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服役在即,明後年估計還會有一個重磅消息

由 利刃 發佈於 熱點

'25-07-03

隨着中國航母艦隊訓練水平與裝備水平突飛猛進,中國海軍正在快速縮短與美國海軍的差距,目前美國最大的優勢就是航母數量優勢了,但是雖然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步入退役期,中美航母數量上的差距還會逐步縮小。

6月份,軍事專家博前哨就預測:福建艦很有可能在2025年服役。而美國海軍那邊,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正在進行退役前的最後一次戰鬥部署,也就是說,到2025年底,中美航母的數量比將變爲3:10。雖然看起來差距依然非常大,但美國海軍的航母是全球部署,中國則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通常情況下,美國海軍只有3-4艘核動力航母處於活躍狀態,剩下的不是在維修就是在進行休整,美國能夠在亞太地區部署的核動力航母很難超過3艘,中美在該地區的航母數量差距就非常小了。

而且美國核動力航母的優勢在亞太地區沒有想象中那麼大,核動力航母相比常規動力航母擁有續航優勢,但中國海軍是家門口作戰,對航母的續航力要求沒那麼高。至於美國航母的艦載機數量優勢,坐擁主場優勢的中國海軍,戰時能夠得到岸基戰鬥機、轟炸機、預警機的支援,也能夠完全抹平這個差距。

在福建艦距離服役越來越近的情況下,軍迷現在更關心的其實是福建艦什麼時候能夠形成戰鬥力,只有形成戰鬥力才具有實際意義。而中國航母的訓練水平,毫不誇張的說已經接近了美國海軍的水平,在5月底到6月中旬,中國海軍的遼寧艦與山東艦於西太平洋組織實戰化演習,兩艦合計進行了大約1000次艦載機起降,其中遼寧艦打破了以往的紀錄,曾單日起降90架次的艦載機,按照直升機最多放飛30架次來計算,遼寧艦的艦載戰鬥機單日起降次數達到了60架次,戰鬥力相當可觀。日本防衛省相關人員就表示:中國航母艦隊的訓練水平與美國海軍相比,已經沒有太大差距。

雖然福建艦是一艘全新的航母,採用了平直式飛行甲板與電磁彈射器,對中國海軍來說比較陌生,但福建艦搭載的艦載機,基本跟遼寧艦和山東艦相同,甲板調度與機庫整備也大差不差,因此福建艦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很可能超過外界的預期。其他國家的航母在服役後,通常需要3-5年才能形成戰鬥力。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認爲,如果存在強烈的戰略需求,福建艦或許在明後年就能形成基本作戰能力。

金燦榮教授爲什麼會這麼認爲呢?因爲早在福建艦下水前,相關人員的培訓就在進行中了,比如遼寧艦最近幾次出海訓練的時候,幾乎所有崗位都是多人同時在崗訓練,只要福建艦服役,相關人員在熟悉完航母后,福建艦馬上就能具備初步作戰能力,最起碼起降艦載機執行作戰任務是沒問題的,剩下的時間就是提高各種作業效率,發揮出福建艦100%的戰鬥力。

等到福建艦服役後,中國海軍的實力就是穩穩的“坐二望一”了,只有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時候,其他國家還能在航母數量上跟中國比劃比劃,比如英國皇家海軍擁有2艘滿載排水量6萬多噸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跟遼寧艦和山東艦一樣都是滑躍起飛,並且英國航母的艦載機還更先進,搭載了F-35B。而印度同樣有2艘常規動力滑躍甲板航母,雖然滿載排水量只有4萬多噸,但是考慮到美國最近一直在向印度推銷F-35,不能排除印度航母未來搭載F-35B的可能性。至於日本海上自衛隊,也正在對2艘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進行一系列改裝,使之變成滿載排水量2萬多噸的輕型航空母艦,並且日本從美國那裏訂購的F-35B也快交付了。因此在福建艦服役前,中國海軍僅憑遼寧艦與山東艦,還無法對英日印等國形成絕對優勢。

