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孤注一擲,矛盾叢生
21年前,看到兒子“雙耳極重度聽力損失”的診斷結果時,魏靈燕感覺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
這意味着90分貝以下的聲音徐小平都聽不見,而90分貝幾乎是人類能承受的噪音最高限度。醫生說,徐小平通過治療恢復聽力的可能性幾乎爲零。魏靈燕絕望地跪在醫生面前哀求:“醫生,能不能把我的耳朵換給小平……”
孩子不到兩歲就被確診聽力殘疾,未來的路要怎麼走?一家人陷入了沉默。徐放是獨生子,他的父母希望魏靈燕趁年輕儘快生二孩。
魏靈燕緊緊抱着不諳世事的兒子,痛苦鋪天蓋地襲來!閉上雙眼卻關不住淚水,悲傷和眼淚一起流淌。此時生二孩就意味着拋下小平,讓他自生自滅!作爲母親,魏靈燕不想、不願也不能!她沒有接受公婆的建議,而是努力振作精神去幫助兒子走出無聲的世界。
魏靈燕只給了自己一個月時間來適應兒子聽力殘疾的現實。之後,她考察了幾家康復中心,發現康復中心的訓練缺少針對性,而且耗時太久,加上自己的經濟條件限制,不如親自給小平做語言康復訓練。而且,她的目標更高更遠,希望小平和普通孩子一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僅會說話,還要能正常上學、工作和生活!
身爲幼教老師,魏靈燕決定自己爲兒子進行康復訓練。醫生叮囑她,器官用進廢退,長時間沒有聲音刺激,小平也許真會又聾又啞。她要利用4歲之前的黃金語訓時間,爭分奪秒地教會兒子說話。爲此,她特意製作了一張課程表,上面寫着康復訓練的日計劃、周計劃和月計劃。每天、每週、每月,她都要做一次覆盤,然後進行改進。
不僅如此,魏靈燕還時刻關注各種可能有益於小平康復的信息。聽說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很權威,她就買來他們的教師用書,每天讀到深夜。
魏靈燕爲了兒子的康復熬白了青絲、愁出了皺紋,公婆心裏很感動,但還是覺得她的努力無濟於事,不如面對現實,抓緊時間生二孩。觀念不同,矛盾隨之而生。魏靈燕不想兒子的康復訓練被幹擾,和老公帶着小平搬了出去。這一做法徹底惹怒了公婆。夾縫中的徐放左右爲難,漸漸對妻子產生不滿。原本恩愛的夫妻開始了長達半年的冷戰。
此時的魏靈燕完全顧不上其他,她就像一位孤膽英雄,腦中只有一個念頭:帶着兒子披荊斬棘,衝出這個沒有聲音的世界!

可教沒有聽力的兒子說話,談何容易?
魏靈燕在兒子耳邊敲鼓,用碰鈴和三角鈴反覆撞擊,試探他對不同頻率聲音的反應……簡單的一個“a”,她帶着兒子重複練習幾百遍,讓小平看她的脣形,張嘴讓兒子看她舌頭的位置,一遍又一遍……她嘗試用各種“法器”解除兒子的聲音封印。她聲嘶力竭地呼喚着小平,直到精疲力盡,淚流滿面。
堅持3個月後,小平終於對聲音有了反應!兩歲半時,他喊出了第一聲“媽媽”!魏靈燕把兒子抱進懷裏,潸然淚下。那一刻,她看到窗外的天空格外藍,聽見鳥鳴那麼悅耳,世界生機勃勃,充滿希望!
在之後的訓練中,魏靈燕讓小平摸着自己的喉嚨體會聲帶振動,讓他吹氣球、吹蠟燭、吹長鼻玩具練習氣息……作爲一位幼教老師,魏靈燕有足夠的耐心陪伴兒子康復。
小平的聽力和語言能力逐步提升,而魏靈燕的嗓子和耳朵卻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至今難愈。爲了讓兒子分辨各種分貝的聲音,魏靈燕要自己先去聽、辨認不同分貝的噪音。長時間分辨超高分貝噪音,嚴重影響了魏靈燕的聽力。每天高強度給小平做語訓,導致她的嗓子嘶啞甚至化膿……
魏靈燕認爲,多聽多練才能提升兒子的表達能力。爲此,她無時無刻不在和兒子對話。這樣做,難免會打擾到旁人。所以,她的揹包裏總是放着糖果和小零食。
在公共場所,她會掏出零食送給周圍的小朋友說:“不好意思,待會兒我們可能會打擾到你們,請見諒!”道歉並說明情況後,她再開始和小平對話。
大部分時間,母子倆都會得到周圍人的諒解。但有一次在大巴車上,她被罵“神經病”,還捱了一頓白眼。“爲了兒子,曾經內向的我把臉皮鍛鍊得越來越厚了。”魏靈燕說。
02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其實,夫妻倆冷戰那半年,不僅徐放對妻子不滿,魏靈燕也對丈夫有怨氣。她覺得他對兒子付出得太少了。
直到有一天,她無意中聽到丈夫給婆婆打電話:“媽,我們一定會生二孩的,但小平也不能放棄!你看,現在小平都能喊爺爺奶奶了。咱們要支持靈燕,全家一起努力,讓小平的人生沒有缺憾……”
原來,丈夫一直在努力調和家庭關係,用更加柔和的方式給她和兒子以護佑。魏靈燕感動得哭了,夫妻倆重歸於好。

