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女兒抱着白髮母親哄睡,如同小時候媽媽抱她一樣,看紅了眼圈

由 布穀媽媽 發佈於 親子

'25-05-10

上網時,我看到一件事情,紅了眼眶。

一個40歲左右的女子,懷裏抱着一個人,她還輕輕哄着懷裏的人入睡。

剛開始,我還以爲她是抱着家裏的大孩子。畢竟,現在的孩子都普遍長得高。

可當她轉過身,我才發現,被她抱在懷裏的,竟是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

原來,這位老人是女子的媽媽。

媽媽可能不舒服,也可能入睡困難。而這位40歲的女兒,爲了讓媽媽舒服地睡着,竟像抱小孩一樣,哄她入睡。

很多網友說,看哭了,想起了自己的媽媽。

以前多少個夜晚,媽媽也是這樣,抱着哭鬧的我們走來走去,一遍遍哼歌哄我們睡覺?

而這一次,角色換了。

曾經那個堅強的媽媽老了,那個照亮我們童年的人,如今,需要倚靠在我們懷裏才能安穩入睡。

她的白髮、她的疲憊,和畫面中女兒輕輕的擁抱,在時光裏,悄然對接成了一幅輪迴的圖景——

你長大了,她老了,你開始學着愛她,像她當年那樣愛你。

這一幕,不需要多說一句話,就足以讓人破防。

01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身體難受,哭個不停。

那時候已經很晚了,媽媽抱着我,在屋子裏不停地來回走着。

她腳步很慢,但每一步都很穩,好像走的不是屋子,而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無言的承諾。

我知道,那一晚,她都沒睡,只是不斷輕輕拍拍我,說:“不怕,媽媽在這。”

我們小時候以爲,媽媽是不會累的。不會生病,不會崩潰,不會倒下。

直到後來,我們自己也有了孩子,才終於明白:那些她抱着我們來回踱步的深夜,她其實也很累。

只是她捨不得放手。

她用整整一段青春,在我們不記得的那些夜晚,把溫柔熬成一碗又一碗不說話的愛。

02

後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媽媽變得不一樣了。

她開始走路慢了,說話偶爾會重複,原本利落的她,現在連炒菜有時都會忘了關火。

有一次,她獨自出門買菜,回來的時候,突然給我打電話,說門鑰匙不知放哪了,自己被關在門外回不了家。

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揪緊了。

我請假回去找她,看見她站在門外,手裏還提着半袋菜,眼神有些慌亂,笑容裏滿是歉意。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她真的老了。

那個曾經什麼都不怕的媽媽,那個深夜揹着我去醫院、下雨把我護在懷裏媽媽,如今,竟然也需要人來守護,需要人來牽着走。

記得她以前總愛說:“你還小,媽媽帶你。”

而現在,她很少出門,因爲:“你不在我身邊,外面車多人多,我怕迷路。”

人生就是這樣的輪迴。

03

人總是這樣,習慣性地以爲,來日方長。

總覺得“等忙完這陣子”“等下次假期”“等我狀態好一點”,就能抽出時間多陪陪她。

可後來才知道,人生最無情的,是不等人的時間。

朋友曾跟我說過一件事。

她媽媽一直身體不好,住在老家。

她在外地工作,常年只能視頻通話。她媽媽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忙就好,媽挺好的,不用擔心。”

可有一天,她接到爸爸的電話才知道,媽媽在家裏突然暈倒,再也沒醒來。

朋友說,回到家,看着媽媽躺在那裏,她只想做一件事——就是再叫一聲“媽”,聽她再回應一句“哎”。

可再也來不及了。

這種“等下次”的念頭,我們很多人都有過。

我們以爲,人生還有很多“下次”,但命運,卻總愛開玩笑。

04

文章開頭那個40歲的女兒,像當年她媽媽一樣,用盡全身的柔軟,去哄母親入睡。

我們總以爲,感動的事,都是轟轟烈烈的。

但其實,最深的情感,往往就藏在這些微小卻細膩的動作裏。

一個擁抱、一句輕聲細語、一次陪伴的等待……都勝過千言萬語。

有一天,我們的媽媽,也終將會老去。

她不再是那個風風火火、把家扛在肩上的母親;

她會變得安靜、遲鈍,甚至像個孩子,需要你一遍遍地重複話語、耐心地等她繫好鞋帶。

你會發現,媽媽老得比你想象得快,而你成長的速度,總趕不上她衰老的步伐。

所以,別再等了。

趁她還在,輕輕抱抱她吧。

就像她當年那樣,用盡全世界的溫柔,抱緊你不肯放手一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