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排水量13萬噸?大連造船廠的神祕分段,是004型核航母嗎?

由 軍武次位面 發佈於 熱點

'25-07-17

【軍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這年頭,衡量一個國家軍工體系是否先進,除了看武器性能外,還得看“動手能力”——尤其是在重型裝備建造上是否有穩定、高效的工業體系作爲支撐。而這一點,在航母建造領域尤爲明顯。近日,一組來自大連造船廠的衛星圖再次引發熱議——一個“灰撲撲”的、不帶蓋的方形大分段赫然出現在造船區,有人猜測這可能是正在預建的004型核動力航母的重要部件。雖然官方並未確認,但輿論幾乎炸開了鍋,畢竟此時此刻,美俄在航母項目上雙雙“翻車”的反襯之下,中國海軍的節奏實在是太穩了。

▲美國肯尼迪號航母服役進度再度延期

讓我們從大環境說起。美國福特級航母的“二號艦”——肯尼迪號,再次宣佈延期交付,原因讓人哭笑不得:關鍵的電磁攔阻系統未通過認證,彈藥升降機也尚未裝配完畢。作爲世界最強造船國家之一,美國的軍工配套產業,竟在最核心的航母項目上連環掉鏈子,不禁讓人質疑其工業體系是否還如冷戰時期那般強大。

再看俄羅斯,更是令人唏噓。其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已在船塢中躺了七八年,本想進行全面大修,結果不僅進展緩慢,如今竟傳出或將放棄維修的消息。一個曾經能造航母的超級大國,竟連維修改裝的能力都難以維持。

而這一切,恰恰成了中國航母項目的最好“背景板”。中國目前已有兩艘航母服役(遼寧艦與山東艦),第三艘福建艦採用電磁彈射系統,已經完成第八次海試,距離正式服役僅一步之遙。這標誌着中國海軍已經基本實現了從“滑躍起飛”到“電磁彈射”的技術跨越。而如果同時再傳來004型核動力航母已經開建的消息,那麼三航母戰鬥羣、核常兼備的構想將加速實現,中國也將一躍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航母強國。

▲建造中的美國肯尼迪號航母

讓我們把焦點重新拉回大連。根據公開衛星圖像,6月初,大連造船廠出現了一個封閉的白色方形結構;不久後,一個不帶蓋的灰色方塊再次現身。更早在3月,還有人發現了疑似電磁彈射軌道的斜角結構件。

有觀點認爲,這些構件極可能屬於核動力航母的模塊,特別是生物防護層(即核反應堆保護箱體)。不過專業人士指出:核反應堆的生物防護層一般是船體結構的一部分,不太可能作爲獨立構件存在;而這些“方盒子”是獨立出現的,與核反應堆關聯並不緊密。

那麼這些分段到底是不是航母的一部分?答案依然撲朔迷離。但可以確定的是,大連造船廠具備建造超級航母的能力,無論是在基礎設施、製造能力還是人力儲備方面,都已處於世界一流水平。

▲004型核動力航母想象圖

近年來,外界一直有傳言稱,中國正在研發一艘13萬噸級的超級航母——代號004。相比福建艦約8萬噸的排水量,這將是一次跨越式的提升。以福特級爲參考,13萬噸意味着更寬大的飛行甲板、更強的艦載機攜帶量、更高的出動效率與遠程打擊能力。

據推測,13萬噸級航母可搭載多達50餘架重型殲-50隱身艦載機,6架空警-600預警機,10架反潛直升機,在兩小時內可完成120架次艦載機起降,作戰半徑達1500公里,遠超現役的10萬噸級核航母。最關鍵的是,這類超級航母在設計上將完全融合電磁彈射、多波段雷達、智能調度系統等新一代艦載系統,形成“體系級打擊能力”,不僅能對敵防空體系實施壓制,還能快速完成局部空域制空權的爭奪。

值得一提的是,大連造船廠與江南造船廠採用了不同的建造工藝:前者使用“塔式造船法”,即在船塢中自下而上逐步堆疊建造,適合多模塊的並行施工;而後者使用的是“巨型總段法”,將多個總段在陸地拼裝後整體吊裝入塢。不同工藝路徑反映出中國在造艦方式上的多樣化探索,亦說明——無論是福建艦的姊妹艦,還是潛在的004型核航母,中國具備同時開工、分批推進的工業能力。

▲004型核動力航母想象圖

雖然目前並無確鑿證據顯示這就是004型核動力航母,但不能忽視的是,中國確實有足夠的工業能力、戰略需求和技術儲備來建造一艘13萬噸級的航母。而“意外泄露”的分段衛星照,是否也是一種有意無意的戰略信號,向外界傳達:中國的第四艘航母,不遠了?

無論如何,全球局勢愈加複雜動盪,具備強大海上機動打擊能力,是一個大國實現海權與護衛全球利益的基本保障。在這個時代,掌握航母的國家才能主導海洋秩序,而誰能建造更大、更強、更快的航母,誰就擁有更多話語權。當美俄航母建造體系分別陷入停滯與衰退,中國航母工業正如這艘“未知大船”的分段一樣,悄然崛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