染指亞太的明確警告。

同時,中國與歐洲國家也保持着良好的經濟合作關係,此前歐盟領導人訪華時還對中歐合作做出更多展望。

美國看到這三個信號估計就心態複雜了,原本想通過俄烏衝突削弱俄羅斯,同時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大發戰爭財。可如今局勢的發展似乎超出了美國的掌控。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的頑強抵抗讓美國的計劃受阻,長期援助烏克蘭沒有實質“回報”,特朗普政府也面臨着巨大的經濟壓力,甚至政府內部對於“是否要繼續援助烏克蘭”已經產生了分歧。這讓美國在這場衝突中漸漸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美國對歐洲的安全承諾開始動搖,德國等國家對軍費分攤也產生不滿,北約內部的凝聚力受到極大削弱。

歐盟和日本則成爲了這場衝突的最大輸家。

歐盟對俄實施制裁,最後自斷經脈,俄羅斯原油以折扣價湧入印度等國,精煉後又高價返銷歐洲,歐洲不僅要承受能源價格上漲的壓力,還要爲美國的戰略利益買單。日本盲目追隨美國對俄製裁,失去了俄羅斯的市場不說,在國際上也是罵聲一片,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今雖然全面戰爭的陰影籠罩着歐洲,但和平的希望也並未完全破滅。希望各方都能迴歸理性,及時止損,讓俄烏雙方回到談判桌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