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兒時有4個特質的孩子,未來更容易在社會上“混得好”

由 奶豆爸爸聊育兒 發佈於 親子

'25-05-09

作爲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未來能站住腳跟,混的風生水起。

可不得不說的是,現如今想要實現這個目標,與過去相比,門檻更高、難度更大。

尤其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一紙文憑的含金量不斷下跌,孩子面對的未知狀況,卻越來越多。

想起兒童心理學家蘭海之前預測的三組數據。

第一組是20和47%:

指的是以眼下的工作類型爲標準,20年後,有47%的人將會失業。

第二組是20和65%:

指的是20年後,有65%的工作崗位是我們沒有接觸過的。

第三組是45%和55%:

說的是每個人進入工作環境中,實際使用或憑藉的技能,只有45%源於學校的學習。

而剩下的55%,是孩子本身具備的“軟實力”。

由此可見,孩子將來所遇到的挑戰和考驗,遠比我們想象的還多。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怎樣的孩子,才更有可能在未來社會中,脫穎而出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哈佛大學的一項實驗,或許能告訴我們答案。

早在2003年,研究人員針對30歲以上、性格健全、家庭幸福、年薪20萬美金的1000名成功人士進行過長期的跟蹤調查。

結果發現:在社會中能夠站穩腳跟的精英,往往在兒時就具有4個特徵。

如果你家孩子也具備這些特徵,那麼在將來“混得好”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到底是什麼呢?接下來一探究竟。

01.情緒調節能力強的孩子,走得更穩

情緒調節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對自我情緒可以靈活控制調整的能力。

這類孩子,往往不會被“情緒”所困,哪怕遭受打擊和挫折,也會在短時間內恢復如初,把心思用在自己堅持的事情上。

就像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在創業初期遭遇多次失敗,甚至被投資人當面羞辱。

可儘管如此,他依舊雲淡風輕、保持冷靜,最終帶領公司走向成功。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

情緒調節能力是預測一個人未來成就的重要指標之一。

那些能快速平復情緒、冷靜思考的孩子,不但智商較高,而且在學業、職場和人際關係中,更具優勢。

02.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的孩子,機會更多

哈佛研究發現:

好奇心是驅動人持續學習、適應變化的核心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發現好奇心背後,所帶來的巨大能量。

就比如大家常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起飛”,可問題是你得先發現“風口”,才能站在風口。

而這往往考驗的就是一個人的好奇心。

說白了,好奇心強的人更願意嘗試新事物,更願意去探索和追問。

面對未知時,他們不但不畏懼,反而可能充滿興趣和動力。

而這,恰恰能爲自己適應新時代提供莫大的助力。

正如馬斯克從小就癡迷科幻和科技,12歲自學編程,後來創辦特斯拉,徹底改變多個行業。

而在諾貝爾獎得主中,許多人童年時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

比如愛因斯坦就曾因好奇指南針的原理,而走上科學之路。

其實,每個孩子剛出生都對外界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但可惜的是,隨着孩子慢慢長大,我們一些家長很容易去剝奪孩子自由成長、不斷探索的空間和自由。

比如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許動。

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也就慢慢被消磨的所剩無幾了。

在這一點上,我很喜歡中國心理學會原理事長張侃說的一句話:

當下推行的早期家庭教育,不是讓孩子過早的接觸知識,而是希望父母早點意識到保護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

03.抗挫能力強的孩子,走得更遠

所謂抗挫力,指的是面對失敗時的心理韌性。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長期跟蹤研究發現:

在困難面前,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在於抗挫力。

簡單來說,比起成績、智力於長相來說,抗挫力往往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上限。

就像羅琳在出版《哈利波特》前,曾被拒稿過12次。

可她並沒有放棄,猶如“打不死的小強”一樣,吸取經驗、愈戰愈勇,最終成爲全球暢銷作家。

其實說白了,那些抗挫力強的孩子,往往更能適應時代迅猛的發展,也能在挫折面前,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而這種不斷向上生長的人生態度,往往也能帶給他們更多的希望,幫助他們在人生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04.情商高的孩子,人脈更廣

在未來社會中,“效率”絕對是繞不開的話題。

因爲隨着人工智能的逐漸普及,人力效率的提升,刻不容緩。

而情商,也是提升“人力效率”當中的重要一環。

比如,情商高的人,善於妥善處於工作中的人際關係,那麼單憑這一點,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情商高的人,更容易建立優質人脈,獲得機會,取得成功。

並且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

情商高的人,在婚姻中也過得更加幸福。

當然,這也很好理解,畢竟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跟人打交道都無可避免。

而情商高的人,恰恰具備先天優勢,自然能夠如魚得水,混的風生水起,受人青睞。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他們與生俱來,都攜裹着非比尋常的一面,也有着未曾察覺的天賦和優勢。

而作爲家長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多一點點耐心,給他們空間去成長。

並且在看到一些閃光點時,遵循規律,給予他們更好的滋養,積極挖掘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更好的前行。

或許,這纔是對孩子的未來,最好的託舉。

大家說,對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