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着海軍節,英航母司令對華喊話:插手臺海過航海峽,已準備就緒

由 東方點兵 發佈於 歷史

'25-04-24

4月23日,中國全國上下洋溢在歡慶的氛圍當中,因爲中國海軍迎來了他的第76個生日,全國各地都舉辦了多場活動,用於紀念偉大人民海軍的誕辰。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全國人民歡騰的這一時刻,卻有一個國家來自討沒趣。不僅派遣航母戰鬥羣前往亞太,還宣稱已經準備好了“干涉臺海”,口氣之狂妄甚至超過了美國人,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給了他們勇氣。

提到這,想必不少人已經猜到了,這便是有着“小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不起來王國”諢號的英國。那麼,究竟是什麼,讓這幫遠在海外的世界第一“攪屎棍”,把目光盯在了臺海問題之上?英軍航母司令的喊話,背後又飽含什麼深意?

01.英國打算干預臺海局勢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在4月22日的報道稱,英國皇家海軍“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羣,從位於英格蘭南部的朴茨茅斯港啓航,以執行時長達8個月的“印太部署任務”。

出發前夕,英國航母戰鬥羣指揮官詹姆斯·布萊克莫爾,作了一段啓航演講,讓亞太地區的火藥味變得空前濃郁。布萊克莫爾聲稱,這次部署不只是爲了與盟國進行聯合操演,以尋求在面對“危機時刻”的協同交戰能力,更是要向“敵對方”作出軍力展示。

故而這篇報道光是在標題就非常直白地表示:英國皇家海軍“準備在臺海問題上對抗中國”。

據瞭解,“威爾士親王”號航母這次的出航非常特殊,因爲有多達13個國家的海軍力量會對其進行護航,進而組成一個史無前例的“跨國艦隊”。

其實從編隊上我們就能看出,布萊克莫爾所率領的多國艦隊實在“不懷好意”。因爲如今俄聯邦海軍衰落,能讓他們如此忌憚地抱團巡演的國家,恐怕只有一箇中國了。

果不其然,布萊克莫爾在後續的演講當中提到,人們越來越擔心“臺灣遭到進攻”,而他自己已經準備好接收來自英國政府的指令,隨時“執行任務”。

同時,布萊克莫爾還拒絕透露英軍航母戰鬥羣,在印太地區的具體航線,但卻表示部署存在“明確目標”。這一不否認也不承認的態度,不由得讓人懷疑,糾集了13個國家軍艦的英國艦隊,究竟是否會穿越臺灣海峽,來彰顯所謂的“航行自由”。

02.英軍司令爲何要挑在這個時候撂狠話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來說,英國遠在西歐,印太地區的一系列事務完全與他們不存在任何關聯,更不用提組建一支14國艦隊來恐嚇中國了。但如果結合西歐與美國之間的微妙關係,我們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如今,西歐過國家正在與美國進行關稅上的談判,特朗普認定這些遠在千里之外的盟友“佔了美國的便宜”,要求他們付出更多的防務開支,並且自行承擔地區安全義務,否則關稅談判就會變得非常艱難。

換句話來說,特朗普需要知道,包括英國在內的這些國家究竟能給美國“帶來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向美國“要求什麼”。

因此,西歐多國需要在這一時刻向美國展示出自身的價值,所以就有了這次海軍遊行,所謂的“干涉臺海”,實際上也不是說給中國聽的,更像是說給美國聽的。因爲任何一個智商健全的人都知道,特朗普政府將插手臺海問題看得相當重要,而美國的“痛點”恰好就在於白宮拿不出像樣的軍事力量,來對臺海局勢進行干預。

換句話來說,西歐這次行動,就是一次典型的“瞌睡來了送枕頭”。向特朗普展示同盟體系“堅不可摧”的同時,也希望用這種方式讓特朗普明白,在這類重大議題上,西歐與美國站在同一條戰線之上,所以也請在關稅談判上“高抬貴手”。從這也顯示,軍事和政治之間的“不分家”。

03.中國應該怎麼辦

站在中國的角度上來說,如果單從軍事的角度上而論,英國航母編隊所造成的威脅相當有限,原因無它,這艘航空母艦以及護航艦艇在設計之時就已經存在大量缺陷。諸如“威爾士親王”號就曾被爆出過“船體漏水”的消息,而爲其護航的45型驅逐艦,則在動力系統上對熱帶地區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難以長時間維持戰鬥力。

此外,相較於國際上主流的航空母艦,“威爾士親王”號也是一隻典型的“跛腳鴨”,其所搭載的F35B隱身戰機固然能從艦上起降,但也失去了內置攜帶2000磅載荷的能力。同時升力風扇帶來的巨大死重,也讓本就飛不快的“肥電”,更難執行艦隊制空任務,根本難以同殲20這樣的重型第五代戰機爭鋒。

加上解放軍現階段的A2/AD區域拒止體系已經成熟,就算英軍真的膽敢介入臺海事務,所能拿到的唯一結果,就是多在臺海周邊沉上幾條船罷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因此,就算英國海軍集結了13國艦隊,也難以在實質上對中國在印太地區的絕對性軍事優勢形成挑戰。但我們話又說回來,來而不往非禮也,英國海軍指揮官既然敢放出如此誑語,不作爲顯然也不是中方的“待客之道”。

公佈其艦隊航行軌跡,並派遣軍艦進行“圍觀”,又或者派出電子戰飛機進行相關的數據蒐集,乃至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軟對抗”,都是擺在中國面前的可選選擇。既然英軍非要在中國人民心情大好之時來掃興,來一頭撞上臺海這塊鐵板,那麼留給它的只會是頭破血流

Scroll to Top