看見孫子的狀況越來越好,公婆也被兒媳的堅持感動。小平的助聽器需要更換時,爺爺奶奶賣了一套房子,花36800元買了一臺當時最高級的助聽器。徐放調侃:“一輛QQ才兩三萬元,兒子,你耳朵上戴着一輛小汽車!”
一向堅強的魏靈燕也有情緒崩潰的時候。她每天辛苦工作一天,晚上還要雷打不動地陪兒子康復訓練一小時。小平有時會排斥反覆枯燥的訓練,和媽媽對抗。
一次,魏靈燕氣沖沖地把兒子推出門外說:“你走吧,我不要你了!”小平嚇得在門外大哭不止,她在門內掩面抽泣。徐放趕緊打開門,把兒子拉回屋裏安慰。魏靈燕上前一把抱住兒子,哭着向小平道歉。
那晚,夫妻倆哄兒子睡着後,心情都久久不能平復。“你是不是對小平太嚴厲了?”徐放問魏靈燕。她哽咽地說:“我們總有老的一天,等我們不能照顧他時,他要靠自己活下去……”傷感在房間裏氤氳。徐放說:“運動可以促進大腦發育,幫助孩子釋放情緒。以後,你負責小平的康復訓練,我負責帶他做戶外運動,我們一起努力!”

徐放說到做到,每週帶着兒子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徒步和登山。最初攀登彭祖山時,瘦弱的小平氣喘吁吁。徐放說:“兒子,如果撐不住咱們就返程。”
小平搖搖頭,繼續往上爬。爬到最高處,他站在巔峯俯視:四周羣山環抱,巍峨聳立。藍天白雲下,蒼松翠柏層巒疊嶂,深綠淺綠綿延向遠方……忽然覺得心境開闊。和爸爸一起運動後,小平漸漸不再牴觸康復訓練。
艱難的日子裏,魏靈燕的精神世界需要支撐。她喜歡看書,從中汲取榜樣的力量。聾人天才少女周婷婷的自傳《牆角的小婷婷》,記錄了她從出生到留美的真實故事。這本書如同一束光照進魏靈燕黯淡的生活。那句“沒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教育”更是讓她豁然開朗:周婷婷父母能把她送進哈佛,我爲什麼不能把小平培養成才?
入學後,小平離開父母的庇護,走進真實的“人間”。他時常會哭着回來,說同學欺負他耳朵不好,還給他起外號。
魏靈燕對兒子說:“小平,你的耳朵確實不好,所以要戴耳機,就像媽媽眼睛不好戴眼鏡一樣,這是事實。”
兒子噘着嘴點點頭,魏靈燕很心酸。但兒子越來越大,她要讓兒子接受耳朵有問題的現實。

在魏靈燕的正確引導下,小平開始坦然接受自己聽力不好的事實,並且越來越自信。平時學習累的時候,他就跟着爸爸去打球、跑步,每天堅持跑5公里。
小平對數理化很感興趣,作爲理工男的徐放和兒子有了共同話題,父子倆在燈下討論作業的樣子溫馨靜好。魏靈燕彷彿看到,兒子的世界裏那束光越來越亮!
小平的語言能力不斷提升,生二孩的事終於提上日程。備孕前,魏靈燕特意徵求了兒子的意見。小平爽快地說:“我喜歡有個弟弟或者妹妹。”
2012年,徐小田出生。親戚朋友來探望魏靈燕時,她請求大家多帶一份禮物送給小平,避免孩子因爲弟弟的到來而失落。儘管這樣,小平還是會坐在角落裏看爸爸媽媽忙碌地照顧弟弟,黯然神傷。
魏靈燕把小田哄睡後,抱着小平輕聲安慰:“平平,你比弟弟早來10年,你得到的愛更多啊!爸爸媽媽對你的愛沒有減少,弟弟太小了,我們三個一起來愛他,好不好?”小平這才轉憂爲喜。
小平上初中後,人工耳蝸植入技術日漸成熟。成功植入人工耳蝸後,小平的學習成績節節攀升,從年級倒數變成名列前茅。

