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億化債,地方清欠還款進度如何?

由 財經雜誌 發佈於 財經

'25-07-02





審計9省地方專項債管理使用情況,發現問題金額1325.97億元。其中,92個地區擠佔挪用651.8億元,部分用於償還國企債務等

文|《財經》記者 鄒碧穎
編輯|王延春

多大程度上,化債資金能用於清償企業欠款?不同省份,情況不盡相同。
雲南省財政近期將相關預算從0元調增至356億元——6月16日,雲南省發佈《2025年省本級財政專項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將用於解決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的專項債務額度356億元,全部轉貸州(市),支持地方政府清償拖欠企業賬款。
年初,專項債務額度編入雲南省級預算700億元,其中原本沒有解決拖欠企業賬款的額度。年中,專項預算調整增加255億元,其中,用於項目建設的額度調減270億元,用於解決拖欠企業賬款的額度調增356億元,用於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的額度調增169億元。
這一決定背後是許多供應商應收賬款沉積已久的事實。“單位不給,承包商怎麼拿錢給我們?”張曉是雲南東南部某縣級市的水塔水箱供應商,他告訴《財經》,他的公司給醫院做的熱水項目,早完工了,但二三十萬元賬款被拖欠了一年多時間。他還給教育局管理的學校做水箱、熱水系統,“甲方不驗收的話,那些老闆就拿不到錢,我們也拿不到錢。”
張曉不再承接政府項目,也不僱員工,“想幹,但不敢接”。零星的私人生意成了他主要的收入來源。這種項目得臨時找人施工,雖然金額小,但回款快。不到山窮水盡,張曉也不願起訴上游承包商,“有的也是熟人,怎麼去告他?除非真的是偷了,不想給了。”他理解債務鏈條的複雜性,“政府如果有錢,錢能下得來,哪個甲方、哪個承包商都不願意欠錢。”
今年6月1日,新修訂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開始實施。這一條例明確了支付時限:機關、事業單位從中小企業採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30日內支付款項;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0日。
“只要是跟工程行業相關的老闆,他們都特別關注這個問題,都特別希望通過這個條例來保障他們的工程款能夠順利到位。”熊迎亞是湖北一家律所的律師,長期關注工程款追回,她告訴《財經》,目前很多工程建設企業還在觀望,保障支付條例能否真的嚴格落地執行。
這背後,關乎地方政府的財政償付能力,涉及去年11月中央出臺的10萬億元化債資金如何流入各個區域管道、亦牽涉化債資金在不同方向的合理分配。更長遠的問題,是如何激活經濟循環,構建起可持續的財政收支體系,從實際層面推動新一輪央地財稅體制改革。
地方政府清欠的新進展
薛越是山西太原的一家隔斷供應商,2023年他爲山西建設投資集團的項目安裝窗戶,欠款至今還沒結清,100萬元陸續回款,大概還差40多萬元。“我的不多,他們有的多。”
薛越不再擴張,勉勉強強維持五六位工人的基本工資和日常費用。而今,他們主要承接小企業的需求,辦公室裝修窗戶,幾千元、幾萬元,回款能快些。“尤其是政府項目,即使你幹完了,真正驗收各方面完善,怎麼也在半年後,再走審計程序,怎麼也是一年以後了。”
薛越知道,“現在行情可不像二三十年前了”。2019年後回款愈發喫力,疫情使建築行業處境惡化,2024年更沒錢了。“無論給誰家乾的活,總要拖個一年多。醫院學校,不像從前錢到位了纔開始幹。錢不到位就先幹,幹完錢再到位”。建設資金多由工程方墊付。
太原正經歷“煤都”、傳統工業轉型的陣痛期,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GDP)5418.87億元,僅增長1.2%,增速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幾年,當地財政入不敷出、顯得捉襟見肘。2024年,太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0.26億元,同比下降2%。其中,稅收收入308.94億元,非稅收入131.32億元。同期,太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44.38億元,同比下降4.2%。
煤炭依賴度高、產業結構單一,整個山西省財政亦收不及支。2024年1月-5月,山西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67.9億元,其中,稅收收入890億元、非稅收入477.9億元。同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68.8億元,其中,民生支出1889.1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近八成。
6月中上旬,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批准了2025年山西省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根據中國地方政府債券信息公開平臺6月19日發佈的《2025年山西省債務限額調整公開》,今年山西有24.78億元的專項債資金用以償還存量債務,但未列明是否涉及企業欠款部分。
墊資週期長、回款慢,《財經》向多方瞭解到,當前許多工程人不願再墊資承攬政府項目,“很可能自己的公司都無法經營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末,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4.23萬億元,同比增長8%。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曾在2024年12月測算,中國企業應收類款項中政府欠款或超10萬億元,佔GDP的比例約爲8%,
