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中國行丨佛山功夫+傳統工藝+美食,文化鑄就產業振興路

由 央視財經 發佈於 財經

'25-04-25

(央視財經《鄉村振興中國行》)廣東省佛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這裏既有武術的剛勁雄渾,又有美食的煙火氤氳;既有香雲紗的輕盈雅緻,也有漁舟唱晚的悠然詩意。佛山依託深厚的文化資源稟賦,打造特色產業集羣,構建農文旅融合發展體系,繪就了“文化鑄魂,產業賦能”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佛山,素有“武術之鄉”的美譽,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蔡李佛拳、詠春拳、白眉拳等52個拳種在這裏傳承發展。武林大會,是各路英豪切磋武藝的盛會,習武之人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簡朗希,今年9歲,習練蔡李佛拳已有四年。蔡李佛拳以“長橋大馬”爲特色,招式剛勁雄猛,且善用日常器物爲兵器,套路變化豐富。然而,他能否參加此次比賽,仍是未知數。

戴子龍,佛山詠春拳第七代傳人。相比蔡李佛拳的“長橋大馬”,詠春拳法更適合小空間內的近身搏鬥,講究以靜制動,出手高效精準。爲更充分地備戰比賽,戴子龍帶着小徒弟到朋友的武館切磋交流,博採衆長。

選拔賽正式拉開帷幕,選手們紛紛使出看家本領,一展武功絕學。他們精彩的表現吸引了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駐足觀摩,不僅進一步弘揚了功夫文化,也爲當地文旅產業注入了新活力。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位於佛山市高明區的苗逕村,曾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近年來卻因規模化養殖三洲黑鵝,蛻變爲遠近聞名的現代畜牧養殖示範村。2024年,苗逕村黑鵝年出欄量達一百二十五萬羽,村集體收入增加七百多萬元。

    近年來,苗逕村聯合周邊村子共同打造黑鵝主題旅遊項目,開發黑鵝特色美食,實現產業與文旅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動鄉村振興。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佛山市順德區,是香雲紗的重要產地。香雲紗,又名“響雲紗”,採用純植物染料染制而成。其“三蒸九煮十八曬”的複雜製作工藝,使得香雲紗享有“一兩黃金一兩紗”的美譽。

      清晨,周裕津就帶着兩個小徒弟開始研習染紗曬紗。目前,佛山市順德區擁有香雲紗從業人員約700人,成品面料年產能約600萬米。“三蒸九煮十八曬”的傳統工藝,正成爲現代順德人勤勞致富的金鑰匙。

      與靠着染紗曬紗手藝賺錢的周裕津不同,愛說愛笑的娟姐將裁剪成衣剩下的碎布頭變廢爲寶,拼接做成抱枕、衣服、手機袋等文創產品,帶着老姐妹們一起創業增收,同享穿漂亮衣服的樂趣。

      南海區九江鎮,河道交錯,魚塘密佈。2024年,九江鎮年均魚苗產銷量突破1600億尾,綜合產值達到12.9億元。全鎮養殖魚塘約3.44萬畝,養殖的水產品種達20多個,預計農業綜合總產值突破38.5億元。

      隨着水產業的聲名遠揚,九江鎮“水上南海”的獨特風光和民俗文化也逐漸吸引了廣泛關注。敦根村立足本村產業、景觀和地域文化特色,創新打造了文旅、研學等多元業態。這種“產業+文旅”的新模式不僅讓村民實現增收,更讓鄉土文化煥發新活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財經頻道4月25日21:58播出的《鄉村振興中國行》。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王昕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