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五輪經貿談判結束了。
這次談判,先在吉隆坡舉行,之後中美元首在韓國釜山見面,達成了三大協議。
1、關稅方面:美國取消對中國商品10%“芬太尼關稅”,之前加24%對等關稅也暫停一年,中方相應調整反制措施。
2、出口管制方面:美國暫停“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方也暫停相關反制措施一年。
3、行業調查方面:美國暫停對中國海事、物流、造船業的301調查一年,我國同步暫停了反制措施。
這輪中美貿易博弈,從2月以來,美國每次出招,我國都立馬回應,一次都沒怵過。4月,美國將關稅提到145%,我國也毫不示弱,同樣加到125%;9月底,美國長臂管轄出口商品,我國立馬加強稀土管制;10月美國對我國船隻徵收港口費,我們立馬對美國船隻徵港口費,當別國都向美國“跪了”,我國始終挺直腰板,硬是5次把美國逼向談判桌,逼得美國按下暫停鍵。這次談判的階段性勝利,屬實來之不易。
中美還剩下多少關稅?
目前,美國對我國還有20%關稅。其中10%是“芬太尼關稅”,另外10%是4月加徵的對等關稅。
我國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是10%,這10%是對等關稅。爲何我國對美國少徵10%呢?
實際上,針對美國加徵10%芬太尼關稅,我國已採取了反制措施,2月,我國對美國進口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氣加徵了10~15%關稅;3月,我國對美國的豬肉、牛肉、大豆、雞肉、小麥、玉米,加徵了10~15%關稅。本輪談判中,暫未公佈以上關稅是否暫停,我國大概率依然保留着。
從世界範圍看,目前美國對歐盟、日韓加徵關稅均爲15%,比我國低。美國對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加徵關稅19%,對越南20%,與我國基本相當,這是爲了堵住我國借東南亞國家做轉口貿易。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目前,中美在關稅博弈上已經達成了“帕累托最優”,誰都沒有動力再進一步。我國一貫態度是“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但並不希望貿易摩擦持續,我們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環境發展經濟。美國卻有點熬不住了。這次把對等關稅和港口費暫緩一年,其原因是擔心通脹加劇。美聯儲已進入降息週期,9-10月降息了50個基點。美國對我國船徵港口費,也是變相加關稅,我國船運成本高了,會漲價轉嫁給美國消費者。馬上就到聖誕節了,美國不想再節外生枝。
爲何美國會在出口管制上退讓呢?是美國真被中國稀土打痛了。
美國氣勢洶洶,頒佈“50%穿透性規則”,但凡產品裏含一半以上美技術,不管第幾手都得申請對華出口許可,但我國也絕不示弱。10月9日,我國宣佈對稀土開採、冶煉等相關技術和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只要含中國稀土成分超0.1%的境外產品都包含在內。狠狠打向了美國七寸。沒了我國稀土,美國高科技就沒了原材料,技術再好也造不出來。美國軍工沒了稀土,造不出武器,迫於軍工和高科技企業的斷供壓力,美國不得不提出暫緩一年。
但在勝利之餘,我們也需要謹慎,不僅要看美國妥協了什麼,更應看到,美國沒妥協什麼?
目前,除了20%基礎關稅,美國對我國還保留着兩項額外關稅:
第一、301條款關稅。矛頭直指科技領域,其中,電動汽車關稅爲100%,光伏電池、半導體關稅爲50%。
第二、232條款關稅。主要針對我國的鋼鐵和鋁產品,但凡含鋁或含鋼的產品,幾乎都加徵50%關稅。
以上關稅,美國沒有任何的鬆動,說明它對我國科技的窮追猛打沒有絲毫讓步。
當然,我國也有底牌。
一是重稀土管制,我國目前對釤、鏑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了嚴格的出口管制。
二是實體清單,我國目前將15家美國實體列入了出口管制名單,10家軍售企業列入了不可靠實體清單。
三是反傾銷調查,我國正在對進口醫用CT球管、美國光纖產品等發起調查,可能導致進一步貿易限制。
另外,針對一些美國進口商品,如大豆、玉米、原木、液化天然氣等,我國也採取進口替代。
我們看,中美貿易對壘中,美國王牌是關稅和科技;中國王牌是稀土和市場。美國的軍工、科技企業離不開我國稀土;美國的農產品、飛機、液化天然氣、醫療設備等也離不開中國市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
總而言之,我國這輪階段性的勝利來之不易,得益於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後,我國一直奮發圖強,在資源上,強化稀土等關鍵資源的掌控;在糧食上,多元進口降低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在科技上,搞自主創新,芯片、大飛機、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等,把關鍵核心技術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我們說,趁着這個時間窗口,我們要積攢籌碼,大力發展高科技、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有句話說得好:中美的勝負手,並不在談判桌,而在實驗室、工廠與市場。接下來,讓我們養精蓄銳,砥礪前行,爲一年後的交鋒做好充足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