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心怡
近日,上海戲劇學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公佈,演員金世佳成功被表導演創作研究方向錄取,而報考藝術管理/戲劇策劃專業的黃曉明則遺憾落榜。儘管黃曉明的業務課成績高達89分,最終仍因複試表現未能進入擬錄取名單。對此,他本人坦然回應“明年再戰”。(6月20日 光明網)

“明年再戰”,這番表態既顯現出個人態度的坦率,也無形中回應了社會對“明星求學是否享有特權”的長期爭議,耐人尋味。
在流量主導的當下娛樂生態中,明星選擇攻讀高學歷已非新鮮事。從表演碩士到藝術管理博士,學歷往往被賦予“提升專業形象”的意義,有時也成爲吸引關注、延展公衆影響力的路徑之一。衆星中不乏有人將求學視作職涯加分項的嘗試,甚至寄望於藉此彌補專業短板。在大衆的認知中,明星因其自帶流量和熱度,似乎比素人更容易被錄取。然而,黃曉明的落榜卻打破了這一“明星濾鏡”。
根據上戲公佈的成績,金世佳的業務一得分爲94.34分,黃曉明爲89分,雖差距不大,卻清晰體現出錄取體系對專業能力的真實考量。這一結果表明,在嚴格的學術評價機制下,“明星效應”並不天然轉化爲錄取優勢,“流量至上”的邏輯在學術中依然受到必要的邊界約束,“教育公平”也在規則中顯現其應有的分量。

相比過去個別明星因被質疑通過“特殊通道”獲得學歷而引發的信任危機,黃曉明“明年再戰”的回應之所以獲得不少正面評價,核心在於其展現出的對規則的尊重。上戲堅持“無論是公衆人物還是普通考生,皆應一視同仁”的招錄原則,與黃曉明坦然接受結果、表示繼續努力的態度形成了積極的呼應。這不僅有助於減少外界對明星“錄取濾鏡”的疑慮,也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積極的示範意義。學術考覈自有其標準和門檻,無論身份如何,唯有憑藉真實能力應對挑戰,才能獲得應有的認可。相較於外在的“學歷標籤”和“流量包袱”,這種對制度的認同與實踐,更能贏得公衆的理解與尊重。
在這一前提下,黃曉明的落榜,也爲娛樂圈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學歷焦慮”提供了反思的契機。當學歷被過度包裝爲流量加持的手段,其應有的學術價值往往容易被忽視。此次上戲的招錄流程中設置的同等學力加試、複試筆試及面試等多重環節,意在全面考察考生的學術潛力與研究基礎,這無疑傳遞出一個清晰信號:學歷並非簡歷上的點綴,而是需要腳踏實地積累的專業素養。因此,對於有意求學的明星而言,唯有摒棄“走捷徑”的心態,以更爲嚴肅與務實的姿態面對學術挑戰,才能真正讓“明星求學”從話題噱頭轉化爲推動行業良性發展的積極力量。
當聚光燈褪去,學術規則始終以最樸素的標準丈量着每個人的付出。黃曉明的“明年再戰”,或許也是娛樂圈正視學術、迴歸專業的一個回覆——畢竟,在實力面前,流量從不是通行證,尊重規則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