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強搶安世半導體這事兒還有後續!

都2025年了,萬萬沒想到,還能發生“強搶”事件!一家中資收購的荷蘭半導體企業,在中國的扶持和運營下還清負債,重回正軌,CEO卻突然被荷蘭踢走,並強行接管,難以置信。
要知道,安世這家企業,在被聞泰科技收購之前,就是一塊“燙手山芋”,負債累累,經營狀況慘不忍睹,歐洲根本沒人敢碰。直到中國科技企業出手,100%控股收購後,安世纔有了轉機,不僅還清了負債,還轉虧爲盈,在車規級芯片領域站穩了腳跟,搶佔了約15%的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三。

而爲了讓歐洲把心放在肚子裏,聞泰科技也沒有直接搬空安世,而是選擇了“分工協作的模式”,具體地,芯片的設計以及研發工作都放在荷蘭本土,而芯片的製造則放在歐洲工廠,最後的封裝和測試則會運回國內,在中國東莞工廠收尾。

就是依靠這種模式,安世不僅順利進入了中國市場,還鞏固了其在歐洲市場的地位,像大衆、奔馳、奧迪以及寶馬等歐洲汽車巨頭都是安世的重要客戶。各取所取,互惠互利,這種模式讓中歐實現了雙贏。

但讓人意外的是,在安世的母公司,也就是聞泰科技被美以“安全”理由制裁後,荷蘭就坐不住了,開始動歪心思了,有重新掌控安世的打算。而轉折點就出現在美國的“50%規則”出爐後,這也直接決定了,安世作爲聞泰科技100%控股的子公司,也會被牽連,同樣被美“拉黑”。
早在今年6月,荷蘭就主動向美提出過,踢走中國CEO,強行接管安世的計劃。而就在美國行動後,荷蘭立刻跟進,直接凍結了安世的資產、股權以及知識產權等,打着“安全”的幌子,火速出手。明眼人都知道,哪有什麼安全問題,這只是荷蘭硬搶的“遮羞布”罷了。

面對荷蘭的主動挑釁,中國可不慣着,一道禁令直接反制——禁止安室中國向境外出口。前面已經提到了,安世大部分的芯片封裝和測試都在中國,如果中國出口這一步被卡住的話,整個供應鏈的最後一步就被“掐住”了。這意味着,安世荷蘭變成了一個空殼,手裏沒有貨供應給歐洲的車企。
而且安世生產的關鍵的成品零部件包括二極管、晶體管等,本就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40%左右,被限制出口的話,歐洲車企一時半會根本找不到替代品,這意味着,荷蘭的衝動行爲,可能直接衝擊歐洲汽車產業鏈,把歐洲車企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這還沒完,糊塗的荷蘭,甚至還倒打一耙,以“不遵守付款條約”的理由,再對中國實施斷供晶圓。然而,荷蘭的“遮羞布”立刻被撕碎,安世中國直接甩出證據——誰每付款,誰知道。

這場鬧劇還沒結束,歐洲車企直接破防了,本田等車企的工廠已經因爲缺芯而被迫停工了,這一停,每天的損失都是百萬起。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則直接對荷蘭施壓,要求立刻恢復供應。
總的來說,荷蘭這次算是把自己結結實實的坑了一把,明明可以穩穩當當的賺錢,舒舒服服的享受,非要學習老美霸權那一套,結果呢?偷雞不成蝕把米!現在要解決問題,荷蘭首先把自己的態度擺正,立正捱打,誠懇道歉,否則就看誰耗得過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