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大才能聽懂大人的話?到了這個年齡,你說話就得注意了

由 布穀媽媽 發佈於 親子

'25-05-09

在小區裏散步時,看到一個挺熟的鄰居奶奶,推着她孫子,邊走邊嘮叨:“你怎麼又不聽話?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煩死人了。”

小孫子板着臉,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旁邊一個年輕媽媽,提醒奶奶一句:“還是別這麼說他,小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其實都聽得懂。”

奶奶還不太信:“纔多大啊,懂什麼?”

很多人覺得,小寶寶不會說話,就是聽不懂。

但其實,他們的感受力遠比我們想象得強。

那寶寶多大能聽懂大人的話?到了這個年齡,你說話就得注意了。

一:寶寶聽懂大人說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們總以爲,一兩歲的孩子,他懂什麼?你說什麼他也聽不懂。

但其實,他們的理解力,遠遠比我們想象的早。

●0–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他們對大人說話的語氣,已經非常敏感了。

比如你一直逗寶寶笑,那他就知道,你是溫柔的、愉快的,那他也會常配合你哈哈大笑。

但如果你板着臉看他、眼神狠狠地瞪他、聲音很大地兇他,那他絕不會再嘻嘻哈哈看你了,而可能哭鬧,或要你抱。

這時候,他雖然聽不懂你說什麼,但你的情緒,他卻是能感受的。

●6–12個月:

這個時候的寶寶,能開始聽懂一些“關鍵詞”。

比如“抱抱”“喝奶”“不行”。

你重複得多,他們就記得住了。很多寶寶到9個月時,聽見“來來來”就會張開手讓人抱。

●1–2歲:

孩子的理解能力,突飛猛進。

雖然話還說得不多,但他們已經能聽懂短句了,比如“把球拿過來”“我們要出門了”。

他們甚至能從你的臉色中,感受到你是高興還是生氣。

如果你說他不好帶、很煩、真討厭,他是真的能聽懂的,並且一副委屈的樣子看着你。

所以,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我們說話時,就要多注意了。

●2歲以後:

孩子不僅能聽懂句子,還開始模仿你的說話方式。

如果你經常說“你怎麼那麼笨”,他也可能開始對別人說:“你笨!”

這個時候,我們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教科書”。

所以,別再以爲孩子“不懂事”。他聽不懂複雜的道理,但他聽得懂“你說話時的態度”。

二:我們常說的這些話,對孩子傷害很大

不管是媽媽還是老人家,在家帶娃,是肯定很累的。

有時候,心情煩時,真的會忍不住發脾氣,嘴上難免會說幾句發牢騷的話。

比如:

“你咋這麼煩!”

“別跟我說話,吵死了。”

“你天天就知道哭,哭什麼哭!”

“你看看別人,再看看你!”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這些話,我們有時候只是簡單地發泄情緒,並沒有考慮太多。

但孩子聽到時,他只接收到一個信號——你不愛我了。

而爲了你少說這樣的話,他可能就會變得小心翼翼,或者儘量讓自己“乖”,以此討好你。

小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大人的一句氣話,對他們來說就是“全世界變了”。

所以說,孩子越小,我們越得慎言。

三:那該怎麼說話才合適?

當然,我們也不需要每句話都完美。

只是,當我們忍不住要說氣話時,不妨試試以下幾個方法。

①生氣時,先停10秒再說話

帶孩子時,真的很容易情緒上頭。

但情緒上頭時說出來的話,常常是傷人的。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馬上要失控兇孩子時,不妨先深呼吸一下,甚至走開幾步,去到陽臺,讓自己緩一緩。

給自己10秒鐘時間,深呼吸幾次,告訴自己:“我是在和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溝通,而不是和一個成熟的大人吵架。”

給自己一點時間緩一緩,能避免很多衝動和傷害。

②換一種方式表達不滿

當我們想說:“你怎麼總把水弄灑!”

不妨換一個表達方式:“我看到水灑出來了,你覺得可以怎麼辦?”

換個說法,孩子更願意聽,我們也會更省力。

③多誇、多肯定,哪怕是小事

“你把玩具收好了,我很欣慰。”

“你剛纔把鞋穿對了,真的長大了。”

這些看似平常的小肯定,會在孩子心裏種下自信的種子,他的內心能量也就會越強大。

④有時候不說話,比說錯話更好

當我們真的氣得說不出話的時候,不如什麼都不說,轉身去洗個臉,等情緒過去了,再回來看孩子。

有些話,說出去,你可能就後悔了。

⑤把孩子當“有感覺”的人,而不是“啥也不懂的娃”

你看着他軟軟糯糯,但他有心、有耳朵、有情緒。他可能不會用話表達,但他都記在心裏。

孩子小,不代表他沒有感受。孩子不會說話,不代表他聽不懂。

所以,別再低估孩子的理解力。到了他能“聽懂”的年齡,我們就更應該慎言。

語言,是射出去就收不回的箭。

願我們說出的每一句話,帶給孩子的是安心,而不是傷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