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7星期一 7:37pm

寶馬高管:不能按中國司機頻繁超車的習慣設計歐洲智駕,這會出事

由 ITheat熱點科技 發佈於 科技

'25-06-26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合作發展(上海)論壇的第二天,在下午演講環節中,華晨寶馬汽車政府事務政策及法規總監楊武出席並發表演講。在演講時他提醒各大出海的同行們,如果按照中國司機頻繁換道超車的駕駛習慣來設計歐洲的自動駕駛,很可能會造成當地交通混亂。

楊武先是介紹寶馬的成績,提到了寶馬力求在輔助駕駛功能上實現本地化,所以進行了大量虛實結合的全場景測試。在仿真模擬測試場測試後,還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長達240萬公里的實地測試。

針對中國的一些更加複雜的交通路況和特殊場景,寶馬結合中國人的駕駛習慣進行了本土化的開發測試,測試里程超過13萬公里、版本更新超過1000次、本土化調試超過2000項。接着就是正如開頭所說的內容:中國司機的駕駛習慣不能套用到歐洲市場,會出事。

雖然話不太好聽,但其實仔細想想就會明白,中國人普遍缺乏路權觀念,該走非機動車道的電瓶車,大搖大擺地開上機動車道;機動車在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機動車變道普遍不打轉向燈;高速最左側快車道頻繁被龜速車佔用;與前車留出的安全距離,很容易被其他車輛變道加塞等等。“全員鄂人”、“天上飛機,地上蘇E”之類的梗就是真實寫照,主打一個全靠“搶”。

而在歐洲國家,民衆的路權意識相對就更強,比如不限速的德國高速上,行駛在快車道的司機發現後方車速比自己更快,會主動向右變道,把快車道讓給更快的車;司機在有STOP標誌的路口,基本都做到了停車觀察再起步;駕駛員在斑馬線前也基本都會停車禮讓行人等等,其實不少都是靠嚴格罰款罰出來的規矩。然而在國內,多數地方對交通違法罰款不嚴、對交通事故和稀泥,也導致了各種交通亂象的出現。

所以歐洲駕駛習慣更好聽起來有些“意林”,但確實也有不少網友在歐洲開過車後,回到國內就再也不敢開了,因而也就有了楊武的這句提醒。中國人喜歡頻繁超車的習慣不光咱們自己人在罵,如果放到歐洲智駕裏,歐洲人也會罵。那麼各位老司機們,你們都遇到過什麼野蠻駕駛行爲嗎?來一起吐槽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