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事可以做絕,但話不能說絕
即便你想要把事情辦絕,那你也沒有必要非說出來,說得太多太絕會變成你的掣肘。
很多時候,你一旦把話說絕,就會讓自己沒有餘地,萬一環境和形勢(利益形勢)再次發生變化,那豈不是沒有緩和的空間和餘地了嗎。所以,高手都是不會把話說絕的,即便私底下把事情做絕了,表面上也會欲蓋彌彰。
不要用話語去招致別人的敵意,更不要動不動就把事情做絕。
沒有千里的威風,只有千里的人情。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永遠講究說話做事留有餘地,這既是保留對別人最後的體面,也是爲自己以後的進退留點空間。
02 做出成績很多時候最重要
你說你有能力,但做不出成績,那就是白費力氣。人性是慕強的,社會很看重你是否成功。
說實話,當你取得成績、走上高位的時候,很多人並不在乎你是怎麼上去的,他們只在乎你有沒有上去。這其實就是“勝者爲王,敗者爲寇”的真實寫照。你混得好,能夠對別人有幫助,那自然就會吸引別人的關注,反之亦然。
至於所謂的人情世故,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懂得人情世故,往往能夠讓你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但是這也跟你自身的資源和實力有關。需要注意的是,人情世故只是懂得規則的表現,很多時候並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03 永遠不要對人性期待過高
“人走茶涼”其實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規則,形勢變了,很多時候關係的遠近就變了。
如果你想要驅動別人,那最好的方式,不是對他人寄予很高的期望,而是順應人性規則,讓他人願意來幫助你。那麼,別人爲什麼願意幫助你,只要你讓別人有所得到、有利可圖就夠了,你要讓別人因爲有利而願意付出勞動。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當你落魄的時候,不要指望別人過來幫你。
人性本就是功利現實的,那我們就接受並順應人性的這種功利現實。這就好比你求人辦事的時候,你要先讓別人看到幫你的“甜頭”,然後別人纔會過來幫你。
04 人情世故的本質,其實是“交換”
沒有人會願意跟只想“白嫖”的人打交道,也沒有人會願意在人際關係中一直付出。
俗話說得好,多個朋友多條路。其實就是在說,大家都是朋友,相互交換一下資源,以讓大家都生活得更好。所謂的人脈圈子其實也都是這個邏輯,大家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一定的資源,那就資源共享彼此交換,最終讓大家都受益。
不懂人情世故的人,看似是不懂規則,其實是不懂人際關係的本質。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想讓領導關照你,那領導憑什麼關照你呢?只有當你能夠爲領導所用,能夠助力領導意圖的實現的時候,領導纔會去關照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