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中國的好處後,日本選擇直接“硬剛”美國,特朗普威脅也沒用

由 劉勇教授 發佈於 熱點

'25-07-02

特朗普威脅也沒用,日本硬剛美國,背後可能有三大原因。

近日,在特朗普抱怨日本被“慣壞”,就算面臨嚴重米荒的情況下,也不願購買美國大米,並威脅雙方貿易協議可能要告吹的背景下,日本正式做出了回應。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對此表示,“他們不會在日美關稅談判中犧牲農業。”

很顯然,日本就是準備硬剛美國,哪怕面對特朗普可能終止貿易談判的威脅,他們依然不準備在自己的核心利益問題上讓步。

不得不說,日本的回應,確實讓人有些意外,或者說,最近的日本,似乎讓人感覺有些陌生,畢竟作爲美國的附庸,他們一貫的習性都是對美國言聽計從。

現如今,面對特朗普的威脅,他們反而硬起來了,這的確非常罕見。

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其中至少有三個原因。

第一,日本政府足夠了解特朗普這個人。

說白了,作爲大中華文化圈的國家,日本部分繼承了或者說學到了中華文化的一些精髓。因此,面對特朗普時,他們清楚的知道,該如何應對他。

在特朗普上任之初,日本第一時間給特朗普獻上大禮,比如承諾向美國投資,其實就是因爲知道特朗普好大喜功,需要政績,因此趕緊給特朗普送去了。

現如今,特朗普威逼日本在農業問題上向美國讓步,否則可能就要面臨貿易談判終止的後果,而日方認爲這只是一種虛張聲勢的敲詐手段。

就算特朗普真的終止了雙方的貿易談判,日本可能也不會很慌。

日本人清楚的知道,特朗普比他們更加急於達成協議,這些威脅只是特朗普爲了達成目標的一種手段,而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如果一味的向美國妥協,換來的只會是特朗普的得寸進尺,如果在大米等農產品進口問題上向特朗普讓步了,特朗普對日本的敲詐只會更甚。

恰恰相反的是,只要日本堅持不在這個問題上讓步,不僅能夠守住日本的“底線”,彰顯出日本維護核心利益的決心,並表現出足夠的強硬,這或許纔有可能從美國那裏得到一份更好的貿易協議。這也是日本一直堅持不願意在覈心利益問題上,向美國作出重大讓步的根本原因。

當然,日本雖然像中國一樣,知道該如何應對特朗普政府。

但有一點是日本所不具備的,他們並沒有像中國一樣足夠強大的實力。因此,石破茂政府不敢反制美國,只敢拒絕美國的一些無理要求,以拖待變。

第二,日本農業佔日本GDP的比重雖然並不高,但這並不意味着,農業對日本就不重要。

恰恰相反的是,農業也是日本的經濟命脈,不僅創造了大量的就業,並且農業還是日本政治版圖上重要的一塊拼圖,執政黨和在野黨爲了選票,都會不遺餘力地拉攏農村居民。

另外,由於日本土地資源匱乏,完全依賴進口糧食,一旦遇上戰爭、自然災害等引起全球糧食減產,對日本的民生、社會穩定甚至國家安全都將造成嚴重影響。

因此,儘管日本大米價格遠遠高於美國等進口大米,但日本政府依然要提供補貼,保護本國農業生產。

可以說,農業屬於戰略問題,在這個國家命脈問題上,日本肯定不會向美國作出重大讓步。

說得通俗點,在農業問題上,對於日本而言,頂住美國壓力比從了美國,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更小。

在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日本政府還是拎得清的。

第三,目前中日關係正處在改善區間。比如,中方已經有條件的解禁了日本水產品向中國的出口。

這實際上,就給了日本一定的底氣跟美國談條件了。這也是石破茂政府敢於硬剛美國的根本原因之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