可福建艦服役後就完全不一樣了,福建艦作爲一艘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的航空母艦,相比早期排水量9萬多短噸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已經差不了多少了,並且福建艦所使用的電磁彈射器還更先進,一艘福建艦所能搭載的艦載機,差不多相當於遼寧艦和山東艦的總和,並且還多出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這對整支航母艦隊都是一個巨大的提升,而目前除了福建艦之外,只有法國的戴高樂號與美國航母配備了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其他國家的航母最多搭載預警直升機。而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滿載排水量只有4萬多噸,最高航速不到28節,配備的艦載機是陣風M,總數只有24架,只有福建艦的一半,毫不誇張的說,福建艦的戰鬥力至少是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的2倍、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的4倍。

即便是與早期的尼米茲級航母相比,福建艦在西太平洋依然擁有不小的優勢,首先就是福建艦所能獲得的護航力量,要強於尼米茲級航母。福建艦的編隊中至少擁有1艘055型驅逐艦、2-3艘052D型驅逐艦、1-2艘054A/B型護衛艦,而美國海軍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退役後,護航編隊將全部由伯克級驅逐艦構成,目前美國海軍總共才只有1艘對標055的伯克3型驅逐艦,剩下的伯克1/2型較055型驅逐艦有較大差距。

其次,在艦載機方面,中國海軍也開始取得優勢了。過去遼寧艦與山東艦搭載的是老式的殲-15艦載機,雖然是重型艦載機,但是受制於起飛方式,最大起飛重量反而不如彈射起飛的“超級大黃蜂”。而且“超級大黃蜂”、F-35C已經全面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而殲-15的航電設備與武器設備還停留在殲-11B的水準。而伴隨福建艦即將服役的,則是全新的殲-15T、殲-15D與殲-35,其中殲-15T對標的是殲-16的航電設備,在起飛重量大約“超級大黃蜂”的情況下,配備了霹靂-15遠超空空導彈後,殲-15T的空戰性能要強於“超級大黃蜂”。

至於執行電子戰任務的殲-15D,相對於美國的EAG-18G則擁有發電量、改進空間方面的優勢,“超級大黃蜂”再怎麼改,都只是中型艦載機的底子,升級潛力不如重型艦載機。

而殲-35對標的則是F-35,跟綽號“肥電”的F-35相比,殲-35則苗條了不少,擁有更低的飛行阻力與更好的機動性。F-35之所以設計成體態臃腫的樣子,主要是爲了兼顧多用途性能,又要求具備攻擊機那樣優秀的低空亞音速性能,爲了在機體尺寸被嚴格限制的情況下,擁有更大的航程與彈倉空間,F-35就只能犧牲“身材”了。

可以說,在艦載作戰飛機方面,中美海軍的配置完全一致,都是艦載戰鬥機+艦載電子戰機+隱身戰鬥機的組合。區別在於中國的艦載機更重視空戰性能,配備了性能更好的空對空導彈,主要用於艦隊防空,驅逐敵方艦載機與反潛機,保護整支艦隊的安全。而美國的艦載機則更傾向於多用途,配備了種類更豐富的精確制導武器,F-35C能夠在維持隱身外觀的情況下,攜帶反艦導彈執行對海打擊任務。

另外,中國航母艦隊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優勢,那就是即將伴隨福建艦服役的空警-600預警機,擁有更先進的雷達,技術領先未升級的E-2C好幾年。

福建艦服役並形成戰鬥力後,中國海軍已經初步具備了在西太平洋與美國海軍抗衡的實力,再加上能夠起降大型無人機的076型兩棲攻擊艦,美國僅憑3艘核動力航母,已經無法完全掌控第二島鏈周邊的制海權了。而未來隨着核動力航母入役,中國在關鍵區域將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實力。

福建艦能夠快速完成海試並形成戰鬥力,也從側面說明中國的航母建造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反觀美國造船廠則是江河日下,頻繁出現各種質量管理問題,隨着美國核動力航母建造與維修週期不斷加長,美國可用航母的數量還會進一步縮水,此消彼長之下,美國離喪失制海權已經不遠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