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職場混得好,這6句話爛在肚子裏也別說
很多人在職場上,不是死在幹活上,而是死在說話上。
辛辛苦苦幹了一年,業績可能還不錯,結果就因爲幾句不過腦子的話,之前所有的努力和積累,瞬間打了水漂。老闆對你改觀,同事對你敬而遠之。
你要搞清楚,職場首先是一個利益場,其次纔是一個人情場。你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爲別人評估你、攻擊你、或者防備你的依據。
想安安穩穩地升職加薪,下面這6種話,就是職場的高壓線,碰都不要碰。
第一種:抱怨公司和老闆的話
這是最蠢的一種行爲,沒有之一。
你以爲在茶水間跟某個“好同事”一起罵公司、罵老闆,是找到了革命戰友,在宣泄情緒。其實,你是在親手給別人遞刀子。
職場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今天跟你一起吐槽的同事,明天可能就是你的競爭對手,你倆爲了同一個晉升名額打得頭破血流。到那時候,你罵過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被他添油加醋地傳到老闆耳朵裏,成爲你“對公司不忠誠”的鐵證。
記住,公司付錢給你,是讓你來解決問題的,不是讓你來製造負能量的。有不滿,要麼憋着,要麼就用腳投票,直接走人。
第二種:打探和透露薪資的話
薪水,是職場裏最敏感的那根神經,一碰就炸。
別去問別人的工資,也別告訴別人你的工資。這玩意兒,除了給你自己和別人添堵,沒有任何好處。
你比別人高,別人會嫉妒你,覺得憑什麼,心理不平衡,合作起來都彆扭。你比別人低,你自己會不爽,覺得公司虧待了你,幹活都提不起勁。
一旦薪資透明化,團隊的氛圍就毀了。老闆最恨的就是員工私下討論薪水,因爲這會動搖他的管理根基。所以,別去觸這個黴頭。
第三種:當“祥林嫂”,聊自己的私生活
“我最近失戀了,好難過。” “我家裏一堆破事,煩死了。”
打住。同事是你的戰友,不是你的心理醫生,更不是你的情緒垃圾桶。
偶爾的分享可以拉近關係,但過度的傾訴,只會暴露你的不成熟和情緒不穩定。在別人眼裏,你就是一個充滿負能量、公私不分的麻煩源。
大家都很忙,沒人有義務承擔你的個人情緒。把生活和工作分開,是成年人最基本的職業素養。
第四種:在背後議論他人的是非
“你知道嗎,那個小王……”
當你準備說這句話的時候,先想想,你想塑造一個什麼樣的個人品牌?是一個值得信賴、靠譜的同事,還是一個喜歡搬弄是非的長舌婦?
你今天怎麼在背後議論別人,明天別人就會怎麼在背後議論你。而且,話總有辦法傳回去的。當事人知道了,你們倆就結下了樑子。旁邊聽着的人,嘴上附和,心裏也在給你打上一個“不靠譜、管不住嘴”的標籤。
一個聰明的人,永遠是話題的終結者,而不是傳播者。
第五種:邀功、甩鍋、顯擺自己的話
“這個項目要不是我,根本不可能成。” “這事兒主要是小李沒做好,拖了我的後腿。”
這種話,情商低到極點。
功勞不是靠嘴說的,是靠事做的,老闆心裏有桿秤。你越是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大家就越反感你。學會說“我們團隊”,而不是“我”。把功勞分出去,你才能收穫人心,展現你的領導力潛質。
同樣,出了問題,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第一時間把鍋甩出去。一個有擔當的人,遠比一個只會撇清責任的人,更值得信任。
第六種:輕易對別人的工作做承諾、給建議
同事找你幫忙,或者跟你請教,千萬別大包大攬。
“沒問題,這事包在我身上。” “我覺得你應該這麼這麼做……”
這兩句話,都是雷區。你輕易承諾幫忙,萬一事情沒辦好,或者出了岔子,責任就變成你的了。你主動給別人的工作指點江山,萬一他的方案因爲你的建議失敗了,這鍋你背不背?
守好你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以提供信息和思路,但永遠不要替別人做決定,更不要把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職場不是家,也不是朋友圈,它是一個價值交換的商業場所。 管好你的嘴,把天聊死,都比說錯話安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