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剛在北京表示支持多邊主義,轉身便在蘇格蘭與特朗普簽下史上最昂貴的“投誠協議”。
三天前,她還在中歐峯會桌前談合作、講戰略自主,三天後,她就帶着歐盟6000億美元投資、7500億美元能源採購和市場全面開放的“大禮包”跪坐在了特朗普面前。
整個歐盟像是被塞進了一個裝運艙,被她親手打包裝箱,交給了華盛頓。

7月24日,馮德萊恩抵達北京,出席中歐領導人會議。她提出不願與中國“脫鉤斷鏈”,希望開啓中歐“新的50年”。
中方提出三項原則:相互尊重、開放合作、多邊主義,並與歐方達成兩項共識: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和稀土出口機制升級。
雖然成果有限,但中方釋放的善意清晰明確。北京歡迎歐盟在戰略自主道路上邁出一小步。

但歐洲的這一步,還沒邁穩,就急轉直下。
7月25日,馮德萊恩啓程飛往蘇格蘭,準備與特朗普進行最後一輪貿易談判。美國此前已連續發出警告,如果歐盟不接受30%的關稅,美國將在8月1日後正式加徵。
面對壓力,布魯塞爾內部早已亂作一團。德國、法國、荷蘭幾番開會試圖協調底線,卻始終無法統一口徑。
談判從26日晚持續到27日凌晨。關鍵爭執點集中在鋼鐵、汽車、製藥、半導體等領域。歐盟原本希望將關稅壓到10%,特朗普堅持30%。
最終,雙方在15%這一數字上達成妥協。馮德萊恩宣佈歐盟接受統一15%關稅,並以此換來對美6000億美元投資、7500億美元能源大單和一攬子市場準入承諾。

這是一份規模龐大、內容密集的協議。歐盟承諾大幅採購美製武器,開放仿製藥、農產品和航空零部件市場。原本準備反制的930億歐元報復關稅,被束之高閣。歐盟等於自廢武功,以1.35萬億美元的代價換取特朗普手下留情。
協議公佈後,特朗普在記者會上高調宣佈“這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一筆交易之一”。他同時放話,“目標已經轉向中國”。他聲稱美方已與中方達成部分共識,期待儘快完成中美全面協議。
中美第三輪談判正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進行。7月27日至30日,何立峯率團與美方就關稅、俄伊石油採購等議題繼續博弈。中方一再強調,談判必須基於平等、互利、尊重。中國不接受將能源合作政治化,更不接受“混搭談判”。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很響。他先以30%高關稅做威脅,再用15%作爲“讓步”,換來一系列實質利益。這種“極限施壓+利益誘惑”策略,已經在日本、越南身上成功複製。如今歐盟也被“拿下”。
但問題在於,這筆交易並不對等。歐盟繳納了高昂“入場費”,卻沒有換來實質性減負。15%的關稅依然高於歐盟最初目標(零關稅),更高於其底線(10%)。
外界普遍認爲,馮德萊恩訪華無果,訪美“舉白旗”。她用歐盟國家的出口企業、能源賬單和財政資金,換取了特朗普暫時的“善意”。

但歐洲內部對此並不買賬。德國媒體批評馮德萊恩“出賣歐盟”,法國輿論稱其“代表不了歐洲人民的利益”。
多篇評論指出,馮德萊恩將歐盟置於美方單邊規則之下,是對歐洲戰略自主的根本背叛。面對中方遞出的合作之手,她沒有堅定接住,卻選擇向華盛頓低頭。
更諷刺的是,就在馮德萊恩宣佈協議的同一天,中歐峯會的聯合聲明還在布魯塞爾官員手中翻譯潤色。氣候合作、稀土機制升級本應成爲中歐關係的新起點,結果卻被美歐“大交易”遮蔽光芒。
中方在會談中一再表達支持歐盟作爲多極世界重要力量的期待,而歐盟卻用實際行動回應了“牆頭草”的稱號。

而特朗普的目標也早已不僅限於歐盟。他在記者會上主動提及中國,說明其真正的戰略重心依然是中美博弈。
歐盟的低姿態不過是爲其在中美談判中增添籌碼。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前不久就表示,中美間的核心分歧在於俄伊石油採購問題,美方希望中國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中國對此態度明確。能源合作是合法的市場行爲,任何外部勢力不得干涉。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220萬桶/日,佔俄出口近一半。從伊朗進口量穩定,佔中國總進口10%。這些佈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背後是中國保障能源安全的長期戰略。

而且,中國也早已準備好應對各種壓力。稀土磁鐵出口經歷先增後減,對美出口激增的同時整體出口規模下降,顯示出中方在關鍵材料領域的靈活調控能力。
陽極級石墨出口被限制,富國銀行高管毛晨月被限制出境,這些反制措施釋放清晰信號:中國不會任人擺佈。
在全球輿論中,馮德萊恩“軟”、中國“硬”的對比已成共識。中方在談判中始終堅持原則,不卑不亢,不爲短期利益出讓戰略空間。特朗普想用“歐盟範本”複製到中美談判中,顯然失算。

中國不是歐盟。中國有自己的核心利益、戰略意志和全球佈局。特朗普拿歐盟換來的1.35萬億美元大禮包,或許能短暫提振美國市場信心,但無法撬動真正的中美結構性問題。中方不會爲了避免30%的關稅,就出賣能源安全和產業主權。
而歐盟的失敗示範,也讓世界看清一個現實:與其幻想通過妥協換取美國的“善意”,不如在多邊框架中尋找真正的平衡。馮德萊恩的“白旗”不僅沒能換來尊重,反而讓歐盟在全球博弈中進一步邊緣化。

未來,中歐之間仍有合作空間,但前提是歐盟要有戰略定力。中方已多次表示,願與歐方在氣候、科技、貿易等領域深化合作,但不接受雙重標準、政治綁架。如果歐盟繼續在中美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只會失去主動權。
貿易戰不是遊戲,外交更不是投機。馮德萊恩這次“舉白旗”的代價,將由整個歐盟企業和民衆買單。而中國,不會爲這一場表演鼓掌。她剛離開北京72小時,就把歐盟的命脈交到了特朗普手裏,這樣的“戰略自主”,難免讓人唏噓。
信息來源:
美國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
2025-07-28 08:38·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