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白宮開會,對中國最不強硬的人物,往往是特朗普本人

7月17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彭博社援引白宮知情人士的話報道:“在與工作人員就中國問題舉行的會議中,特朗普往往是會議室裏立場最不強硬的人物。”
這實際上就是說,白宮開會討論中國,特朗普本人竟然成爲了對中國最不鷹派的人物。
報道稱,因爲特朗普本人緩和了針對中國的對抗性言論,此舉還引發了其顧問們的擔憂!
那麼這個消息的準確性高嗎?又釋放了什麼信號呢?
首先,客觀來講,這個消息的準確性還是有的。
因爲特朗普作爲美國的領導人,他個人在討論中國的時候,完全可以基於自身情感以及利益決定自己的發言。
說白了,如果特朗普本人覺得需要中國幫忙,或者他認爲需要跟中國改善關係,那麼他顯然就會緩和針對中國的言論。
再加上特朗普本人又是一個非常跳脫的性格,只尊重強者,而中國恰好符合特朗普心目中的“強者”形象。
因此,特朗普比起那些幕僚們,在處理對華問題上,有時候確實更冷靜一些。

而特朗普的那些幕僚們,他們因爲位置的不同,他們哪怕認可中國,實際上也不敢說出來。
因爲不管如何,從美國的戰略上來看,他們已經將中國定義爲所謂的最大“挑戰者”,就是要打壓中國的發展,維護美國的霸權。
換言之,對於那些幕僚而言,他們的作用,就是想着如何針對中國。
說白了,由於對付中國已經成爲了美國的“政治正確”,因此,這些幕僚們,哪怕不是爲了自己的飯碗,他們也不可能跟“政治正確”對着幹。
所以,特朗普在白宮會議中,在對華立場上,是最不強硬的人物,這個消息還是有一定準確性的,這就是因爲雙方的位置不同。
特朗普作爲最高統帥,可以率性而爲,事後哪怕出了什麼問題,自有大儒爲他辯經,說他的言行都是爲了美國的利益。
但其它人,如果敢有學有樣,顯然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

至於這個消息釋放了什麼信號?
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那樣,那就是特朗普開始軟化對華言論,無非就是因爲他覺得中國不僅不好對付,還因爲他有求於中國。
由於此次特朗普多次表達了想要訪問中國的願望,甚至還準備率領一批商界領袖訪華,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想要成行,想要跟中國達成什麼交易,那麼他自然就需要停止那些對抗性言論。
這種現象,充分體現了中國在中美博弈中已經開始佔據更多主動權的現狀。
說白了,特朗普這個人的話確實不可信,但能夠讓他有這種表現,更多的其實還是中國用硬實力爭取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