03
照亮自己,輝耀他人
小平語訓康復成功後,魏靈燕經常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鄭雲教授邀請去做分享,讓更多失聰兒童家長看到希望。
她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訓練方法,鼓勵失聰兒童家長不要錯過4歲前的最佳語言康復期,還分享了怎樣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魏靈燕總結的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吸引了一批家長的注意。一天,她接到一個朋友的求助電話:“靈燕,幫幫我的孩子吧!”朋友的兒子林林癡迷於電子遊戲,學習一塌糊塗,爸爸媽媽束手無策。
對這樣的孩子,說教是沒用的,必須通過家庭氛圍慢慢影響。徵得丈夫同意後,魏靈燕把林林接到了自己家住。第一天晚上,看着小平和小田安靜地寫作業,林林百無聊賴,趁大家入睡後,偷偷打開電腦玩兒遊戲。魏靈燕心知肚明,卻沒有批評他。每天,母子三人簽訂學習、工作任務的“合同”,完成者獲得獎勵,完不成者接受懲罰。
看見母子三人其樂融融,林林很是羨慕。他湊上去和小平聊天,小平卻嫌他不好好學習,不搭理他。自尊心受傷的林林跑去向魏靈燕告狀。魏靈燕語重心長地說:“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必須得努力和他站在同一個高度。這件事只能靠你自己!”林林若有所思。
從那天開始,林林主動加入“籤合同”的隊伍裏,每天制訂學習計劃。剛開始,接受懲罰的總是他:三天不許摸手機、一天不能打遊戲,做一件自己最討厭的事……
在花樣懲罰中,林林變得自律起來。他基礎差,學習非常喫力。這時,小平伸出了援助之手,耐心輔導林林,幫助他一點點進步。小田看見林林認真學習,也親親熱熱地叫他“林林哥”。
這個編外家庭成員終於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小平和小田的認可。家裏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每天晚上,魏靈燕都帶着三個孩子伏案學習。孩子們做作業,她讀書、學習幼教知識。
在小平的成長過程中,魏靈燕也總結出一系列教育經驗。她把這些方法應用到工作中,教學效果出奇地好。因爲工作出色,她從幼兒教師晉升爲幼兒園副園長。
2020年,小平以665分、全省殘疾人高考第一的成績,被華中科技大學數學系錄取。在這個家庭中生活了三年的林林也考進天津財經大學。高考後,他拿出厚厚一摞“合同”,感激地對魏靈燕說:“幸虧有您,我的人生才重回軌道。魏老師,謝謝您!”
哥哥這麼優秀,對小田來說既是激勵也是壓力,超越哥哥成爲他的夢想。有一次,已經上初中的他拿着一道很難的數學題“考”哥哥:“哥,這道題你會不會?”
小平拿過來,認真地幫他講解,思路清晰、步驟詳細。看見小田的表情從震驚到心服口服,旁邊的爸爸媽媽相視一笑。

小平上大學後,魏靈燕擔任彭山區錦江幼兒園園長。她督促幼兒園老師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待每一個小朋友,以一顆母親的心去愛每一個孩子。她還開設家長學校,每月舉辦一次公益講座,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分享給家長。
雖然工作忙碌,但她每個週末都會帶着小田去爺爺奶奶家聚餐。兩位老人看她實在太忙,就讓他們搬回去同住,並主動承擔了所有家務。
2022年的一天,上大二的小平給媽媽打電話時感慨:“今天,我偶遇了一個聽力殘障的同學。聽了他的經歷,我才知道您付出了多少,才讓我成爲現在的自己。媽媽,謝謝您!”歷歷往事湧上心頭,那一刻,魏靈燕熱淚盈眶。
2023年春節過後,魏靈燕伏案燈下寫完園長工作日誌舒展了一下腰身。抬頭看見,小田和爸爸小聲討論着幾何題,公公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婆婆疊着一家人的衣服,溫暖的畫面讓她很是感嘆。
曾經爲了小平,一家人有過分歧,有過爭執,也有過埋怨。幸運的是,他們沒有選擇逃避,更沒有放棄。全家人齊心協力的感覺,真好!

2023年12月,在華中科技大學門口,魏靈燕久久駐足。小平要備考上海交大研究生了!一晃經年,小平正在向着人生的金字塔尖攀登。
魏靈燕想對所有家庭說:“身在暗處並不可怕,生活裏總會有一束光照進來,循着光一直走就好!”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