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公佈了2026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春節放假安排爲2月15日至23日,共9天,而2月14日和2月28日上班。
這是史上最長的春節長假。
事實上,2026年假期總天數上並沒有增減,但由於在春節前後共調休兩個星期六,即2月14日和2月28日,因此拼出一個連續9天的“史上最長”春節連休。
9天的超長春節假期,將給文旅行業帶來積極影響。

首先自然是刺激消費增長與市場活力。
消息發出不到半小時,在去哪兒旅行App上,元旦期間的火車票、春節期間的火車票和國際機票搜索量瞬時增長翻倍。去哪兒旅行數據顯示,已有上海、北京、廣州、哈爾濱的旅客訂購了春節前夕出發的機票,國內熱門目的地包括海口、三亞、杭州等,出境遊熱門目的地包括中國香港、韓國首爾、日本東京等。
2025年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出遊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國內出遊總花費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2026年增加一天假期,預計將帶來可觀增量。
此外,可以優化遊客體驗與行業服務質量。
假期延長有效緩解了春節集中出遊的壓力。遊客可以更靈活地安排行程,“錯峯出行”使單日客流量分佈更均衡,提升了旅行舒適度。
春節假期延長爲傳統年俗復興創造了條件。有利於文化傳承與文旅融合。更多家庭能夠從容參與廟會、非遺展示等傳統文化活動,文旅部門有更充分時間策劃主題年俗活動。

此外,更長的春節假期可以更有力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長假效應輻射交通、零售、娛樂等多個領域。現在,文旅消費已成爲不少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超長的春節假期,可以爲一些文旅產業發達的地方,2026年全年經濟“開門紅”奠定基礎。
對當前中國經濟而言,文旅行業爲何重要?
文旅是擴大內需的關鍵引擎。消費已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而文旅服務消費則是其中的亮點。2024年國內出遊56.15億人次,出遊總花費5.75萬億元。5.75萬億是什麼概念呢?超過了上海2024年全年GDP。這表明文旅消費擁有龐大的市場基礎,是激發內需潛力的重要抓手。
文旅還可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文旅行業正通過與體育、科技等領域的深度融合,不斷拓展產業邊界,催生新業態。比如“文旅+體育”催生了觀賽旅遊熱,這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蘇超”,“文旅+科技”則帶來了沉浸式體驗等新場景。

文旅還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與共同富裕。許多鄉村、邊疆和民族地區可能傳統產業基礎薄弱,但往往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發展文旅產業,是將這些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的有效途徑。
除了安排超長假期外,也應該落實帶薪年假休假等制度。才更有利於文旅行業健康發展,優化消費者的旅遊體驗。
今年《通知》中專門明確,“鼓勵單位和個人結合落實帶薪年假休假等制度,實際形成較長假期,推動錯峯出行”。

對於文旅行業而言,分散休假時間,實現錯峯出行,可以緩解節假日供需矛盾,利於資源均衡配置,提升產業抗風險能力。
不然的話,旺季人山人海,到了淡季,門可羅雀,投資巨大的設施在淡季就遭到了閒置。
此外,遊客可以“從從容容、遊刃有餘”安排自己的旅遊,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度體驗,反過來又促使目的地的文旅業態提升服務質量而非單純追求客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