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塔尼亞胡刀停不下來,中東又一場大戰開打,特朗普期盼成一場空

由 司馬平邦 發佈於 熱點

'25-07-17

在伊朗身上嚐到甜頭的以色列,又發起一場大戰。

過去兩天,以色列對敘利亞境內發起空襲。先是敘政府軍的裝甲部隊,緊接着是首都大馬士革的政府機構,敘軍總參謀部、國防部大樓,甚至於總統府周邊都遭導彈轟炸。電視直播畫面顯示,現場塵土飛揚,甚至升起了幾朵“蘑菇雲”。

以軍空襲敘利亞國防部大樓後的畫面

上個禮拜,阿拉伯媒體還報道說,敘利亞臨時總統朱拉尼和以色列國安顧問祕密碰頭,朱拉尼同意放棄戈蘭高地,換取以色列的承認。如此委曲求全,結果以色列轉頭就翻臉,還襲擊敘政府機構,不僅背信棄義,更是赤裸裸的羞辱。那麼,這場衝突爆發原因爲何?於中東局勢有何影響呢?

先說這次空襲,以色列聲稱是爲了保護敘利亞的德魯茲人。德魯茲人是什麼來頭?他們是阿拉伯世界的少數民族,全球約100萬人,主要生活在敘利亞、黎巴嫩和以色列。以色列境內有14萬德魯茲公民,他們與敘利亞德魯茲人淵源頗深。

另外,德魯茲人在以色列軍隊中服役比例很高,貢獻了以軍10%的兵力。換句話說,德魯茲人爲以色列打仗,以色列護着他們。而這次衝突的直接導火索,是德魯茲人聚居的蘇韋達省爆發衝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敘政府軍

雖然是一個少數民族,但德魯茲人不是一般的部族,他們長期在敘南部蘇韋達省積累,有自己的武裝、議會和行政制度,並且始終保持中立,無論是阿薩德時期還是朱拉尼上臺,都不改初衷。

然而自朱拉尼上臺後,基本整合了敘境內的大部分力量,只剩下南部的德魯茲武裝,所以正好趁此機會把他們收拾了,卻引發了以色列的強烈反應。結果也不出所料,16日晚雙方就達成一致結束衝突。

那麼回過頭再看,以色列打敘利亞,只是爲了替德魯茲人出氣嗎?非也。

從以色列國內來看,內塔尼亞胡的處境不算好。從2023年1月開始的司法改革,引發全國性抗議,單週示威人數高達50萬,再加上貪腐指控使,內塔尼亞胡面臨下臺風險。

朱拉尼與以色列官員祕密會晤

然而同年10月,“阿克薩洪水”行動給了內塔尼亞胡機會,自此之後,以色列對外戰爭的腳步就沒有停,哈馬斯、胡塞武裝、敘利亞、伊朗,基本挨個打一遍。而得益於衝突,對內塔尼亞胡的司法審查自然推遲,還凝聚了不少右翼支持者。

更深層次是地緣戰略考量。長期以來,以色列尋求在敘利亞南部三省(蘇韋達、德拉、庫奈特拉三省),建立一個“非軍事化緩衝區”。

去年12月阿薩德政權倒臺後,以色列趁機佔領了戈蘭高地緩衝區,並試圖進一步擴大周邊的控制範圍。如今以“保護德魯茲人”爲由空襲,也是這個理。以色列防長卡茨曾直言,分裂的敘利亞才符合以色列安全,他們不可能讓朱拉完成統一。

從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到伊朗首都德黑蘭,再到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以色列的行爲越發肆無忌憚,這一切背後,與美國的縱容脫不了干係。

尤其是剛剛結束的伊以衝突,美國不僅不勸其收手,反而親自下場,幫忙轟炸伊朗核設施。特朗普說,日本被“寵壞了”,現在看來,被寵壞的,寵得無法無天的,恰恰是以色列。反過來,以色列的不加節制也把美國拖入泥潭。

特朗普拉不住內塔尼亞胡

在特朗普1.0時期,就致力於推動亞伯拉罕協議1.0,阿聯酋、巴林和以色列關係實現正常化,以色列的生存環境有了改善,到了2.0時期,特朗普想依樣畫葫蘆,這次瞄準的是沙特、敘利亞和黎巴嫩。

目前沙特和黎巴嫩都沒有鬆口,而敘利亞則經過一通空襲後,未必願意妥協了。以色列的目標是“戰爭求和平”,與特朗普的交易合作背道而馳,可以說,特朗普的一廂情願又落空了。

說白了,什麼保護“少數族羣利益”,這都是以色列嘴上的話,心理盤算的卻是擴張勢力範圍。這場衝突或許也能警醒伊朗,只要條件不利,以色列隨時可能發起戰爭,必須一手談判一手備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