這其中,城投的政府欠款規模較高,西部省份更爲嚴重;產業類企業中,建築類企業資金問題更爲嚴重,建築材料政府欠款/淨資產居全國第一,建築裝飾應收賬款週轉天數最長。
《財經》接觸到的工程承包商,被拖欠的款項從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一家工程商承擔了一家央企的成渝擴能改造項目,2017年左右在重慶沙坪壩的梨樹灣參與工程搶工期,墊資了當時所用的建造材料和一些施工器械資金,至今還有100萬元出頭的工程費沒有結清。“我爸常年在工地上盯着,當時幫他們搶工期,耳朵聽力受傷很嚴重。要工錢的過程中,又因爲高血壓送進了醫院,做了兩次搭橋手術。當時僱傭的農民工工資都是通過民間借貸年底結清的,我們現在自己的債務反而越滾越多,40多萬元利滾利、變成了近百萬元。”
“沒有結清”,《財經》採訪的工程商大多這樣說。一些工程商因爲墊資數額巨大、工程回款困難。
2024年11月,財政部公佈的10萬億化債方案能否緩解企業燃眉之急?根據安排,增加6萬億元政府債務限額,每年2萬億元,在2024年-2026年分三年落地,通過發行再融資債券等方式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
去年11月,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說明中表示,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目的包括推動解決地方各類“三角債”問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降低金融機構呆壞賬損失。而按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表述,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重點用於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
由此看來,清欠,應是地方化債重點任務工作的一部分。《財經》梳理發現,財政部下達2025年新增債務限額後,今年5月末以來,至少有廣東、浙江、四川、甘肅、福建、河北、湖南、陝西、山西、廣西、寧夏、天津、重慶等十餘個省份已經調整今年財政預算。
部分省份最新調整的預算方案披露,6月後,解決企業欠款的專項債安排或逐步落地。
諸如2025年財政部分兩批下達湖南新增債務限額1823億元,第一批提前下達1029億元,第二批下達794億元。第一批債務限額中,專項債務850億元,主要用於項目建設、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沒有清欠安排。而第二批下達的794億元債務限額,分配注重向市縣傾斜。市縣新增債券中,專項債務601.71億元,將分配200億元用於解決政府拖欠企業賬款。
另據202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預算調整方案(草案),廣西限額365億元的專項債將全部轉貸市縣,主要安排用於項目建設、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解決拖欠企業賬款等。
財達證券常務副總經理胡恆松接受採訪時表示,專項債券用於解決拖欠企業賬款的政策是於2025年兩會期間第一次提出,往年並未有過此類操作。專項債資金由財政部劃撥至省級財政廳,省級財政廳再分配至地方財政局,最後撥付給符合條件的企業。需注意,專項債並非清償所有欠款,只有納入前期摸排形成的專門企業名單內的企業,才能獲得資金支持。
6月底,《國務院關於202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披露,審計9省地方專項債管理使用情況,發現各類問題金額1325.97億元,其中,92個地區擠佔挪用651.8億元,部分用於償還國企債務等。13個省將406.26億城鄉居民養老基金等部分挪用於償還政府債務。16個省175個縣截留41.64億惠農補貼,部分資金用在了償還債務上。
多少欠款能得清償?去年12月,袁海霞分析,參照以往經驗,債務置換大多針對債務本金,本輪大規模置換可能包含部分利息及政府欠款,但剩餘大量利息負擔、政府拖欠款等問題仍面臨能否納入置換的博弈——“含”則加大道德風險,“不含”則繼續掣肘地方發展。
化債背後的收支困局
地方化債任務繁重,不僅要置換高息隱性債務、還要完成土地收儲等等。此前,各地化債重心多集中於存量金融債務置換。例如,考慮到某些地方城投平臺的債務利率甚至可能達到10%以上,因此通過發行再融資債券以新換舊,置換高成本非標融資、高息銀行貸款。
今年1月,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介紹,隱性債務置換政策“鬆綁減負”的效果已逐步顯現。各地置換債務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個百分點以上,有的地方還超過2.5個百分點。有的地方優先置換即將到期的公開市場債券和“非標”、涉衆債務,區域金融環境顯著改善。
粵開證券的數據顯示,一攬子債務置換政策實施效果明顯,簡單估算,地方隱性債務餘額從2023年末的14.3萬億元降至2024年末的11萬億元左右,下降達23%。2024年,寧夏、內蒙古、吉林、新疆、江蘇等隱性債務“清零”進程較快,寧夏、吉林隱性債務餘額下降八成左右。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向《財經》介紹,2024年,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利率爲2.3%,通過利率更低的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極大地減輕了地方付息壓力。地方層面,湖南省“全省每年降低債務利息近50億元”,相當於湖南2024年法定債務付息支出的8.2%;廣西2024年置換隱性債務515億元,“每年節省利息10億元以上”。
