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媒體報道,作爲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部分條件,日本考慮購買更多的美國大豆,幫助美國抵消中國反制措施打擊大豆出口的影響文|《財經》特約撰稿人 金焱 發自華盛頓
編輯 | 蘇琦
在特朗普發動的第一次中美貿易戰中,美國農民最後靠230億美元的政府救助免於破產,但大多數農場大傷元氣,也失去了中國這個他們最大的出口市場。特朗普目前發動的關稅戰使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面臨高達245%的關稅,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125%的報復性關稅。特朗普立場在最近一週內不斷反覆,但市場選擇相信他會考慮對華逐步降低關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4月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表示,中美沒有就關稅問題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郭嘉昆指出,這場關稅戰是由美方發起的,中方的態度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對話談判必須是平等、尊重、互惠的。 多位貿易專家對《財經》指出,中美如果進行貿易談判,中方最大的談判籌碼之一就是大豆。按價值計算,美國向中國出售的大豆比任何其他單一產品都多。美國農民曾供應中國40%的進口大豆,如今這一數字則徘徊在20%左右。大豆是中美貿易戰的中心,過去是,現在還是。 在中美還在掰扯雙方是否開始就關稅進行磋商之際,美東時間4月24日,日本媒體報道,作爲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部分條件,日本考慮購買更多的美國大豆,幫助美國抵消中國反制措施打擊大豆出口的影響。這被視爲日本政府尋求特朗普政府降低關稅的努力。 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將近一半運往中國,若中國完全轉向巴西,美國大豆出口可能下降10%至15%。美國統計調查局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價值達128.4億美元。由於中國針對特朗普總統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45%的關稅實施反制,大豆價格上漲了135%。 中國仍是美國大豆種植戶的頭號目的地市場,關稅爭端長期持續會使美國大豆種植業面臨沉重打擊,但日本突然以大豆爲談判籌碼,這有可能緩衝美國政府與中國達成新貿易協議的緊迫性。有關日本考慮增加進口美國大豆的消息傳出後,4月24日美股早盤時段,美國大豆期貨回吐日內漲幅。處於10.56美元/蒲式耳上方的CBOT 7月大豆期貨合約一度逼近10.52美元,日內漲幅收窄到不足0.3%,美股開盤以來呈現出V形反轉。誰更需要誰
近幾周來,由於特朗普的善變反應在關稅問題上,就是他反覆無常的態度。這導致全球投資者紛紛拋售美國股票和國債,市場劇烈波動。就在特朗普態度軟化後,多位華爾街市場分析師表示,投資者仍持謹慎態度,等待關稅進展出現更多確定性,因爲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更爲“溫和的措辭”並不意味着它們已經找到一個貿易戰的解決方案。 但對於美國的大豆種植者來說,他們不願意也沒有能力持續應對特朗普關稅戰帶來的不確定性。當中國這個他們最大的客戶不再繼續購買的時候,他們可以選擇的替代市場不多。
美國種植大豆的農民面對不確定性只有苦撐,不知道未來會走向何方。攝/金焱 相對應的,中國加大了國內大豆種植力度,並從巴西購買了創紀錄數量的大豆,巴西現在已是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商。4月25日,巴西植物油行業協會(Abiove)的一位董事表示,巴西計劃在2025年增加對中國的大豆出口以及對歐洲、中東和東南亞主要客戶的豆粕出口。這一趨勢發生在美國和中國持續的貿易摩擦背景下。 實際上,中國宣佈新反制後,中國進口商在4月11日一週迅速大批下單巴西大豆,在當週的前半段從巴西採購了至少40艘貨船的大豆。這些大豆大都將在5月至7月出貨,至少達240萬噸,是中國月均輸入量的三分之一。中國農業農村部4月數據顯示,2024/25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預計爲9460萬噸,較3月預測一致。大豆後市進口量變動有限,整體市場價格仍在合理區間運行。 很多美國豆農面臨的關稅戰難題是,他們需規劃種植的規模,一旦失去了中國市場,美國巨大的大豆產能難以尋找新客戶消化。多位美國豆農對《財經》表示,也可能最後特朗普政府會給他們以補貼,但是他們更需要合同而不是補貼。目前特別是一些美國農場主本身就依賴於貸款等金融服務,如果無法及時回款,則不得不面臨破產等尷尬的局面。
