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爆猛料:坐辦公室的先被 AI 取代,藍領成 “黃金職業”

由 科技生活快汛 發佈於 科技

'25-11-04

#11月·每日幸運籤#

最近,馬斯克做客 Joe Rogan 的播客節目,一場 3 小時的對談裏,他對未來職業的預測引發熱議。馬斯克明確表示,AI 會像閃電一樣搶走所有數字化工作,就像當年計算機取代人工計算那樣迅速。坐在電腦前處理郵件、寫報告這類工作,很快會被 AI 接管,但焊接、電工、管道施工這些用雙手 “移動原子” 的體力勞動,會存在得更久。

這場預測並非空穴來風。11 月 2 日的播客中,馬斯克進一步給出了時間線:編程、內容創作這類工作大概 1-2 年內會被大規模替代,駕駛、物流等工作會在自動駕駛成熟後快速轉變。他還提到,未來手機不再是裝 APP 的終端,只是顯示畫面和聲音的 “邊緣節點”,音樂、視頻幾乎全由 AI 生成,這讓數字化工作的生存空間更受擠壓。​



馬斯克的判斷得到了權威報告的支撐。微軟此前發佈的《生成式 AI 對職業的影響》報告顯示,白領工作內容和 AI 高度重疊,受影響程度遠高於藍領。報告列出的 10 大最不容易被 AI 影響的職業裏,幾乎全是體力或實操性強的工作:抽血師、護理師助理、危險品清除工人、油漆工、泥水匠、遺體防腐師等都在其中。​

藍領難被取代,核心原因在於 AI 擅長 “處理比特” 而非 “移動原子”。數字化工作的核心是信息處理,AI 能通過數據訓練快速掌握規律,甚至做得更快更好。但體力勞動涉及真實世界的複雜場景,比如泥水匠要根據牆面平整度調整手法,汽車玻璃維修要適配不同車型的弧度,這些需要即時感知和靈活應對的能力,AI 目前還難以複製。馬斯克在播客裏也強調,移動原子比移動比特困難得多,這是體力工作能留存更久的關鍵。​

更值得關注的是,藍領職業正在從 “辛苦活” 變成 “黃金職業”。未來工作領域專家 Ravin Jesuthasan 觀察到,近年藍領工作技術門檻不斷提升,待遇也跟着上漲,吸引力越來越強。比如工廠系統操作員需要掌握智能設備調試,船舶工程師要懂數字化運維,這些技能疊加實操經驗,讓藍領崗位的不可替代性進一步增強。​

有網友說,現在寫報告、整理數據都靠 AI 輔助,感覺自己隨時可能被替代,“早知道當初學門手藝”。有網友則表示,汽車維修店裏新來的智能檢測設備雖能幫忙找問題,但最終拆裝調試還得靠人,“這行反而越來越喫香”。還有網友提到,老家的油漆工師傅現在按天收費,收入比辦公室白領還高,“技術過硬真的不怕被機器搶飯碗”。​

馬斯克的預測不是要否定白領價值,而是提醒職業選擇的邏輯正在改變。微軟的報告也提到,AI 對工作的影響是漸進的,多集中在任務層面,比如祕書用 AI 處理表格,但客戶溝通、決策判斷仍需要人。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單純處理信息的白領崗位,確實面臨被 AI 接管的風險。而藍領崗位因爲結合了技術與實操,反而形成了 AI 難以突破的 “護城河”。​

馬斯克的預測說明,職業的 “含金量” 不再只看坐在辦公室還是工地。那些需要動手、需要應對真實世界複雜場景的工作,正在成爲 AI 時代的 “穩定器”。未來,與其擔心被 AI 取代,不如培養機器學不會的實操能力 —— 畢竟移動原子的智慧,至今仍是人類獨有的優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