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超痕量汞無處遁形!DNA傳感技術攻克地下水汞監測難題 | 卓越亮點

由 科技導報 發佈於 科技

'25-07-07


原文發表於《科技導報》2025年第10期科技新聞-卓越亮點
DNA傳感技術實現地下水中超痕量汞的原位精準監測


圖片來源:攝圖網

精準測定地下水中不同形態汞(Hg)的濃度變化,對於解析汞的遷移轉化機制與評估水體生態安全風險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地下水中汞的現場/原位檢測仍面臨挑戰,核心瓶頸在於缺乏兼具高靈敏度、高可靠性與現場適應性的監測手段,難以滿足對超痕量Hg(II)的高效、精確識別需求。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及地下水質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皮坤福教授團隊,首次應用脫氧核糖核酸(DNA)傳感材料,開發出新型地下水不同形態Hg(II)檢測技術,並系統評估了2類生物傳感策略的適用性與性能差異。
一種策略基於DNA功能化水凝膠,可實現溶解態Hg(II)的快速響應,但在低濃度(<1.60 μg/L)條件下檢測能力有限;另一策略將薄膜擴散梯度技術(DGT)與DNA傳感元件耦合,構建出DNA-DGT傳感器,兼具即時採樣與現場檢測功能,能夠與水文地球化學模擬聯動,實現對地下水中Hg(II)不同形態的定量分析。
研究進一步揭示,溫度、pH值、氯離子(Cl⁻)以及溶解性有機質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等水文地球化學參數對Hg(II)的擴散效率、形態分佈與遷移行爲具有顯著影響,闡明瞭地下水汞分佈變異性與環境條件之間的耦合機制。
(來源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期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25522

《科技導報》創刊於1980年,中國科協學術會刊,主要刊登科學前沿和技術熱點領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權威性的科學評論、引領性的高端綜述,發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完善科技管理、優化科研環境、培育科學文化、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決策諮詢建議。常設欄目有院士卷首語、科技新聞、科技評論、專稿專題、綜述、論文、政策建議、科技人文等。

友情鏈接




中國科協之聲

中國科協官方公衆平臺。傳播科協聲音,凝聚價值共識,弘揚創新文化,展示科協形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