關稅直接威脅到美國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他們不甘心在中美大的演義中跑龍套。攝/金焱
4月11日,中國對美進行反制,宣佈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125%的關稅,中國進口美豆價格因此飆漲。2025年4月美灣大豆FOB價約爲450美元/噸,按125%的稅率計算,到岸價將升至1026美元/噸,遠超約580美元/噸的同期巴西大豆到岸價,導致美國大豆對華出口基本停滯。 美國大豆協會官網4月9日的聲明指出,新一輪貿易戰將再次對美國大豆行業造成影響,包括對美國大豆產業的信譽、作爲供應商的可靠性、貿易關係的穩定性等長期影響都很難用言語形容,美國豆農敦促特朗普政府儘快與中國政府談判,以保護美國大豆所依賴的市場。
日本的橄欖枝
美國和日本日前舉行了首輪雙邊談判。據悉,美國談判代表將汽車和大米列爲日本設置市場壁壘的領域,並要求日本增加對美肉類、水產品及馬鈴薯的進口。 日本政府相關人士4月22日透露,政府就日美關稅談判正在探討擴大進口美國產大米。日本對大米徵收700%的關稅,在零關稅的大米最低准入量一年約77萬噸範圍內,將協調設置配額以增加從美國的進口量,預計會以6萬噸左右的方案爲大方向。日本國內大米價格居高不下,渴求相對便宜的進口米的聲音也產生影響。美方還將目光投向牛肉和土豆。 愛達荷州2023年向日本出口了價值6900萬美元的農產品。日本進口美國加工土豆用於生產薯片,但一項針對新鮮土豆的禁令阻止了愛達荷州農民出口新鮮土豆。愛達荷州共和黨參議員凱利·安東(Kelly Anthon)對《財經》表示,我們一直積極尋求擴大對日本的出口,尤其關注新鮮土豆。我們不斷努力爭取向日本市場開放美國新鮮土豆,但日本方面一直以“國家安全”名義將我們的新鮮土豆拒之門外。 日本政府在過去的貿易談判中一直對大米進行保護。除了大米,日本的牛肉安全標準也是非關稅壁壘。土豆也存在進口限制。美方就農林水產品出示美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3月底公佈的2025年版《貿易壁壘報告》,要求日本開放市場。在最新的貿易談判中,日本政府考慮增加進口美國的大豆和大米,作爲與特朗普談判的潛在籌碼。 特朗普則表達了對日本的不滿,提出了駐日美軍的駐留經費分擔增加、美國製造的汽車在日本的銷售、對日貿易逆差等問題。美方還要求日本消除對美國出口造成障礙或限制的因素,例如汽車安全標準和牛肉的檢疫規定等。美日第一輪談判結束後,特朗普宣稱取得“重大進展”,但海外媒體表示,除了同意再次會面,美日雙方几乎沒有取得進展。 日本首相石破茂領導人還罕見地對美國發出強硬表態,稱日本不會爲達成關稅協議而全盤接受美國的要求。他明確排除了“以降低對日本農產品保護水平換取汽車關稅豁免”的可能性。石破茂同時表示,日本政府不會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納入安全議題。自特朗普政府對日本敏感的汽車和農業領域發起貿易戰以來,這是石破茂發表的最具對抗性言論之一。 對於日本的大豆談判策略,有貿易專家對《財經》表示,它對中國的威脅不大。畢竟美日逆差在汽車問題上體現得最爲特別,特朗普對汽車問題尤爲關注,他強調“沒有一輛美國車在日本跑”,並主張爲了解決貿易逆差,日本“應該進口更多的美國汽車”。日本作爲世界大豆消費大國之一,近年大豆年需求量約350萬噸,和中國市場不可同日而語。 2019年的日美貿易協定中,日本對美國農產品關稅有所降低。有媒體稱,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與美國貿易談判的日方首席代表赤澤亮正計劃,於4月30日至5月2日訪美,會見貝森特等特朗普政府的官員,進行第二輪日美談判。
責編 | 楊明慧
封圖來源 | 視覺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