2025年以來,化債大幅提速。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截至6月25日,2025年全國再融資專項債券合計規模已逼近1.8萬億元,完成全年2萬億發行額度的90%,發行節奏自5月以來顯著放緩。大部分省份已經100%完成發行任務,僅有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海南、江西、吉林、貴州和大連9省市手握餘額。其中,湖南發行進度較慢,剛觸及50%中點線。
根據河南省財政廳消息,今年以來,河南省已發行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再融資專項債4批共782億元,對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緩解財政壓力等發揮了積極作用。
亦有平臺公司宣佈自身隱性債務清零。安徽省銅陵市國有資本運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宣佈,率先實現隱債清零。依靠自身經營性現金流化解綠色債券1.6億元和利息1120萬元;申報特殊再融資債券償還國開基金項目債務3.96億元,率先在市屬平臺實現隱債清零。
通過債務置換等一系列舉措,城投公司退出政府融資平臺加快。今年3月全國兩會,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從2024年四季度的情況來看,置換政策實施後,城投平臺減少了4680家,通過帶動優化銀行等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增強信貸投放的意願,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不過,隱性債務滋生的土壤仍然存在。《財經》從第三方獲得的幾份融資合同顯示,江蘇鹽城某資產管理公司、山東菏澤市成武縣某城市建設投資公司、江蘇淮安市某國有資產投資管理公司仍在通過非標通道向民間融資,承諾的年化收益率在5.6%-9.9%之間不等。
今年4月18日,財政部通報了六起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責典型案例,其中包括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承諾社會資本方最低收益回報、固定收益率和回購社會資本方投資本息等新增隱性債務15.73億元,青海省海東市通過國有企業直接借款新增政府隱性債務16.45億元。前者籌資,投向佳木斯高新區污水處理廠項目、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程等3個政府特許經營權項目。後者用於樂都區碾伯鎮農村人居環境改造項目支出。
羅志恆向《財經》分析,防範化解債務風險的長效機制仍在建設中,既立足當前,又佈局長遠。當前,宏觀稅負仍處於下行通道,地方大量支出依靠轉移支付和債務彌補。宏觀經濟仍面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物價低迷等挑戰,以現價計量的財政收入承壓,加之房地產市場處於調整轉型期,引起地方土地出讓收入下滑,2025年預計地方財政緊平衡形勢延續。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623億元,同比下降0.3%。其中,全國稅收收入同比下降1.6%,非稅收入同比增長6.2%。1月-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2953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中央同比增長9.4%,地方同比增長3.4%。按支出方向看,債務付息支出同比增長9.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長9.2%。
31個省份中,有25個省份2025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目標低於2024年預算目標。江蘇在預算報告中提及“2025年財政運行壓力超出上年”,河南提及“財政緊平衡特徵更加明顯”。羅志恆指出,地方政府在民生重點領域財政支出責任不減,同時要確保落實“三保”(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地方政府頂壓前行。財稅體制改革在有序推進中,增加地方財力、上移部分事權和支出責任給中央,這是解決地方財政緊平衡和債務問題的長久之計。當然,預算制度改革也很重要,比如建立債務和資本預算,明確債務用到哪裏去、如何償還,以及積累了哪些資產,資產質量如何,這些制度建設都有利於推動財政行穩致遠。
袁海霞認爲,本輪化債的最終效果及可持續性還依賴深層次問題的進一步理順,包括體制問題、央地關係的理順,雙向激勵約束機制的完善,資金效率的提升等,這是避免陷入“週而復始”化債循環的核心。地方政府財權事權不匹配問題凸顯。2008年之前,加上中央轉移支付後的地方政府收入尚且能夠覆蓋其廣義支出,但2008年以後就無法覆蓋了。
袁海霞認爲,化解地方債務問題,不僅需要“及時雨”,還應有“長效藥”。短期要穩妥推進本輪較大規模債務置換,用好用足各類資源推進化債,包括金融化債、地方國資化債,利用REITs盤活國資等等;中長期則需要深化新舊動能轉換,除了培育新動能,防止舊動能的“硬着陸”也十分關鍵。還需加強地方稅建設,增厚地方自主財力,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白彥鋒向《財經》表示,從中國當前的政府債務結構上來看,中央政府負債、即國債佔比還有較大空間;當前利率水平持續走低,也保證了政府舉債的融資成本可控,對民營經濟運作形成良性互補。在“十五五”期間,地方政府要進一步端正政績觀,嚴控各種債務風險;同時,在財政體制改革當中,要推動新業態稅制改革、將增量稅源向地方傾斜,調動地方財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按照系統觀念的要求,通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向價值窪地傾斜,實現財政收支之間良性互動。
(爲保護受訪者隱私,張曉、薛越爲化名)

責編 | 王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